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逐梦计划”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逐梦计划”环际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考试(三)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08:54:43

文档简介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三)
高二生物试题
(试卷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 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初上高原的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而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出现疲倦、嗜睡、胸闷、头昏等“醉氧”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过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
B.“代偿反应”说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
C.高原反应或“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足球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活动
B.比赛过程中机体甲状腺细胞分泌旺盛,导致剧烈排汗
C.足球运动中的系列反射需要脑和脊髓的共同参与
D.比赛过程中球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3.氯胺酮是静脉全麻药,其作用原理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使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B.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但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
C.长时间使用氯胺酮,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D.氯胺酮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4.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 TH 对 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破坏小鼠的下丘脑组织细胞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高二生物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5.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细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一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K+的排出和 Na 、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部分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 Na 重吸收障碍
C.在水盐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可作为调节中枢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 的重吸收
6.中国是茶的故乡,甘肃省的陇南绿茶、龙神茶、御泽春茶、陇南苦荞和碧峰龙井等深受消费者喜欢和好评。研究员通过实验发现,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增强胸腺的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内的巨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和吞噬抗原的作用
B.机体内T细胞、B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C.茶中的多糖能提高患肝癌小鼠的免疫能力
D.该实验中的多糖提高了小鼠的免疫自稳功能
7.元代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表述“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寓意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幼儿时期,提倡抚触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第一,二道防线发挥作用
B.青少年时期,提倡多喝白开水湿润黏膜,有利于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C.婴幼儿时期, 口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主要在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
D.青少年时期,提倡不要吃得过饱,有利于脾、 胃等免疫器官发挥作用
8.某同学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发烧,医生初步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扁桃体是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在其中发育成熟
B.扁桃体中的辅助性T细胞可以吞噬、呈递抗原
C.扁桃体肿大是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或失调引起的
D.扁桃体为免疫器官,内含免疫细胞阻止和消灭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
9.结核分枝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在宿主细胞内大量繁殖最终会引起结核病。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部分免疫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表示抗原呈递细胞,可能是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或B细胞
B.细胞③和细胞⑦均来源于骨髓,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②③④⑦⑧⑨
D.当结核分枝杆菌再次侵入机体时,细胞⑤和③会快速作出反应
高二生物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10.在某哺乳动物体内注射 m 抗原和n抗原后,机体内产生的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细胞增殖分化需要辅助性T 细胞呈递抗原
B.同一浆细胞既分泌抗 m抗体又分泌抗n抗体
C.28天后产生抗 m抗体的细胞是记忆 B 细胞
D.第56 天注射n抗原,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抗n抗体
11.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携带的异体抗原所引起的受者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有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两种,其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均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B.利用自体干细胞培养相应的器官进行移植,可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C.移植来的异体组织细胞主要是由细胞毒性T细胞发动攻击
D. HLA是指人类白细胞表面的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
12.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能促进其生根,与生长素有关
B.茄子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喷洒适量生长素以避免减产
C.“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这种现象主要与脱落酸有关
D.成熟种子经历持续干热后又遇雨天会在穗上发芽,与脱落酸被降解有关
13.棉花是主根植物,茎和根均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现象,其植株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棉花植株内多处可以合成生长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吲哚乙酸
B.摘取该棉花植株的①处,则②处的生长素浓度会下降,抑制②的生长
C.当生长素浓度为c和d时,前者棉花植株能生长,后者棉花不能生长
D.棉花幼苗进行拔苗移栽时,可能会破坏主根的根尖而利于④的生长
高二生物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14.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种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春果和秋果。科研人员选取了5年生该种无花果为材料,研究春、秋果不同发育时期雌花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
A.盛花期到花后期雌花中赤霉素含量变化说明赤霉素可促进开花或抑制开花
B.盛花期到花后期脱落酸含量变化说明脱落酸与植物器官的衰老有关
C.10mm到15mm幼果阶段春果内赤霉素较脱落酸的含量下降更多
D.盛花期到花后期阶段赤霉素和脱落酸对春果发育有拮抗作用
15.将若干燕麦胚芽鞘切段浸入蒸馏水中 lh,再分别转入不同浓度的 NAA溶液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适宜条件下培养 24h,测量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进行两次,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切段在蒸馏水中浸泡 lh, 目的是排除内源生长素的影响
B.实验数据表明低浓度NAA促进胚芽鞘生长,高浓度 NAA 抑制胚芽鞘生长
C. NAA 浓度为0.1mg/L 的实验组两次结果偏差较大,应该重复实验
D.取若干切段、每组取平均值、进行两次实验都是为了使结果更可靠
二、多选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两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 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
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T细胞等
高二生物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17.皮肤过敏是一种很常见的过敏形式,约20%的人有皮肤过敏现象。下图为皮肤过敏机理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导致过敏反应
B.过敏反应中浆细胞释放组织胺与受体结合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C.发生过敏反应的机体至少接触了两次过敏原
D.临床上可以使用激素影响免疫系统,对过敏反应进行辅助性治疗
18.研究发现,CAR-T细胞疗法可有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该疗法是把患者的T细胞提取出来,在体外安装能特异性识别肿瘤靶点并能激活T细胞的嵌合受体,这种T细胞被称为CAR-T细胞,该细胞在体外进行扩增后,回输到体内,可精准高效地杀伤肿瘤细胞,其治疗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R-T细胞疗法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的原理
B.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干扰素、抗体等都属于细胞因子
C. CAR-T 细胞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AR特异性结合并清除肿瘤细胞
D. CAR-T细胞疗法既能有效治疗肿瘤又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
19.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对大麦芽生长的影响,选取长势相同的大麦芽,用不同浓度NAA 溶液和清水分别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统计不定根数量和胚轴长度,计算NAA 处理组减去清水组的值,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水处理组作为该实验的对照组
B.由实验结果可知NAA 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特点
