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课件(共30张PPT) 相交线与平行线5.1.2垂线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课件(共30张PPT) 相交线与平行线5.1.2垂线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13: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5.1 相交线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2 垂线
知识点
垂线
1
1. 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




特别解读
垂直的定义具有双重作用,已知直角得线垂直,已知线垂直得直角.
▲▲▲▲
2. 推理格式:
如图5.1-10,直线AB,CD 相交于点O.
因为∠ AOC=90°(已知),
所以AB ⊥ CD(垂直的定义).
反过来:因为AB ⊥ CD(已知),
所以∠ AOC=90°(垂直的定义).
知识点1 垂直的定义
1.如图,若CD⊥EF,∠1=∠2,则AB⊥EF,请说明理由
(补全解题过程).
解:因为CD⊥EF,
所以∠1= °(垂直的定义).
所以∠2=∠1= °.
所以AB EF(垂直的定义).
90 
90 
⊥ 
2.已知在同一平面内:①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②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③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那么下列因果
关系:①→②③;②→①③;③→①②中,正确的有
( D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D
3. 如图,平面镜MN放置在水平
地面CD上,墙面PD⊥CD于点D,一束光线AO照射到镜面
MN上,反射光线为OB,点B在PD上,若∠AOC=35°,则
∠OBD的度数为( C )
A.35° B.45°
C.55° D.65°
(第3题)
C
4.如图,∠AOC=∠BOD=90°,∠AOD=126°,
则∠BOC的大小为( C )
A.36° B. 44°
C. 54° D.63°
(第4题)
C
【点拨】
因为∠AOC=90°,∠AOD=126°,
所以∠COD=∠AOD-∠AOC=36°.
因为∠BOD=90°,
所以∠BOC=∠BOD-∠COD=90°-36°=54°.
知识点
垂线的画法及性质
2
1. 垂线的画法:
经过一点(已知直线上或直线外),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步骤如下:
步骤 内容 示图
一落 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使其与已知直线重合 过点P 作直线l 的垂线:
二移 沿已知直线移动三角尺,使其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点 三画 沿此直角边画直线,则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2. 垂线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特别提醒
性质中的唯一性有两个关键条件不能少:一是“同一平面”;二是过一点,这一点可以在直线上也可以在直线外.
知识点2 垂线的画法
5.下列选项中,利用三角尺过点P画直线
AB的垂线CD,画法正确的是( C )
C
6.过线段外一点画这条线段的垂线,垂足在( D )
A.这条线段上(不含端点)
B.这条线段的端点上
C.这条线段的延长线上
D.以上都有可能
D
知识点3 垂线的基本事实
7.[中考·河北]如图,在平面内作已知直线m的垂线,可作
( D )
A.0条 B.1条
C.2条 D.无数条
D
8.[母题:教材P9习题T12]已知直线AB,CB,l在同一平面
内,若AB⊥l,垂足为B,CB⊥l,垂足也为B,则符合题意
的图形可以是( C )
C
易错点 考虑问题不全,忽视特殊情况而致错
9.在同一平面内,若A,C是直线l上两点,B,D是直线l外两
点,则过点A能画 条直线与l垂直;过点B能画
条直线与l垂直;过C,D两点 (填“能”“不
能”或“不一定能”)画一条直线与l垂直.
1 
1 
不一定能 
【点拨】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
直.这里的“过一点”无论是指过直线上一点还是直线外一
点,结论都成立,所以前两空均填1;第三空填“不一定
能”,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要过C,D两点画直线,直
线的位置就确定了,这条直线可能垂直于直线l,也可能不垂
直于直线l.
知识点
垂线段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3
1. 垂线段:
特别解读
垂线、垂直与垂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垂线是一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垂直是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线段是一条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线段.
2. 联系:垂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段所在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定义: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
(2)性质: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2.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区别:垂线段是一个几何图形,而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数量,是垂线段的长度.
(2)点到直线的距离与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定义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利用垂直的定义说明两直线垂直
10.(1)如图①,OC是∠AOE内的一条射线,OB是∠AOC的平
分线,OD是∠COE的平分线,∠AOE=120°,求∠BOD
的度数;
【解】(1)因为OB是∠AOC的平分线,
所以∠BOC=∠AOC.
同理,∠DOC=∠EOC.
所以∠BOD=∠BOC+∠DOC=∠AOC+∠EOC=
(∠AOC+∠EOC)=∠AOE.
因为∠AOE=120°,所以∠BOD=×120°=60°.
(2)如图②,点A,O,E在一条直线上,OB是∠AOC的平分
线,OD是∠COE的平分线,请说明OB⊥OD.
【解】由(1)可知∠BOD=∠AOE.又因为∠AOE=180°,所以∠BOD=×180°=90°.
所以OB⊥OD.
利用垂线说明两角的关系
11.已知:如图,OA⊥OC于点O,OB⊥OD于点O(OB在
∠AOC内部),∠BOC=24°.
(1)求∠AOD的度数;
【解】(1)因为OA⊥OC,所以∠AOC=90°.
又因为∠BOC=24°,
所以∠AOB=∠AOC-∠BOC=90°-24°=66°.
因为OB⊥OD,所以∠BOD=90°.
所以∠AOD=∠BOD+∠AOB=90°+66°=156°.
(2)推断∠BOC与∠AO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BOC与∠AOD是互补关系.理由如下:
因为OA⊥OC,所以∠AOC=90°.
所以∠AOB=90°-∠BOC.
因为OB⊥OD,所以∠BOD=90°.
所以∠AOD=∠BOD+∠AOB=90°+90°-∠BOC=180°
-∠BOC.
所以∠AOD+∠BOC=180°,
即∠BOC与∠AOD是互补关系.
利用垂线的性质探求两角关系
12. [新考法 操作度量法]点P与∠A的位置关系如图.
(1)在图①、图②中,以P为顶点作出∠P(0°<∠P<180°),使
∠P的两边分别和∠A的两边相交且垂直.
【解】略.
(2)量一量∠P和∠A的度数,分别写出∠P与∠A的数量关
系.
在图①中,∠P= ;
在图②中,∠P= .
【解】量角的度数略.
180°-∠A 
∠A 
垂线
垂线段
垂线
垂线的画法及性质
性质
点到直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