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考试
地理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地铁站周边设计多处过街天桥的主要作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红磡站周边设计多处过街
天桥,主要是为了改善行人的通行便利性,并减轻地面通行压力。过街天桥使行人可以安全
地越过繁忙的街道,且不干扰地面车流,从而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故B选项正确。
2.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城市形态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
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
网”的城市形态,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使居民可以通过较短的路程到达目的地,
增加居民通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故C选项
正确。
3.B【解析】本题考查香港地铁站设置多个出站口的积极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香港地铁站设置较多的出站口,有
利于提高通行效率。多个出站口可以分散乘客流量,减轻乘客出站时的拥挤程度,同时使乘
客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故B选项正确。
4,A【解析】本题考查区域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
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福建省平原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该
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
故A选项正确。
5.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区域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
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近年来,福建省耕
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剧,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向全省范围扩散,其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
关,故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耕地的占用:灌溉水源、地势起伏均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耕地质量,但都无法直接影响耕地“非农化”发展;人口规模增加是经济发展对外来
人口吸引的结果,对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影响较小。故D选项正确。
6.B【解析】本题考查2000年以后,黄河下游来沙较少的直接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
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0年
以后,黄河中上游地区多个水库(水利工程)建成及调蓄,导致黄河下游来沙较少,且波动较
小。故B选项正确。
7.C【解析】本题考查黄河流域丰水年和枯水年的排水排沙策略,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黄河流域的排水排沙策略需要
根据不同年份进行调整。在丰水年,由于黄河流域流量大,可以多排沙;而在枯水年,黄河流
域流量小,应少排沙。这种策略可以确保在保持河流生态平衡的同时,减轻对下游地区的负
面影响。故C选项正确。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250C·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红磡站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香港海底隧道的九龙入口,是香港地铁东铁线及西铁线重要的中转车站和换乘中心,也是香港往返内地城际服务列车的总站。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形态,每个地铁站设置超过十个出站口,周边多分布有过街天桥。下图为红磡站站点步行系统及建筑功能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红磷站周边设计多处过街天桥,主要是为了( )
A.拓展城市土地空间 B.减轻地面通行压力
C.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D.杜绝交通事故发生
2.香港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形态,主要考虑( )
A.优化城市景观 B.提升土地价值
C.方便居民生活 D.改变功能分区
3.与内地相比,香港地铁站的出站口设置数量较多,有利于( )
A.实现人车分流 B.提高通行效率
C.改善生态环境 D.保护地域文化
福建省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资源以坡耕地为主,平原耕地少。近年来,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程度不断加剧,由耕地“非农化”高等级区域的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向全省范围扩散。据此完成4~5题。
4.福建省平原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利用类型是( )
A.建设用地 B.林地 C.水域 D.草地
5.福建省耕地“非农化”由东南沿海地区逐步向全省范围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灌溉水源 B.地势起伏 C.人口规模 D.经济发展
近年来黄河水沙情势巨变,水库及河道边界条件也发生重大调整,流域水库调水调沙需要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以便持续发挥其效益。研究表明,2000年以来,黄河下游来沙较少,总体波动较小。不同年份对排沙排水的要求不同,且近年来,黄河流域主张枯水年水库维持较高蓄水位。下图示意黄河流域部分区域。据此完成6~7题。
6.2000年以后,黄河下游来沙较少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植被恢复 B.中上游水利工程建设
C.人类活动减少 D.沿岸岩性硬度增加
7.在排水排沙策略上,黄河流域应( )