C.大麦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D.可通过提高赤霉素含量来促进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大麦芽细胞伸长
20.赤霉素(GA )可以影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如图为某实验小组研究GA 对柱型苹果和普通型苹果所得的结果(处理时间均为 15 天)。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GA 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其浓度无关
是 GA 促进柱型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最适浓度
C.相同GA 浓度条件下,普通型苹果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柱型苹果
D. GA 对两种苹果试管苗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能与处理时间有关
高二生物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 分。
21.(11分)人体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能运输 和 其部分结构和功能如图,①~⑤表示相关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血浆中的 、 等离子可维持血浆的pH相对稳定。当血液流经肺泡组织时,图中气体A是 。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尿素需最后经过 系统排出体外。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红细胞内渗透压的维持主要与 (填 “Na ”或“K ”)以及血红蛋白等含量有关。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是依靠 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3)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 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入25mL实验材料→测 pH→滴加 5mL 0.1mol/L 的 HCl溶液、摇匀→测 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
①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②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
③若按科学的预期结果,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分)
22.(12分)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如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 (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 。(填“非特异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
(2)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 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兴奋在T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3)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 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 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4)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 形成痛觉。该过程中, Ca 的作用有:①促进吞噬细胞 ,②Ca 在感受器膜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
(5)药物MNAC13是一种抗 NGF 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该药的作用机制是:药物MNAC13与NGF受体结合, 。(3分)
23.(10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下图表示机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这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促进
(-) 抑制
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1)人体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免疫器官、 、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 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当机体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时,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会 (填“促进”或“抑制”)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 (填激素名称)的作用相反。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会 (填“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因此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可能会 (填“增加”或“减少”)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3)据图可知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通过 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构成一个复杂的调节网络,这些物质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 接触;其中内分泌系统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才能维持体内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原因是 。(2分)
高二生物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24.(10分)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病因是由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如图1为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艾滋病是 种 病。被HIV病毒侵染的T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这 免疫器官,并在 部位成熟,除上述免疫器官外人体的免疫器官还包括扁桃体 、 、 等。
(2)人体感染 HIV病毒后,HIV的浓度先升高后下降,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l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 HIV被消灭。 图2 是抗体形成的一般过程,写出以下字母代表的名称:a细胞 ;物质g 。
(3)从图1可知,HIV浓度在第9年达到了峰值,患者此时通常会罹患多器官的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这 结果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的丧失。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疫苗通常是用 (2分)制成的生物制品,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 。
25.(12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中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 ,在这些部位, 可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 ,这种运输的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运输 (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甲图中曲线 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 曲线,可选用图中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单子叶植物田间的除草剂。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见乙图。(每空2分)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②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充并完善该实验方案:再增加 组用 培养切段,重复前面的实验。
实验结果:若 ,则说明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茎切段伸长。
高二生物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考试(三)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B
A
B
D
C
C
D
题号
9
10
12
13
14
15
答案
0
0
0
C
D
B
0
1.A
【解析】A.内环境即细胞外液,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错误:
B.初上高原的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导致机体血红蛋白增高,以适应高原缺
氧环境,因此推测“代偿反应”说明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B正
确:
C.高原反应或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是内
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C正确:
D.醉氧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刷烈,导致内环境稳态被打破,从而出现疲倦、无
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
2.B
【解析】A.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参与调节足球运动过程,A正确:
B.足球运动过程,甲状腺细胞分泌旺盛,能促进机体的代谢活动,不会导致剧
烈排汗,B错误:
C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脑可以控制脊髓,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球员的
一系列动作受脑和脊髓共同支配,C正确:
D.比赛过程中球员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潎素分泌量增
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D正确。
3.A
【解析】A.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兴奋时,钠离子内流,膜内Na浓度仍
低于膜外,A错误:
B.神经递质都是小分子物质,但可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突触间隙,以提高其释
放效率,B正确:
C.长时间使用氯胺丽可使人的神经细胞兴奋性下降,可能会导致人的脑部神经
细胞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C正确:
D,神经递质被释放至突触间隙处与实触后膜上受体相结合,氯胺酮可以抑制神
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两过程都发生在内环境(组织液)中,D正确。
4.B
【解析】A.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
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A正确:
B.机体TH的浓度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故促甲状腺激素释
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多,B错误:
C碘是合成甲状腺潎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
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
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C正确:
D.破坏小鼠的下丘脑组织细胞后,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H084第1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