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3(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1 12: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獾(huān ɡuàn)猪 参差(chāi cī) 伽(jiā qié)蓝
供(ɡònɡ ɡōnɡ)品 泼剌(là cì) 竹匾(piǎn biǎn)
二、读拼音,写字词。(10分)
1.在chú fánɡ( )里,我见到了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xiànɡ quān( )。他见人很( ),只是不怕我。闰土给他讲雪地捕鸟的趣事:支起竹匾,sǎ(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我正要nínɡ shì( )他们时,zhòu rán( )一惊,睁开眼, 云jǐn( )也己皱蹙, línɡ luàn( ),仿佛有谁 zhi( )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 dǒu rán( )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胯部 跨过 挎包
B.刺猬 所谓 泾渭分明
C.师傅 束缚 胳膊
D.怜俐 可伶 玲珑剔透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句中“素”的意思正确的应选( ) 。
A.白色,本色 B.一向,从来
C.质朴,不华丽 D.一般的,平时的
3.“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对偶 C.排比 D.对比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23年的夏天,河北省饱经风霜,遭受了罕见暴雨洪水灾害。
B.领导一不小心张冠李戴,将“最佳员工奖”颁给了未获奖的人。
C.我们要善于精读书、细读书、深读书,不可囫囵吞枣,力求将阅读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D.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彩陶的制作工艺原来那么复杂。
5.“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关于这两句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两句诗对比了两种行为的不同结局。
B.前一句应该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后一句应该怀着悲伤的心情朗读。
C.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鄙视,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颂。
D.后一句是说鲁迅先生的。
6.“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了四周很黑,所以容易碰壁。
B.当时的社会很黑暗,什么事也做不成。
C.当时的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这句话显示出鲁迅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D.当时的社会很黑暗,无论做什么事总会处处碰壁。
7.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的“中国的脊梁”体现的是( )。
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动作描写)
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外貌描写)
C.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心理描写)
D.“怎么了 ”爸爸问他。(语言描写)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5分)
1.品读句子,完成填空。(7分)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 的不满,流露出对 的向往。(2分)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指 ;“碰壁”指 ,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 。(3分)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一个“有的人”指 ,第二个“有的人”指 。(2分)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本单元中,《少年闰土》一文折射出一个 的鲁迅,《好的故事》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一个 的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的鲁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 的鲁迅。(4分)
(2)读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样的诗句,我联想到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 。”(2分)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2分)
五、阅读理解。(26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毛泽东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材料二:人物简介
姓名 笔名 鲁迅
职业 作家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生卒年 1881-1936
主要事迹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1904年初,赴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写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故乡》《朝花夕拾》(野草》等。
作品特色 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作品真实描写了底层人民受封建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尤其是《阿Q正传》,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人民思想的麻木。2.杂文具有透彻的思想洞察力、锐利的文化批判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批判了落后习俗,揭示了生活哲理,如《坟》《热风》等。
材料三:1932年,鲁迅写下了《自嘲》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和憎,严肃寓于诙谐之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把材料二中的表格空缺处补充完整。(2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写作改变国民精神。 ( )
(2)《坟》这篇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 )
(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文化战线上空前的民族英雄。( )
3.鲁迅通过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人民思想麻木的作品是(C)(2分)
《故乡》 B.《朝花夕拾》 C.《阿Q正传》 D.《阿长与<山海经>》
4.“鲁迅精神”成为一个时代标志,鲁迅在他的诗《自嘲》中,这样表达自己对待不同人的态度: , 。(2分)
(二)课外阅读。(17分)
一面(节选)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精神:A.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宗旨 C.表现出来的活力
(1)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 ( )
(2)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 ( )
2.选择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提示,引起下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 )
(2)“哦!您,您就是——” ( )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
3.选段第一自然段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是从面孔、头发和胡须这三个方面来写的。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刚毅的性格特点。(2分)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结结巴巴”是因为 ;“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表现了“我” ;“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的原因是 (3分)
5.比较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节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2分)
A.两篇文章都是刻画鲁迅先生的,都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B.两篇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展现出作者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形象。
C.两篇文章的选材不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择几件事情进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而《一面》(节选)记录的是作者与鲁迅先生见面这一件事情。
6.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鲁迅是“朋友,父亲和师傅” 试着简要分析一下。(5分)
.
.
.
.
.
