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奥斯特的发现(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6.2 奥斯特的发现(共19张PPT) 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02 11: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2 奥斯特的发现
1.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实验,提高空间想象力。
2.能根据实验总结出右手螺旋定则的内容,并能利用其解答有关问题。
3.重点:认识电流的磁效应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4.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索自然界的奥妙,领会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1.预习时间约8分钟,通过课本的阅读完成预习导学部分。
2.同学们也可以试试,自己制作实验器材螺线管,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时,要注意把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再得出结论。
·导学建议·
1.学生预习时把合作探究的实验器材分发到各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时间约25分钟。
2.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右手螺旋定则。
电流的磁场
1.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 奥斯特 通过实验证明了电流周围存在 磁场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现 电和磁 之间有联系的人。
2. 通电 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 电流 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 电流的磁效应 。
奥斯特 
磁场 
电和磁 
通电 
电流 
电流的磁效应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螺线管也叫线圈,它是怎样做成的?它周围的磁场为什么会增强?
答 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就做成了螺线管;各条导线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使得磁场增强。
4.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方向时要用到 小磁针 ,具体方法是 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不同的位置,给螺线管通电后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即为螺线管周围某点磁场的方向 。
5.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很 相似 ,其磁极的极性与螺线管中 电流 的方向有关。
6.你能复述安培定则的内容吗?试试看。
答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小磁针 
把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不同的位置,给螺线管通电后
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即为螺线管周围某点磁场的方向 
相似 
电流 
7.小明同学自制了一个螺线管,如图所示,请你帮他在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并判断螺线管的极性。
8.标出图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电流的磁效应
1.小实验:电流的磁效应。
如图所示,在磁针上面有一条直导线,当直导线触接电池通电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改变电流的方向,又能看到什么现象?
小组首先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导线触接电池后应立即将两者分开,以免烧坏电源。
实验结束后回答:
(1)完成甲、乙两个实验后,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后小磁针不偏转 ,此现象说明了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
通电时小磁针
发生偏转,断电后小磁针不偏转 
通电导线
周围存在磁场 
(2)完成甲、丙两个实验后,你能看到的现象是 导线中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偏转的方向也改变 ,此现象说明了 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
导线中电流的
方向改变时,小磁针偏转的方向也改变 

电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2.小组实验1: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小组讨论:实验所用的器材和方法。
器材: 螺线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磁针 。
方法: 把螺线管平放在桌面上,在其周围摆上若干小磁针,闭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改变小磁针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 。
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 条形 磁体的磁场相似。
螺线管、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磁针 
把螺线管平放在桌面上,在其周围摆上若干小磁针,闭
合开关,观察小磁针的指向。再改变小磁针的位置,多做几次
实验 
条形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3.小组实验2: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小组讨论:怎样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答 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答 改变电源的正负极。
实验后回答: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改变,其极性 改变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你能说出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具体关系的方法吗?
答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改变 
答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大
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极。
4.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所示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判定螺线管的极性;
(2)根据图乙所示小磁针的指向判定螺线管的极性及电源的正负极;
(3)如图丙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磁场中的A点位置放一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为水平向右,请画出螺线管导线的绕法。
讨论:解答此类题目时最好用什么分析方法?
答 略
图示是四位同学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时的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