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1 20:0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斗篷、瓦蓝、预报、理直气壮”等词语。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2.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出来。
3.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4.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中心理描写的好处。
5.体会课文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能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的
课标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这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属性-对话性。围绕这一属性,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五个注重,即注重情境创设,为对话营造氛围;注重朗读感知,为对话夯实基础;注重内外勾连,为对话丰富内涵;注重个性化阅读体验,让对话有效高质;重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这是对话活动的重要目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着重突出了这五个注重。“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多让学生朗读,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读。我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以“美读”贯穿读、说、析、品、写,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意蕴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悟出文章的好之所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本节课由阅读走向写作,设置两个随文小练笔。在写作中内化自己的课堂所得,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习理论也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因此我在细读文本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文本。自我学习之后,学生们可以小组讨论,分享。教师只适时进行相应点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将大部分的学习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赏析文本语言。这篇文章心理描写既形式多样又精彩万分,贴合学生的实际,充满了童真童趣。现如今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学生无法品味等待的滋味,甚至感觉等待、盼望是一件难熬的事情。品味盼望中的万般滋味,体会等待后的喜悦;明白生活要有所爱、有所希望;明白美好的事情值得等待,这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课标所要求的“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材分析
《盼》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课文以“新雨衣”为线索,从一个可爱、调皮的孩童视角,围绕一个“盼”字叙述了“我”得到一件新雨衣,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门、未能出门盼雨停,最后如愿穿上新雨衣的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和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也展现了孩子细腻的童心世界。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并了解文本的结构,是教学的重点。
第一篇《夏天里的成长》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一句,以并列式结构分别写了“生物”“非生物”“人”的生长。而《盼》这篇课文则以“穿新雨衣”的内心期盼,写出了一个儿童复杂而细腻的内心活动,在写法上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盼》这篇小说的开端是妈妈送我一件新雨衣,因为它与以往的雨衣不一样,我非常喜欢,迫切想穿上雨衣。于是就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展开曲折的故事情节。这里有三次“盼”,一是“我”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都是晴天,“白天天上都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两个“安安静静”也是反映了天气的晴,与“我”内心的焦急形成强烈对比。“我”每天放学路上都在想,“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终于有一天下雨了,这对于“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二是“我”盼出门,因为要穿雨衣,所以“我”要借故外出。先是说帮妈妈买酱油,可是妈妈自己把酱油买回来了;接着说炖肉要很多酱油,妈妈问谁说要炖肉;然后“我”把说要炖肉的事推给不在家的爸爸身上。最后“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
文中的这一大段对话描写非常生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想方设法要妈妈同意“我”穿上雨衣出去玩耍,而妈妈偏偏不解风情,始终不答应“我”的请求。母女的这场“暗战”,以“我”的失败告终。三是出门不成,“我”又盼着雨停,“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这里也写出了孩子天真的想法,以为雨和自己口袋里的糖一样,今天吃了明天就没有了。这三次的“盼”真是一波三折,每一次的“盼”都把“我”的内心刻画得十分细腻、传神,如回家后对妈妈说的“我今天特别特别的不累”,意在自己想着出门,也可以想象出平时“我”回家肯定会叫累,今天是一反常态。这三次“盼”也反映出儿童特有的小心思,如进了家门的内心着急,“你怎么不向窗外看一眼呢”,为了出门而说要买酱油时的“央求”。这种种的借口,反映出“我”想穿雨衣出门,但又不敢直说。这不由得会想到我们的孩子,他们也有类似的表现,总是绕着弯子让父母去猜测他们的想法,其实好多时候大人是知道他们的小心思,只是不点破而已。文中的妈妈肯定也是知道的,她不想让我出去疯玩,耽误了听英语的时间,不然到第二天真的下雨时,妈妈不会“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文章还巧妙地借助环境来衬托“我”的心情变化,如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第十七自然段“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上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边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第十九自然段中“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表面上写的是环境,实际都是我的心情写照,是因为我盼望下雨,喜欢雨天,所以眼中的一切都如美好。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很鲜明,值得我们好好地学习,一是把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我”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二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我”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三是语言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写出了儿童的纯真、可爱。
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1.谈“盼”的经历。孩子们,坐的可真精神,上课之前呀,咱们先来聊聊天。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你曾有过盼的经历吗?快来跟大家分享分享(示意举手)
2.小结看来大家都有过盼的经历,那孩子们,盼着上课吗?好,那就让我们带上愉快的心情走进今天的课堂——上课。
一、 解题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一起聊了这个字(指板书)什么意思呢?是呀,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会经历那么一段向未来张望的时光,或许孤独或许漫长,相信努力之后,都会如愿以偿!那么我们今天的小主人公蕾蕾又有什么盼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指板书)齐读课题。带着内心的期盼,再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学习写作方法一
1、梳理文章脉络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预学单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文章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写了哪几个部分呢?谁能结合预学单来说一说?
