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望海潮》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1 14:4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海潮
【学习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其意境之美。
3.鉴赏这词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品味柳永词的婉约之美。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朝代)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有《乐章集》。
【背景介绍】
历来认为,这首《望海潮》是作者献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是柳永的友人,当时驻节杭州。文中表现杭州繁华富庶的题旨,是为了称颂祝愿。来日升迁到朝廷做官,虽然杭州城无法带去,但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可带回京城去欣赏。
【词】词始于唐代,鼎盛于宋代。它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词牌)而改变,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有“长短句”之称;又有“诗余”“倚声”“填词”之谓。词依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58字以内称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称长调。一般分上下阕。从风格看,宋词大致可分为婉约与豪放两派。明代张綖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课前导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参差﹙ ﹚ 堤沙﹙ ﹚ 天堑﹙ ﹚ 珠玑﹙ ﹚
罗绮﹙ ﹚ 叠巘﹙ ﹚ 千骑( ) 萧鼓﹙ ﹚
【课堂探究】
1.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与美丽?
2.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3.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参差(cēn) 堤沙(dī) 天堑(qiàn) 珠玑(jī)
罗绮(qǐ) 叠巘(yǎn) 千骑(jì) 萧鼓(xiāo)
【课堂探究】
1.【答案】词作极力赞扬了杭州自然环境之秀美、城市经济之繁荣、百姓生活之富裕安宁。作者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表现了“钱塘”的繁华与美丽。
这首词上阕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2.【答案】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3.【答案】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