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期末联考
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晚期以来,各部族在中原地区交错杂处。孔子以是否符合西周礼乐文明作为区分华夷的标准,称合于周礼者为华夏,违背周礼者为夷狄,这种“夷夏之辨”的观念在春秋末期广泛流行。孔子的夷夏观念
A.彰显了人文主义精神 B.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C.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 D.反映了孔子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2.汉初,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齐人刁间(人名)役使奴仆,“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起富数千万”。蜀卓氏、程郑、南阳孔氏等也“大鼓铸”,加之“通商贾之利”,富至巨万。这可用于说明汉初
A.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B.南方盐铁生产规模化
C.封国壮大威胁中央 D.私营工商业形成垄断
3.据记载,贞观年间,李世民联合朝臣对旧律作了重大修改,较之隋律“降大辟(死刑)为派者九十二”,“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李世民此举
A.消解了社会矛盾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完善了中华法系 D.蕴含了德治理念
4.南宋乾道年间,浙江松阳等地实施了义役法,以一乡或一都为单位,由当役民户各出田若干,或出钱合买规定田数作为助役田,推地方士绅收田租供应役费,出钱多少,按贫富定等差。由此可知,义役法的实施
A.减少了劳役种类 B.有利于减轻民众服役负担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说明王安石变法影响深远
【高三历史 第1页(共6页)】
5.表1所示为顺治至道光年间,清朝任命的陕西巡抚中满汉人数统计(单位:人)。据表可知,这时期的清廷
表1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总计
满人 0 19 7 16 2 4 48
汉人 3 1 2 7 6 13 32
A.地方大员选任标准有所调整 B.汉人入仕竞争激烈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 D.满汉差异逐步消失
6.鸦片战争后,徐继畬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洋器物时创造了许多专名术语,如“火轮船”“火轮机”“熔铁为路”等。这些专名术语的创造
A.拉开了西学东渐序幕 B.具有启迪民智的作用
C.改变了中国文化传统 D.推动了近代工业兴起
7.表2为1880—1893年俄国商人通过中国汉口向俄国输出茶叶情况简表。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表2
年份 输出量/千克 年份 输出量/千克
1880 2 197 861 1887 6 066 059 521 A西南
1881 3 259 016. C.空间大 1888 8 116 930 88276
1882 4 393 231+2 18.89 战型 8 379 919 810 2
1883 哈国大路 4 932 000 1890 10 839.124 275
1884 5 298 476 国 1891 11 826 524 434
1885 4 032 764 437 1892 7 726 026 630
1886 6 232 960 436 1893 10 494 593 218
A.俄国在国际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近代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汉口地区种植的茶叶受到俄国人欢迎 D.近代企业凭借茶叶经营获取利润
8.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普遍认同“没有职业的人不得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人力车夫、排字工人等贫民均被他们视为“没有职业”者。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发表公开演说,强调“从事农工商业务及劳动者”都属于有职业者,而旧贵族、军阀、旧官僚、旧政客等才应被视为无职业者。这一变化体现出
A.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封建军阀统治已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趋向极端化 D.民主政治思想得到发展
【高三历史 第 2页(共6页)】 ·24-236C2 .
9.图1所示为1932年刊载于《红色中国》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修订版)。这次税则修订
A.着眼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是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益尝试
C.兼顾营商需求和革命斗争需要 D.适应了土地改革深入发展要求
10.新时代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主张各国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反对单边主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各国共享全球发展与治理成果。这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 B.发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承担起超级大国的国际义务:
11.城邦时期的古希腊钱币多镌以本邦所尊崇的动物图腾或纹章图案。如科林斯使用的双翅飞马便是首任国王之子所驯服的动物;而以出产葡萄酒闻名的门德城邦,其钱币图案则挂着葡萄的酒罐。这反映出古希腊城邦时代
A.商品经济地位突出 B.文化多元特征显著
C.帝王伟业世代传颂 D.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12.日本幕府统治时期存在一个奇特的政治现象——历代幕府将军都想架空皇室与朝廷,却无不标榜自身血统的一脉相承,且始终以“朝臣”自称。幕府将军这些做法意在
A.捍卫贵族世袭秩序 B.提高武士阶层地位
C.维系统治的合法性 D.震慑封建割据势力
