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跳水》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思维的火花”中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提高想象的能力。
本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扣人心弦,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着,既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好载体,又是指导学生编写探险故事的好范例。因此,我们把《跳水》和《田忌赛马》整合,关联单元习作进行整体设计,力图达成读中悟情、读中学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抓住事物间的联系,还原船长走出船舱那一瞬间的思维过程,感悟船长富有航海经验、机智果断等品质。
3.关注水手们的“笑”,了解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4.拓展阅读《田忌赛马》,运用学到的方法,推测孙膑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的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果断。
教学过程
一、滚动练写,习字静心
放肆 桅杆 吓唬 推荐 龇牙咧嘴
书写指导:“龇”笔画较多,容易结构松散。书写时一定要注意中心区域写紧凑,这几个笔画可适当舒展开。这样内紧外松,更加协调美观。
二、自主读书,探究发现
学生自由阅读,圈画批注。
三、交流分享,感悟积累
预设一:概括主要内容: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孩子水猴子遇险,船长逼孩子跳水。
小结:这篇课文人物众多,理清了人物关系,我们就能很快的梳理出主要内容。
预设二:感受猴子的“放肆”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板书:摘、爬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要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咜,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咬、撕等动作描写写出了猴子的顽皮放肆。(板书:咬、撕)
(3)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要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4)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板书:逗、挂、扭、龇、咧
预设三:感受孩子的心情变化和危险
(1)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板书:吓唬)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板书:爬)
(4)“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板书:追)
(5)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板书:放开、走上)
小结:孩子从“笑得很开心”到“哭笑不得”,再到“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在猴子放肆的举动中,孩子的心情不断变化,最后失去理智,不知不觉陷入了险境。作者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出了他心情变化的过程,让我们把这些句子积累下来吧。(学生自由积累后尝试漏空练习)
大家知道此时孩子站得有多高吗?那个时代的帆船,桅杆最顶端距离甲板有27米,相当于9层楼高。这么高一旦摔到甲板上,必死无疑。多危险啊,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段话吧。(出示句子,合作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预设四:感悟水手的“笑”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文中几次描写水手的笑,你觉得有必要吗?)
(1)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板书:哈哈大笑)
(2)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板书:又大笑)
(3)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板书:更欢了)
小结:水手的笑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笑声使猴子越来越放肆,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正是这种双重影响,孩子才会不管不顾走上桅杆顶端横木去追猴子,陷入险境。作者就是这样把水手、猴子、孩子的表现交织在一起,把孩子遇险的过程写具体又合理。
预设五:船长的处变不惊、当机立断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本来、立刻”可以体会到船长做出判断的时间短、速度快,表现了船长镇定、果断、机智。
(2)对船长的语言描写简短却明了,清楚地表达了三层意思,干什么?——向海里跳,速度要——快,不照做就——开枪。情况的危急容不得他多说。简短明了的符合当时的情况。
(3)连用了7个“!”,船长的话是命令、不容置疑。你是船长,我们来合作读:(师)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生):“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读得怎么样?(评价,不好再读一遍)
(师)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生齐读):“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预设六:课文以“跳水”为题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学过的课文大多是围绕主要人物、主要事物展开作叙述,可本课中最关键的人物船长最后一段才出现,合适吗?
“跳水”是解救孩子的最佳方法,将船长安排在孩子命悬一线、大家都手足无措的最关键的时刻出场,更能让我们体到这个方法的好处,体会到船长这个人物的沉着、果断。(读书时关注题目与文章的联系,特别好的习惯。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题目与文章的联系。)
四、关注前文,探讨思维
1.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才使他想到这样的方法拯救孩子呢?(船长的方法好不好?他到底是怎样想出这样的办法呢?)
(1)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为什么一定要跳入海中?或为什么一定要逼孩子快跳?)孩子想要转身返回是不可能的,站得这么高,一旦失足,必死无疑。(进退两难,必须马上施救)
(2)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可能是首先关注到。)
风平浪静,跳入海中危险比较小。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可以立刻跳进海中救孩子。跳入水中才有一线生机。(危险较小,及时救援)
(3)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怎样让孩子最快跳入水中呢?)
危险随时可以发生,来不及慢慢劝说了,只能用枪逼着他跳进海里了。(用枪威逼,迫使快跳)
2.船长就是这样通过思考分析有利条件,快速想出合适的对策。我们也根据船长出舱后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推测出船长的思维过程。请同位俩对照提示,完整地说说船长的思维过程。(同位互说)板书:观察有利情况 分析选择对策
3.(出示句子)举枪逼迫儿子跳海,看似残酷,但联系当时的情况却不难发现,这一决定蕴含的是一位船长极其丰富的航海经验、沉着处事的惊人智慧和当机立断的非凡勇气。
事实正像船长预想的一样(出示读句子):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停顿延迟十秒后再出示下面的句子读)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像颗炮弹一样:因为站得太高了,下冲力太大,所以像炮弹一样。
(2)四十秒——时间的快慢、长短是跟人的内心体验相关的。因为对孩子的担心、内心焦急,再短的时间也会变得无比漫长。这个写法真妙啊!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和体验呢?试着说一说。
4.(出示全文图片,标注三组句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跳水才是最好的办法,原因和有利条件早就被作者巧妙地藏到了课文中,所以让拯救孩子的过程合情合理。列夫托尔斯泰真不是愧是文学巨匠啊。
5.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呢?来盘点一下吧。
同学们,还记得本单元的习作要求吗?如果我们把《跳水》看成一个探险故事,孩子追猴子遇险的过程就是遇到的困境的过程,船长逼迫孩子跳水就是求生的方法。大家在对自己的探险故事进行想象构思时,一定要像课文这样,把对实际情况的描述自然地安排到故事情节中,让求生的方法更加合理。
四、方法运用,迁移阅读
1.阅读时关注文章中的相关信息分析思考,我们就能准确地推测出人物的思维过程。考考你,看看你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阅读。翻到第16课《田忌赛马》,快速默读,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2.小组交流。
3.谁能把孙膑的思维过程讲给大家听。观察到的情形 揣摩人物内心
联系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推测:如果用同等级的马去比拼,胜负难料;但是如果我打破常规,用高一等级的马对战齐威王低一等级的马则胜算极大。所以我只要重新调整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齐威王上等马(必输),用上等马对齐威王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下等马,就极有可能实现三局两胜,从而保证最终的胜利。
4.小结:联系上文,我们就读懂了孙膑的思维过程。正是因为孙膑先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根据有利条件选择合适对策,才让田忌稳操胜券的。
五、推荐阅读,拓展思路
有一个男孩,他喜欢海盗,喜欢过新鲜刺激的生活。他总在危险时刻,做出其他孩子无法做出的正义行为,以此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魅力。他就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 吐温的代表作《汤姆 索亚历险记》中塑造的汤姆 索亚的形象。课后,请大家用上本课学到的方法阅读这本书。希望阅读能够启发你的灵感,打开你的思路,让你创作出精彩神奇的探险故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