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级山东省高中选科能力水平测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图1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等级秩序的确立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2. 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反映了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
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
3. 图2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
A. 减少制度变革阻力
B. 拓宽财政收入来源
C. 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
D. 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
4. 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
A. 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 B. 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
C. 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D. 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5. 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的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了宋代
A. 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 B. 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
C. 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 D. 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
6.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 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A.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7. 表1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甲、乙、丙和丁分别是
A.钢铁、棉纱、棉布、米
B.棉纱、棉布、钢铁、米
C.棉纱、钢铁、棉布、米
D.钢铁、棉布、棉纱、米
8. 1902年,原本在北京开考的顺天乡试被安排在河南开封的贡院举行,称为“借闱乡试”,考生显著减少。同年,清廷定于山西、陕西两省士子在西安进行考试。虽曰合闱,但不是完全合并,而是山西乡试借闱陕西,两省分校试卷。这一罕见科考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签订《辛丑条约》 B. 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C. 清末新政的推行 D. 新式学堂的广泛建立
9. 图3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农民运动发展形势示意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图3
A. 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人民解放军展开战略反攻
10. 抗战时期,冀中根据地的公粮征收经历了从摊派、村合理负担到统一累进税的过程。根据对各阶层的调查,1941年统一累进税负担占家庭总收入的比率为:贫农3.81%,中农9.76%,富农29.65%,经营地主21.77%,平均负担水平21.70%。统一累进税的实施
A. 是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重大举措
B. 大大减轻了农民阶级的税负压力
C. 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最早尝试
D. 比较合理地分配了各阶层的负担
11. 1938年7月, 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正式成立。剧团演出时,会在戏台两边挂起“中国气派,民族形式,工农大众,喜闻乐见;明白世理,尽情尽理,有说有笑、红火热闹”的对联,民众剧团常年在边区巡回演出,深受欢迎。该剧团的主要任务是
A.创新民族文化宣传方式
C.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
B.落实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D.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12. 图4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周恩来所言:“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该漫画的寓意是
图4
A.抗美援朝,构建社会主义阵营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地区和平
C.保家卫国,争取反法西斯胜利 D.建立政洽同盟,抨击冷战政策
13. 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都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
A.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
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
D.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4.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
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D.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隋唐的宋州·宋州的隋唐
材料一
图5
材料二 唐典籍中记载汴宋地区岁贡
州郡 《通典》 《元和郡县图志》 《唐六典》
汴州陈留郡 绢二十匹 绢二十匹 绢
宋州睢阳郡 绢十匹 绢十匹 绢
——戚文闯《论隋唐大运河对汴宋地区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产绢之地甚多,但列为一等的就只有宋、毫两州。
——《唐六典》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
——杜甫《遣怀》
1996年,在永城侯岭隋唐运河故道内发现一艘唐代木船和一批唐代遗物。木船为货船,长约25米,分为33个船舱,出土遗物67件。后来陆续征集到了一批隋唐运河故道内出土的遗物,包括定窑、磁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十几个窑系的瓷器。2007年7月,商丘市文物局对隋唐运河商丘段开展考古勘探调查工作,探明商丘段全长199.7公里,河床宽约50至150米余。
——郑清森《隋唐运河商丘段的历史沿革、考古发现及历史风貌》
(1)隋唐时的宋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3分)
(2)材料二能否可用来作为佐证宋州在唐代全国的经济地位重要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3分)
(3)材料三对我们了解宋州在隋唐时代中的地位有什么帮助?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
材料 图5为清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图6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12分)
18.(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生”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从下面两个视角中,你对“新生”会有怎样的理解?
视角一:李超的“新生”
李超,广西梧州人,先求学于梧州、广州等地,后就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李超的家庭不支持她求学,因而她生活困难,患肺炎后,无钱治疗,1919年8月病亡。李超死后,其家庭置之不理,指责她“至死不悔,死有余辜”。11月,北京教育界召开追悼大会,有1000多人参加,胡适、陈独秀、梁漱溟等现场作了演说。1920年,杭州女子师范在省女师操场举行了李超追悼会,“各界人士莅会者不下万人,挽歌诗联四五百轴”。
·李超的一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我们研究他的一生,至少可以引起这些问题:一、家长族长的专制。……二、女子教育问题。……三、女子承袭财产的权利。……四、有女不为有后的问题。……
——胡适《李超传》(《晨报》1919年12月1日、3日)
·涵养与发挥情感是积极的道路。北京的妇女不来吊一吊李女士,却华装丽服坐汽车去满街跑,许多妇女并不要求妇女解放,这都是麻木。麻木就是处于情感的反面。他自己既不要求,你便怎样指点问题,乃至把解决问题的道路都告诉他,他只是不理会!
——梁漱溟《李超女士追悼会之演说词》(《晨报》1919年12月22日)
·对于李超女士底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制度上两大缺点:一是男系制,一是遗产制。……李女士之死,我们可以说: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底重大问题。
——陈独秀《男系制与遗产制》(《新青年》1920年1月1日)
视角二:鸣凤的“新生”
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图组1)。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
(1)根据视角一,概括说明李超之死会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原因。(4分)
(2)根据视角二,你能从中得出哪些历史结论?(4分)
(3)综合上述两个视角,谈谈“李超们”和“鸣凤们”新生的出路在哪里。(5分)
19.(1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窗口:深圳
材料
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据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1)编写一幕发生在1981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招聘的人物对话场景。(6分)
(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7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级山东省普通高中选科能力水平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评分标准:
1. 选择题答案按照参考答案评改,不存在中间分值。
2. 非选择题评改时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示例,按照所给层次逐级赋分即可。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2.A 3.D 4. B 5. C 6. A
7.B 8.A 9. B 10. D 11. C 12. B
13. D 14.C 1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城市;战略地位重要的城市。(3分)
(2)不能。材料信息只能证明宋州丝织业发达,无法体现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状况;也不能与其他地区作比较。(3分)
(3)《唐六典》是正史的记载,史料价值较高;杜甫的诗属于文学作品,能够从侧面反映运河对宋州经济的影响,但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能够真实反映宋州段运河的规模和商业发展的状况。(6分)
17.
(一)信息提取
信意举例:
清末、1902年;画报、阅报;火枪、地球仪;孝、忠、圣经贤传;慧且聪、好学、开智;雄且英,风姿豪迈等。
(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层次要求: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二)历史闸释
阐释内容:
(1)“小英雄”形象产生的时代背景;
(2)“小英雄”形象的内涵;
(3)“小英雄”形象的评价。
层次要求: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18.
(1)社会关注的原因:近代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新旧思想冲突激烈;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李超与家庭的矛盾冲突;(4分,答出1点得1分,答出3点得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日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出现自由平等思想;封建礼教根深蒂固。(4分,答出1点得1分)
(3)层次1:能结合三人的观点,从个人解放、社会改良、制度变革的关系角度进行较为充分的阐述;
层次2:在对三人观点的论述中,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史实,阐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进行彻底的革命是她们获得新生的根本途径。(5分)
19.
(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6分)
(2)
示例:
深圳·窗口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革开放。(2分)
1981年9月,深圳蛇口工业区发布人才招聘启事,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目的,对应聘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要求,且说明招聘条件比较广泛。(3分)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的关键一环。(2分)
图 1
图 2
表 1
图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