13.1796年,华盛顿认为:“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其中,“最可靠的保护者”指的是
A.代议制政体 В.宪法 体现的原则
C.两党制 D.文官制
14.1917年4月,列宁提出了革命新战略(《四月提纲》),布尔什维克党的主要领导人托洛茨基写道:“列宁的《四月提纲》不仅引起了敌人和对手出奇的愤怒,也把一些老布尔什维克推向了孟什维克(原社会民主工党少数派)阵营,或是推向团结在高尔基的报刊周围的中间派。”
【高三历史 第3 页(共6页)】 ·24-236C2·
这说明当时
A.革命道路选择存在分歧 B.多数党派支持暴力革命
C.列宁主义遭到普遍抵制 D.民众对十月革命不理解
15.1965年2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国际货币体系回归金本位,同时还邀请其他国家效仿法国,将盈余美元兑换成黄金。发布会后六天,法国与欧洲各国开始把新近累积的美元全部换成黄金。戴高乐的提议
A.冲击了国际货币体系 B.加速了法国复苏步伐
C.摆脱了美国金融管控 D.协调了欧洲大国分歧
16.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二○○七年贸易和发展报告》认为,南北双边贸易协定可能阻碍较贫困国家发展自己的工业部门,削弱发展中国家对外国投资的控制权,减少发展中国家发展和结构改革政策的空间。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关系中面临艰难抉择。这反映出21世纪以来
A.经济区域集团化严重受阻 B.南北发展不平衡凸显
C.全球经济摩擦在逐渐增多 D.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国民政府兵工署于1937年7月至1940年 10月,把原先分布在中东部的兵工单位陆续搬迁到抗战大后方。在此期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签发了《兵工署更改各兵工厂名训令》,要求“查本署所属各兵工厂现多已择地迁移,原有名称与新迁之所在地多已不相符合”,“故拟重新厘定,按数字排列,并为对外秘密起见,不冠以地名,仅简称为军政部兵工署第几工厂”,“尤可使外人闻及厂名,对于兵工实力及厂址所在不能明了真相”。兵工署先后在长沙、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办事处,协助和解决内迁兵工单位搬迁过程中在这些地区勘察厂址、租赁场所、督饬复工等事宜。这次兵工单位的内迁,保住了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
—摘编自熊杏林、李清江《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企业内迁组织与管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厂内迁的意义。(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57 年,苏联《共产党人》杂志第9期上刊发的《关于建立“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一文,认为在帝国主义条件下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统一的经济体系,共同市场只
【高三历史 第 4页(共6页)】 ·24-236C2·
是各国垄断集团达成的暂时妥协,它必然会“损害较小国家主权”而导致矛盾激化,最终“土崩瓦解”。 另一方面,与斯大林时期一样,赫鲁晓夫等苏联领导人对“联合欧洲”的潜在安全威胁同样担忧,并采取了一些可能的措施予以应对。
——摘编自严双伍《苏联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反应与影响》
材料二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政府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其重要战略。 在美国人看来,北约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基本部分,即使1960年后,法国曾作为第三种力量挑战美国的欧洲战略,美国因法国问题与欧共体的关系有些紧张,但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没有改变。美国把欧洲一体化作为大西洋一体化战略的一部分,1962年7月,美国总统肯尼迪说过,我们认为一个强大的、联合的欧洲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而不是竞争者,援助欧洲一体化是我们多年外交政策的基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尼克松认为联合的欧洲更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总统卡特访问欧共体总部时承诺,要给欧共体无限制的支持。
——摘编自张东升《析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欧盟和欧洲一体化》
材料三
1970年6月28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法国总统对欧洲政策时,重点强调了“法国决心同西欧共同努力,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国和苏联的欧洲”。 同时还指出英国被接纳为“共同市场”成员国“反映了西欧各国联合起来反对超级大国控制和干涉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发展。这是对美帝在西欧摇摇欲坠的霸主地位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人民日报》将欧洲共同体视为一个经济政治联合实体,突出强调了西欧联合具有反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一面。
——摘编自戴轶尘《论1975年中国和欧共体建交的战略基础及其国际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苏联、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态度。(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看法。(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美国、中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和做法。(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15--16世纪,大力推行殖民扩张的西葡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为此,教皇诏令大多只授予两国对殖民地的产权,并授予其对异教徒的城市、领地、自然资源等各类动产或不动产实施较高程度的管辖权。如西葡两国于1494年订立《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葡萄牙获得非洲、亚洲大部分“新发现”土地,西班牙取得美洲“新发现”土地(巴西除外)。1529年,西葡两国续订《萨拉戈萨条约》。