第一部分是——得到雨衣。(板贴)这是故事的?——起因。继续
第二部分是——盼穿雨衣。(板贴)这是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穿上雨衣。(板贴)这是故事的?——结果。
你真了不起,长长的课文让你概括成了三个短语。
2、小结孩子们,这件新雨衣是盼的起因,有了盼的起因,才有盼的经过和结果。大家看,这三个事例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盼(指)去写,这就是紧扣中心取材。选材合理(板贴)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3、介绍新雨衣,引出写作方法一。
(1)介绍诶~孩子们,蕾蕾为什么这么盼望穿上新雨衣呢?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雨衣?谁能结合文章第一段话为大家介绍介绍?(颜色、款式、好处)
(2)看视频诶~孩子们,对你而言,这可能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雨衣了,可是在蕾蕾生活的年代却显得弥足珍贵,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视频看完了,你有什么发现?是啊,当时那个年代,物资很匮乏,穿新衣服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何况是一件长这两只袖筒的新雨衣呢?
4、概括小事件
学习活动一
(1)读片段这么时尚又实用的新雨衣,谁不想穿上出去显摆显摆?可是接下来几天,天遂人愿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第 3-17自然段,一边浏览一边思考:作者围绕盼穿新雨衣这件事又写了哪几件小事?学着老师的样子(指板书),用小标题的方式进行概括,完成共学单的第一题。
(2)交流谁起来分享一下?板贴:盼下雨。继续来说。(能不能用三个字概括?)板贴:盼出门。继续。终于下雨了,蕾蕾出去了吗?没有呀,所以她盼雨停(板贴)。你概括得既简单又精彩,老师给你点赞!
(3)小结同学们,瞧这三件小事,都是围绕着一个字(指板书,生齐读)。对,这三个事例再一次紧紧围绕着盼字展开,作者再次紧扣中心选材,这就是——选材合理。(指板书,生齐读)
三、 品读课文,学习写作方法二
过渡:孩子们,在得到雨衣,盼穿雨衣,穿上雨衣这三个部分中,哪个部分写的最具体、最详细?(板贴:重点具体)对,那作者又是如何把盼穿雨衣这个重点部分写具体,写详细的呢?
(一)语言、动作描写让我们走进蕾蕾与妈妈的那段有趣的对话,去感受她的情感变化。
1、师生合作朗读对话
(1)下面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蕾蕾和妈妈的对话吧。老师扮演妈妈,找一个同学扮演蕾蕾,请你,小蕾蕾,读~
(2)瞧,这是作者的什么描写——语言(板书)
(3)孩子们,你从作者的语言描写中读出了什么?(读出了蕾蕾盼望出门)她是怎样盼望出门的,具体说说。
(4)总结:是呀,下雨了,蕾蕾千方百计地盼着出门,她是多么盼望能穿上新雨衣呀!从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蕾蕾那种急切地想要穿雨衣出去的心情,这就是语言描写的神奇!
学习活动二
2、关注提示语一组有趣的对话,离不开生动的语言,也离不开-----提示语。好,现在请同学们读一读提示语,看一看哪些词语最能够表现蕾蕾盼的心情?完成共学单的第二题
3、小组合作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写得也很认真。下面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为一组,小组交流一下你找到的词语吧!同学们讨论的可真热烈,相信你们心中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按照这个格式,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4、小结:蕾蕾的一个个动作,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盼穿雨衣时心情的一波三折,也牵动着我们的心,这就是动作描写的魅力!
(二)心理描写
在这组对话中作者用到了语言、动作描写,还用到了什么描写方法来体现蕾蕾的“盼”呢?
生答:心理描写(板书)哪一句话?你体会到了蕾蕾怎样的心情?是啊,好不容易下雨了,妈妈怎么就不往窗外看一眼,让我穿着雨衣出去玩呢?真生气,真失望呀!你能读出蕾蕾的失望来吗?
学习活动三 真不错,孩子们,除了在这组对话中,文中还有很多处心理描写,快来找一找,边找边在课本的旁边写一写她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始吧!谁来分享一下?通过这句话,你读出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没错,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雨衣,哎!天公却一直不作美,如果你是蕾蕾,你会怎么想?带着你的感受,再读(我听出了蕾蕾焦急的心情)孩子们,下雨了,大家都害怕淋雨,可是我们的小主人公蕾蕾为什么说下雨是最美的事儿呢?哎呀,这件新雨衣的魅力可真大呀!所以,她才觉得?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好不容易老天下雨了,蕾蕾为什么又担心起来呢?你看,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呀!谁能读出蕾蕾的担心来吗?真不错。还有描写蕾蕾心理活动的句子吗?蕾蕾如此期盼下雨,她觉得雨点儿比珍珠玛瑙还好看呢!那你来读读看,读出蕾蕾的期盼!(真美呀!)
