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学情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学情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1 14:3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学情题附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如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急剧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D.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点燃粉尘
4、202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 月 22-28 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
A. B.
C. D.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甲烷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7、2020年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开空。火箭常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煤油由石油加工而成 D.液氧是混合物
8、某小组同学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9、下列四个化学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该实验中a管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C.该实验装置可将河水净化成纯净物
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可知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10、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11、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12、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3、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14、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
B.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图书档案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5、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成分中含有铅,利用的是它较软的性质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C.“油改气”工程可以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D.进入地窖前要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浓度
1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二、填空题。
17、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18、某校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等。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21、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三、综合题。
22、(1)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们烧制木炭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如果大规模“伐薪烧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②晾干木材时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型堆放,从燃烧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窑口使木材熄灭,利用余热使木材继续炭化,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写出)。
已知:A、B是常见氧化物,C、D是常见的气体,C能供给呼吸,E是黑色固体。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③反应Ⅲ可以看出D物质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请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蘸_________的棉花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_________
(3)点燃两支蜡烛, 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扣一个 A烧杯, 另一支蜡烛放在 B 烧杯中 A烧杯中蜡烛______,B烧杯中蜡烛正常燃烧 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五、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3—2024学年人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复习学情题附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16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金刚石导电性能良好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答案】B
2、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3、如图是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B.只有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引发爆炸,可燃性粉尘不会引发爆炸
C.爆炸的条件之一是急剧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
D.实验中蜡烛的作用是点燃粉尘
【答案】B 
4、2022 年 3 月 22 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3 月 22-28 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国家节水标志”的图标是( )
A. B.
C. D.
【答案】B
5、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
A.一氧化碳 B.甲烷 C.氧气 D.氢气
【答案】B
6、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
A.甲烷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7、2020年2月2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采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将新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开空。火箭常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等新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液氧是助燃剂 B.煤油是燃料
C.煤油由石油加工而成 D.液氧是混合物
【答案】D
8、某小组同学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 )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
D.在③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
【答案】D、
9、下列四个化学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该实验中a管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C.该实验装置可将河水净化成纯净物
D.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可知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D。
10、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容易使人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碳氢化合物
【答案】A
11、据统计,全球有10%的海底区域都储存着可燃冰,分布于世界各个大洋边缘海域的大陆坡、大陆隆和盆地等等,甚至有些内陆海还有可燃冰的存在,总面积高达4000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两千万亿立方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可燃冰作燃料会大大减缓温室效应
B.可燃冰内的甲烷分子不再运动
C.可燃冰中甲烷分子和水分子间存在间隔
D.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答案】C
12、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B.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C.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13、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
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
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
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
【答案】C。
14、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铁元素
B.工业产生的“三废”和汽车尾气应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C.室内着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图书档案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C
15、化学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成分中含有铅,利用的是它较软的性质
B.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C.“油改气”工程可以大大缓解温室效应
D.进入地窖前要做“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的浓度
【答案】D
16、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答案】C、
二、填空题。
17、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答案】(1)D  (2)2Mg+CO22MgO+C 用沙土盖灭
18、某校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 (“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请提出一个缓解能源危机的设想 。
【答案】(1)石油、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天然气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答案合理即给分);
(2)混合物;
(3)MgH2+2H2O=Mg(OH)2+2H2↑;
(4)开发使用新能源(合理即可)。
19、科学地利用燃烧反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1)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请写出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做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物质,需要调 (填“大”或“小”)炉具或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3)请写出成语“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 ;
(4)如果发现火险或遭遇火灾,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O2CO2; (2)大;
(3)移走可燃物 (4)拨打电话119。
20、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等。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 (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化学式CH4)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室温下,充分燃烧1g天然气和1g煤,产生的CO2及热量的对比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答案】(1)石油;调大;CH4+2O2CO2+2H2O;
(2)等质量的甲烷燃烧释放的热量多,产生的二氧化碳少。
21、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答案】(1)2H2+O22H2O  (2)油类着火(合理即可)
三、综合题。
22、(1)白居易在《卖炭翁》中写到: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们烧制木炭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如果大规模“伐薪烧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
②晾干木材时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木材放入窑中时要一层层呈井字型堆放,从燃烧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窑中木材燃烧到一定程度就封闭窑口使木材熄灭,利用余热使木材继续炭化,应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2)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写出)。
已知:A、B是常见氧化物,C、D是常见的气体,C能供给呼吸,E是黑色固体。
①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③反应Ⅲ可以看出D物质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是_________。
【答案】(1)水土流失严重,二氧化碳增多,最终导致气候异常;
温度高比温度低时水分子运动的更快一些,水分容易扩散
使木材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 隔绝氧气
(2)2H2O2 2H2O+O2↑ 2H2O2H2↑+O2↑ 可燃性
四、实验题。
23、请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蘸_________的棉花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_________
(3)点燃两支蜡烛, 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扣一个 A烧杯, 另一支蜡烛放在 B 烧杯中 A烧杯中蜡烛______,B烧杯中蜡烛正常燃烧 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酒精 燃烧需要可燃物 (2)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熄灭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五、计算类综合题。
24、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