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设计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题 2.7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实际生活中数学建模的重要工具。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的,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第二节既是对以前所学的待定系数法、方程(组)的解法的巩固,又是解决有关二次函数应用问题与综合题的基础,对学习函数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二次函数有三种表达式,在求解时要选择合适的形式,选择恰当,解题简捷,选择不当,解题繁琐。
3.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尤其对特殊类型的二次函数图象已有充分的认识。并初步具备了敢于探究与实践,乐于合作交流,善于总结提升的良好习惯,自主学习的愿望强烈,主动发展的意识浓厚。
4.学习目标确定
1.经历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体会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思想方法,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3.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难点:掌握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几种常见形式,针对不同形式能够灵活选用进行解题。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活动1 1.怎样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哪些? 一般式: y=ax2+bx+c 顶点式: y=a(x-h)2+k 3.如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二次函数图像上三个点的坐标,可用待定系数法求其表达式。学生活动1 回顾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回顾用待定系数法确定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的回 顾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2 一、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例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1,10)、(1,4)、(2,7)三点,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并写出它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已知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设: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 代:把三点的坐标代入所设的函数解析式; 解: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写:回代解析式,写成一般形式. 选用合适方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例2 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A(0,1),B(1,2),C(2,1),你能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吗?你有几种方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活动2 探究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完成例1. 学生小组合做完成例2. 活动意图说明: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掌握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巩固 如何选用合适的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环节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3 1、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 y=ax2+bx+c (a≠0) 2、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思想: 注意:无论采用哪一种表达式求解,最后结果都化为一般形式.学生活动3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环节四:课堂检测教师活动4 1. 若抛物线y=(m+1)x2-2x + m2-1经过原点,则m的值为( ) A.0 B.1 C. -1 D. ±1 已知二次函数y=ax2+ bx+c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则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 已知二次函数经过点(0,2),(1,0)和(-2,3),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学生活动4 学生先自主思考,完成后 小组交流展示成果.学生活动3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活动意图说明: 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提高课后练习的针 对性。环节五:布置作业教师活动5 必做题:习题2.7第1,2题 选做题:习题2.7第3题 学生活动5 记录作业,课后独立完成学生活动6 记录作业,课后独立完成活动意图说明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2.7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 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方法: y=ax2+bx+c (a≠0)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必做题:习题2.7第1,2题 选做题:习题2.7第3题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启发式教学。 2.在练习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 3. 课堂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还是偏传统化,没有更新更好的突破,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思路体现不强,这也是我一直需要提升和思考的地方。 4.需要加强的方面:在学习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是否遇到困难,积极性、热情是否发挥出来,投入的程度有多少,是否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等等,作为教师应时刻关注这些,以便适时的引导他们,调动他们,鼓励他们.
教学设计评价(作业提交形式:教学设计文稿)
维度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等级 (请在适合的层级画√) 得分
欠缺 达到 优秀
教学内容分析 1.恰当提出单元主题,界定单元内容框架;
2.能够把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训紧密结合,设计培养路径和层次;
3.本节课的内容定位和组织指向单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节课内容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 分析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判断学生学习本内容难易情况;
6.对以往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教学对策;
教学目标制定 7.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实际获得、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8.描述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策略 9.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10.学习资料准备充分、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1.教学环节分解合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
12.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结合,预设学生活动情况和提供学习支架;
板书与信息技术应用 13.结构化板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帮助理解内容;
14.演示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15.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16.课后的及时练习题设计符合目标,且有预设达标情况;
17.任务性作业设计,有完成任务过程的支架;
18.对重、难点内容学习过程有课堂观察的预设。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9.目标、学习过程与作业具有一致性;
20.设计利于强化、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说课 22.清晰阐述本节课设计的背景; 23.描述教学过程观察到的学生学习情况; 24.分析学习效果的检测情况; 25.提出同类课的改进设想。
其他 (针对项目的特殊要求) 26.能够看到有本项目学习内容的尝试实践过程痕迹
注:1.本评价标准可以用于教授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2.可以根据项目要求赋予评价的权重;3.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在“其他”处添加评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