【高三历史 第 5 页(共6页)】
这两个条约在教皇仲裁案的支持下,赋予西葡对非基督教土地的财产权,并排除其他欧洲国家基于“发现论”的主张,
材料二
1496 年,英王亨利七世效仿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诏令,授权航海家卡伯特以英王名义征服并占有“新发现的”任何尚不属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土地。1584年,航海家吉尔伯特登陆纽芬兰群岛并以伊丽莎白女王颁发的皇家特许状宣告:“对今后发现的国家、土地……依照英格兰法律以‘完全产权’等方式处置。”“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取代“发现论”成为获得殖民地土地财产权的理论。如1606年,英王詹姆斯一世颁布特许状,第一次授予殖民者范围明确的土地,即规定弗吉尼亚公司有权取得詹姆斯河沿岸附近未被实际占有的区域,定居点100英里以内的土地、森林、沼泽及河流。弗吉尼亚公司成为当地“真正的主人和财产所有人”,而后陆续建设城堡、要塞、防御工事、城镇、村庄,任命治安法官、治安官及其他官员,设立市场、集市和交易所,并以英国法律治理当地事务。
——摘编自万立《近代早期的国际法理论与欧洲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财产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的西方殖民理论的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个近代欧洲国家广泛认可“有效占有论”的案例(“案例”不能来源于材料),并予以阐释。(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明末清初之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借“封建”这一上古既有的制度寄托其限制君主、实现分权的政治主张。“复封建”既可使很大部分的权力划归地方,增强地方的政治活力,又可重新塑造诸侯阶层,以此来平衡专制君主的权力。应该说,黄、顾等人准确地认识到了“封建”制度的分权性质,试图以“复封建”恢复上古三代王制作旗号,莱实行对当时国家权力的重组。所以,“复封建”分权思想是对国家权力布局的一种新的认识,在当时具有明显的思想意义。但是,这些儒生虽通达古今,知识渊博,却很难入官场,更难近政务中枢,实际政治经验或历练很少,在当时只是以在野之身坐而论道,所论“复封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与实际的王朝政治相去甚远。
——摘编自袁刚、翟大宇《论明清之际“复封建”旗号下的分权反专制思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高三历史 第 6页(共6页)】 ·24-236C2·高三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1.C2.A3.D4.B5.A6.B7.B8.D9.C10.C11.B12.C13.B14.A
15.A16.B
17.(1)特点:持续时间较长,涉及地域广泛;兵工厂内迁由专门机构负责实施,统筹规划;加强领
导,完善管理机制:坚持保密原则,更换厂名,隐蔽厂址。(6分,答出三点即可)
(2)意义:保住了国民党军队武器装备自主给养的生命线,为支撑正面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
作用;为西南地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为中国兵工事业壮大汇集了大批人才;有助于
近代中国工业的合理化布局;增强了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态度:
苏联:高度警惕欧洲联合;采取措施予以回应;认为欧洲联合不可能长久。(2分,答出两点
即可)
美国: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长期支持欧洲一体化;将欧共体看作是朋友
和伙伴;企图通过政治承诺等手段,插手欧洲内部事务(干涉一体化进程)。(2分,答出两点
即可)
(2)看法:肯定欧洲一体化的政治意义;将欧共体视为挑战美苏霸权的重要力量;将欧共体视
为一个经济政治联合实体:认为欧洲一体化打击了美国葫权主义。(4分,答出两点即可)
(3)评价:
苏联:基于对抗美国的需要;带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妨碍了苏联与西欧的正常联系与交往:
一定程度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2分,答出两点即可)
美国:基于对美国自身霸权的需要,支持和援助欧洲的联合;将西欧纳入对苏冷战的战略轨
道;意图继续控制西欧;不利于西欧独立自主。(2分,答出两点即可)
中国:基于反对霸权主义的需要;有利于分化资本主义阵营;有利于改善中欧关系;有利于拓
展中国外交空间。(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1)特点:不断发展丰富:受教会影响;注重经济特权;重视法制手段。(4分,答出两点即可)
评价:完全否定了非基督教国家的主权;为欧洲殖民帝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法理基础:客观
上助推了近代外交关系的形成:扩大了基督教的影响:有利于协调殖民宗主国间的矛盾;本
质上是西方列强“正当化”攫取殖民地斗争与妥协的结果。(4分,答出两点即可)
(2)案例:1884年柏林会议上英法等国达成含有“有效占领”原则的国家协议。(2分)
阐释:19世纪后期,列强加快了对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的侵略。英国企图建立纵贯非
洲大陆的庞大殖民体系,德国企图在赤道两侧建立自己的殖民地。柏林会议决定任何国家
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前,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此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
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4分,答案仅供参考,不作为
评分的唯一依据)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36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