六、习作展示。(30分)
题目: ,留在记忆深处
先补充文题,写一篇写人的文章,用一件事写出他(她)留在记忆深处的原因。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提优训练】最新统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试卷(含答案)
(测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姓名 得分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獾(huān√ ɡuàn)猪 参差(chāi cī√) 伽(jiā qié√)蓝
供(ɡònɡ√ ɡōnɡ)品 泼剌(là√ cì) 竹匾(piǎn biǎn√)
二、读拼音,写字词。(10分)
1.在chú fánɡ(厨房)里,我见到了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xiànɡ quān(项圈)。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闰土给他讲雪地捕鸟的趣事:支起竹匾,sǎ(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远远地将fù(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2.我正要nínɡ shì(凝视)他们时,zhòu rán(骤然)一惊,睁开眼, 云jǐn(锦)也己皱蹙, línɡ luàn(凌乱),仿佛有谁 zhi(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 dǒu rán(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6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D)。
A.胯部 跨过 挎包
B.刺猬 所谓 泾渭分明
C.师傅 束缚 胳膊
D.怜俐 可伶 玲珑剔透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句中“素”的意思正确的应选(B) 。
A.白色,本色 B.一向,从来
C.质朴,不华丽 D.一般的,平时的
3.“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D)。
A.夸张 B.对偶 C.排比 D.对比
4.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A.2023年的夏天,河北省饱经风霜,遭受了罕见暴雨洪水灾害。
B.领导一不小心张冠李戴,将“最佳员工奖”颁给了未获奖的人。
C.我们要善于精读书、细读书、深读书,不可囫囵吞枣,力求将阅读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D.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才恍然大悟:彩陶的制作工艺原来那么复杂。
5.“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关于这两句诗,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
A.两句诗对比了两种行为的不同结局。
B.前一句应该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后一句应该怀着悲伤的心情朗读。
C.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鄙视,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赞颂。
D.后一句是说鲁迅先生的。
6.“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个反问句,强调了四周很黑,所以容易碰壁。
B.当时的社会很黑暗,什么事也做不成。
C.当时的社会很黑暗,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斗争时屡遭挫折和迫害。这句话显示出鲁迅对困难和敌人的轻蔑,体现了他自信和乐观的精神。
D.当时的社会很黑暗,无论做什么事总会处处碰壁。
7.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中的“中国的脊梁”体现的是(B)。
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 ②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
A.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动作描写)
B.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外貌描写)
C.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心理描写)
D.“怎么了 ”爸爸问他。(语言描写)
四、按要求完成练习。(15分)
1.品读句子,完成填空。(7分)
(1)“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对农村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2分)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黑洞洞的”指社会黑暗;“碰壁”指与反动势力斗争时受到的迫害和挫折,从这句话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3分)
(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第一个“有的人”指反动统治者,第二个“有的人”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2分)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8分)
(1)本单元中,《少年闰土》一文折射出一个渴望自由的鲁迅,《好的故事》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一个 憧憬未来的鲁迅,《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关心大众的鲁迅,《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无私奉献的鲁迅。(4分)
(2)读到《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中“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这样的诗句,我联想到古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分)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2分)
五、阅读理解。(26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分)
材料一:毛泽东评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材料二:人物简介
姓名 周树人 笔名 鲁迅
职业 作家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绍兴 生卒年 1881-1936
主要事迹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1904年初,赴日本仙台学医,后从事写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故乡》《朝花夕拾》(野草》等。
作品特色 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作品真实描写了底层人民受封建压迫、剥削的生活图景,尤其是《阿Q正传》,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人民思想的麻木。2.杂文具有透彻的思想洞察力、锐利的文化批判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批判了落后习俗,揭示了生活哲理,如《坟》《热风》等。
材料三:1932年,鲁迅写下了《自嘲》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和憎,严肃寓于诙谐之中,体现了鲁迅诗歌的独特风格。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把材料二中的表格空缺处补充完整。(2分)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鲁迅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写作改变国民精神。 (√)
(2)《坟》这篇小说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
(3)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文化战线上空前的民族英雄。(√)
3.鲁迅通过塑造一个典型人物,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人民思想麻木的作品是(C)(2分)
《故乡》 B.《朝花夕拾》 C.《阿Q正传》 D.《阿长与<山海经>》
4.“鲁迅精神”成为一个时代标志,鲁迅在他的诗《自嘲》中,这样表达自己对待不同人的态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分)
(二)课外阅读。(17分)
一面(节选)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2分)
精神:A.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宗旨 C.表现出来的活力
(1)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 (C)
(2)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先生崇高的精神。 (A)
2.选择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提示,引起下文 D.表示声音的延长 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A)
(2)“哦!您,您就是——” (F)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C)
3.选段第一自然段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是从面孔、头发和胡须这三个方面来写的。从中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刚毅的性格特点。(2分)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我”“结结巴巴”是因为突然发现站在自己身边的就是鲁迅先生时,内心很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表现了“我”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与热爱;“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环境险恶,“我”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先生。(3分)
5.比较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节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B)。(2分)
A.两篇文章都是刻画鲁迅先生的,都表达出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B.两篇文章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展现出作者心目中的鲁迅先生形象。
C.两篇文章的选材不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择几件事情进行描写,从不同的角度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而《一面》(节选)记录的是作者与鲁迅先生见面这一件事情。
6.文中,作者为什么说鲁迅是“朋友,父亲和师傅” 试着简要分析一下。(5分)
朋友:鲁迅先生诚恳劝告作者买《铁流》,只要一块钱书费,体谅作者的难处,顾及作者的尊严。用“朋友”称呼,体现作者与鲁迅先生就像朋友般亲切。(或当作者强忍住不说出鲁迅先生的名字时,他微笑点头,就像朋友般默契、亲密无间。)
父亲:鲁迅先生目光正直而慈祥,让作者感到了父亲的严肃和慈爱,用“父亲”称呼,体现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爱。
师傅:鲁迅先生翻译革命文学《毁灭》并送书给作者,向作者推荐《铁流》,体现出他对革命青年的关心、教育、引导。因此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师傅。
六、习作展示。(30分)
题目: ,留在记忆深处
先补充文题,写一篇写人的文章,用一件事写出他(她)留在记忆深处的原因。写出人物的特点,内容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