小结:看,这就是大家找到的描写蕾蕾心理活动的句子,作者通过一次次的心理描写,把蕾蕾的情感变化写得如此具体、生动,这就是心理描写的魅力!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感受一下心理描写的妙处吧!(出示心情变化图)
4、小结
你们看,在这次有趣的对话中作者都用到了哪些描写方法?孩子们,多种描写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让文章写得更具体、更生动,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三)环境描写
1、配乐读:终于下雨了,可妈妈却不让蕾蕾出门,她又盼着雨停。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出示片段: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配乐指生朗读。孩子们,这雨后的景色美不美?——美。
2、作者仅仅是为了写雨后的美景吗?谁来给大家分析分析?(有不同的角度吗?)
3、小结:是啊,雨景再美,也不如雨点儿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美,这就是借景抒情,抒的是蕾蕾“盼”的心情,这就是环境描写的妙处!(板书:环境)古人也写了很多借景抒情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4、生配乐朗读:多美的雨景,多美的环境呀,谁来再美美的读一读?
(四)总结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就来到了故事的结局。孩子们,蕾蕾最终如愿以偿地穿上新雨衣了吗?你读
2、滴答滴答......孩子们,故事到这里就学完了,课文的写作秘密你学会了吗?谁能结合着板书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文章写好的呢?
3、小结:紧扣者中心,用心选材;多种描写相结合,使得文章变得更具体,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写作秘密。
四、我写你猜
过渡:孩子们,一个盼字,不仅牵动着蕾蕾的心,更牵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这就是汉字的奥妙。
1、写作要求:其实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甜、泪、暖、悔、忙......下面请同学们在以下这些字中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字,围绕这个字,用上本节课学习的描写方法,写几句话。注意在写的时候不要出现这几个字。
2、练习:好,孩子们,现在就让你的心情在笔尖流淌吧!两三句话即可,写完就及时收笔。写完就坐端正。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心情?
3、交流:同学们猜一猜,她写了哪一个字?他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我运用了 描写,写出了 。真好,同学们,没有写完也没有关系,课下请你围绕这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列出写作提纲,用上本节课的写作方法,把文章写完整吧?孩子们,童年藏在我们的期盼中。(齐读)愿童年在我们心中久藏,希望大家能永葆一份好奇心,永葆对生活的热情,永葆这一份童真、童趣。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盼》教学反思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课文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想要穿上雨衣的“我”对雨天的渴盼,穿着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这篇课文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好的童年生活的画面,文中的“我”心底的渴盼更能触动孩子们的心灵,表现了童真童趣。
一、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根据教材及学情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研读文本,加深感悟;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回顾课堂、浅谈得失
文章内容符合孩子的心理,学生在课堂上有着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整体感觉字词处理的特别好:验收预习,在检查预习中中发现问题,然后重点读音纠正,生字孩子们把握难点,在这一环节重点指导书写了嚷、唇、酱,“酱”字不但指导了书写,还讲了字源字理,有助于孩子理解记忆。这节课的第二个亮点也就是孩子们在课堂上词语读得非常的有非常好,有感情,有温度,有声音,有色彩,所以在读文章中引起共鸣的段落,读的也特别好,读出了真情实感。遗憾的是第三环节把握课文的内容,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主题课文通过哪些事来突出主题,我运用了速读的方法,因为六年级第二单元已经已经练习了速度,但是因为我们是初步接触新教材,孩子们虽然掌握了方法,但是还不熟练,在这个环节用时最长,这篇课文比较长,所以总结这篇课文有哪些事例突出中心用时 15分钟,孩子们总结的也不到位。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我还发现我有一点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本来孩子总结事例就比较难,但是我用短语的形式来限制了孩子,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发言积极性不高。反思过之后,我觉得孩子把握主要内容能说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这一节课,浪费的时间就在于概括事例这个环节。同时补救的方法就是课前把课文读熟练,预习到位,这样可以有效地达成第一课的目标。第二节课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发言,围绕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教学。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本文的语言浅显精炼、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所以在一开始讲课,我就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学会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文以“盼”为题目,文中始终围着“盼”这条线索写出了“我”盼望穿上雨衣时的不同的心理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体悟个别语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心理,从而引起共鸣。
三、再度研读、课堂重建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在之前成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更多一点的时间来读文,用心关注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发言交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另外,在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环节时,教会学生如何提取关键信息,如何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语段及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