A.丰水年和枯水年均多排沙 B.丰水年和枯水年均少排沙
C.丰水年多排沙,枯水年少排沙 D.丰水年少排沙,枯水年多排沙
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形成了各种地貌,如石芽、石沟、石林、峰林、落水洞、喀斯特注地、溶洞和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径流的形成。下图示意喀斯特径流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喀斯特径流形成的先后过程是( )
A.快速喀斯特径流—直接喀斯特径流—喀斯特地下径流
B.直接喀斯特径流—喀斯特地下径流—快速喀斯特径流
C.直接喀斯特径流—快速喀斯特径流—喀斯特地下径流
D.快速喀斯特径流—喀斯特地下径流—直接喀斯特径流
9.影响喀斯特地貌中地下河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震活动 B.洪水冲刷 C.风化侵蚀 D.溶蚀作用
10.推断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区( )
A.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系统稳定 B.土壤贫瘠,雨林植被繁多
C.自然景观独特,旅游价值高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紧缺
“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结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反射出一块黑色区域的视觉效果。据此完成11~13题。
11.在冬季,“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 )
A.上午 B.下午 C.前半夜 D.后半夜
12.与陆面相比,桥面更易形成“黑冰”,主要是因为桥面( )
①上下空气流动,散热快②大气温暖干燥③地面辐射作用弱④相对湿度更大,气温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国家中,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印度 B.韩国 C.菲律宾 D.蒙古国
活动层是多年冻土层之上、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内暖季融化、冷季冻结的土(岩)层。祁连山北坡中段高寒草甸带多年冻土广布,冻胀草丘(下面一般分布着2~3m厚的含土冰层)、热融洼地(地下冰局部融化,土体随之发生沉陷,形成洼地)是该区域广泛分布的微地貌,多相间分布,且活动层深度差异显著。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冻胀草丘、热融洼地微地貌。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冻胀草丘相比,热融洼地活动层( )
A.冻结期土壤温度低 B.融化深度较浅
C.融化期土壤温度高 D.冻土发育稳定
15.推测该区域多年冻土活动层融化厚度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9月
16.若气候持续变暖,祁连山热融洼地数量增多,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 )
A.扩大水域面积,增加原生物种类 B.减小昼夜温差,利于冻土稳定
C.释放古老病毒,破坏生态稳定 D.提高空气湿度,减轻水土流失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这是一个经常发生干旱的地区。当地初夏干旱发生最频繁,影响范围和程度也最大。初夏是云南雨季开始、干湿季节转换的关键期,气候干湿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往往大于其他时期。下图示意1966-2017年云南初夏气候干燥度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以及潜在蒸散量距平分布。
(1)说明1966—2017年云南初夏气候干燥度指数的变化特征。(6分)
(2)推测云南初夏气候干湿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往往大于其他时期的原因。(6分)
(3)简述1966—2017年云南初夏气候干燥度指数变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泰国属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水果王国”的美称。泰国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且产量大,其中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喜阳,喜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荔枝鲜果易变质,保鲜期短)在泰国热带水果产业中位居前列。泰国作为全球荔枝的主产国之一,荔枝种植最早是从中国传入的,作为主要经济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泰国的荔枝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山区及中部平原区。下图示意2011—2021年泰国荔枝进出口总量变化趋势。
(1)简述2011—2021年泰国荔枝进出口总量的变化特征。(6分)
(2)分析泰国北部、东北部山区种植荔枝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3)为推动泰国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性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钼是一种硬而坚韧的高温成矿金属,在地幔物质上涌熔融地壳块体时,钼元素陆续进入熔浆并富集形成钼矿。目前,钼资源主要应用于钢铁行业,在核能、光伏、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和高科技行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誉为“代表未来的金属”。我国钼资源总量丰富,多年产量持续保持全球第一。下表示意我国钼的成矿类型及特征,下图示意1990—2022年我国钼消费量和粗钢产量变化趋势。
类型 地质背景 含矿围岩 大中型矿床举例
斑岩型 板块张裂 花岗斑岩侵入体 陕西金堆城、河南东沟、内蒙古曹四夭
矽卡岩型 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 花岗岩株侵入体 湖南柿竹园、河南南泥湖、河北小寺沟
热液脉型 地质体裂隙 石英脉、伟晶岩脉 浙江石坪川、广东白云岗、甘肃小柳树沟
沉积型 海相、陆相沉积作用 砂岩、黑色页岩 湖南大浒
(1)结合钼的成矿类型及地质环境,分析我国钼资源的分布特征。(4分)
(2)据图推测未来我国钼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8分)
(3)请为我国钼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