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13: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题 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之后,正式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本章将进一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解法和应用。它是一元一次方程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是今后的学习线性方程组及平面解析几何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章的学习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感受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也有助于巩固有理数、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等知识。 本章与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强调建模思想,关注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总体设计是通过遵循“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首先,通过具体情问题情境,建立有关方程并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然后研究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在现实情境中加以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阅读能力。内容具体分为: 第1节通过丰富实例建立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第2节给出现实问题的解答,进而通过具体方程总结出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基本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第3—5节再次通过几个问题情境,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方程的建模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法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读题、审题、解题技能 第6节通过对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关系的讨论,建立方程与函数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看待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7节通过待定系数法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最后介绍选学三元一次方程组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5节,在前两节学习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里程碑上的数”这一场景较为有趣,它既是一个数学问题,又和行程有关,但相对而言有一定难度,本节内容学生在已经初步会解方程组应用题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材通过填空形式的将问题分解。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将有难度的问题分解转化几个小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找等量关系式,学会用方程(组)刻画现实世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模型意识、应用意识、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
3.学习者分析
1、学生认知基础与经验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初步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前两节课练习,学生已经比较熟练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存在问题是部分学生解方程计算错误,学生个性差异化比较明显,个别学生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还存在困难,找不到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学生学习意识比较淡薄,不能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学生学习知识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分析: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文字理解比较困难,读题能力比较差;学生存在个性差异,部分学生对于扩展问题并不能很好的完成,所以需要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降低差异造成影响 本节课是主要是对学生阅读、审题、解题能力的培养
4.学习目标确定
1.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里程碑上的数”这一有趣场景中的数字问题和行程问题。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列方程,培养学生模型意识、应用意识、阅读理解能力、运算能力。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5.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刻画学问题和行程问题,初步体会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学习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回顾知识 夯实基础填空: (1)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a,十位数字是b,则这个两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若交换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则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2)两位数x放在两位数y的左边,组成一个四位数,因此用x,y表示这个四位数为________.同理,如果将x放在y的右边,那么得到一个新的四位数为___________. (3)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m,十位上的数是n,如果在它们之间添上零,那么用代数式表示这个三位数为_______. 提问学生,教师加以点评,这样经过知识的回顾,复习用字母表示两位数,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意图说明: 通过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学会已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数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自主学习、交流新知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明爸爸骑着摩托车带着小明在公路上匀速行 是一个两位数,它的两个数字之和为7,十位与个位数 比12:00时看到的两位数中间多了个0 独立思考 初步总结 如果设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数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那么 (1)12: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根据两个数字和是7,可列出方程____________; (2)13: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12:00~13:00间摩托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 (3)14:00时小明看到的数可表示为____________,13:00~14:00间摩托车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 (4)12:00~13:00与13:00~14:00两段时间内摩托车的行驶路程有什么关系?你能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根据以上分析,得方程组 解得 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是16.通过对这道题的解决,同学们有什么启发 驶,下图是小明每隔1小时看到的里程情况 字与12:00时所看到的正好颠倒了。 你能确定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里程碑上的数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根据问题提示思考,并完成问题.自己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答案 首先由学生思考,说出设未知数的方法,教师再给予点评、引导,然后共同完成问题的解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把复杂的数字、行程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串,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分析,理清解题思路,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地解决这个较复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环节三:合作交流、学习思考活动三:实践探究、展示交流 【例题1】  两个两位数的和是68,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两位数,得到一个四位数;在较大的两位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两位数,也得到一个四位数.已知前一个四位数比后一个四位数大2178,求这两个两位数. 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吗? 分析:设较大的两位数为x,较小的两位数为y. 在较大数的右边接着写较小的数,所写的数可表示为100x+y; 在较大数的左边写上较小的数,所写的数可表示为100y+x. 解:设较大的两位数为x,较小的两位数为y,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 即解得 答:这两个两位数分别是45和23. 【例题2】小华从家里到学校的路是一段平路和一段下坡路. 假设他始终保持平路每分钟走60m,下坡路每分钟走80m,上坡路每分钟走40m,则他从家里到学校需10min,从学校到家里需15min.问小华家离学校多远? 解:设小华家到学校平路长x m,下坡长y m. 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 解方程组,得 答: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为700米. 教师鼓励学生先自主探究,如果学生理解题意、表述题意确有困难,可先以具体的数字为例加以解释,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准确列出恰当方程.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图示的方法分析题意,从而找到等量关系,解决问题 这两组同学的展示都非常棒,将试错的过程也呈现出来,解题审题中要充分考虑到实际问题是灵动性。 意图说明: 1.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包含的所有等量关系,并用等式的形式表示出来,便于学生顺利列出方程组,更好地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进一步理解本节课学习的数字问题,使学生熟练灵活地解决此类问题. 3.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材施教.环节四:课堂检测、巩固新知活动四: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1、小颖家离学校4800 m,其中有一段为上坡路 ,另一段为下坡路,她跑步去学校共用了30 min .已知小颖在上坡时的平均速度是 6 km/h,下坡时的平均速度是12 km/h.问小颖上、下坡的路程分别是( ) A.1.2 km,3.6 km; B.1.8 km,3 km; C.1.6 km,3.2 km. D.3.2 km,1.6 km. 2、李刚骑摩托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早晨7:00时 看到里程碑上的数是一个两位数,它的数字之和是9;8:00时看里程碑上的两位数与7:00时看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互换了;9:00时看到里程碑上的数是7:00时看到的数的8倍,李刚在7:00时看到的数( )   1、独立完成检测题 2、对照答案进行纠错,并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批阅、点评、讲解.意图说明: 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提高课后练习的针对性环节五: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习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 3、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2)设:根据题目灵活设未知数; (3)列: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 (5)验:检查所求结果是否正确和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6)答:写出答句. 学生在小结中整理知识、梳理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学习的经验,养成系统整理所学知识的习惯.活动意图说明: 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再补充完善,使知识系统化。 从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环节六:布置作业基 础 题: 习题5.6 2,3,4题 绩优1--4题 能力提升题:绩优5--8题 素 养 拓展: 9,10题记录作业,课后独立完成意图说明 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板书: 5.5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里程碑上的数 里程碑上的数. 解:设小明在12:00时看到的数的十位数字是x,个位数字是y, 12:00 13:00 14:00 例1 (学生板书) 例2 (学生板书) 2.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设→列→解→验→答
8.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作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最后一个课时,起到了归纳作用。学生通过前两课时感受了方程模型观念的应用和体现,并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流程有了明确的认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会读题、审题、解题、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能力,找出题目中所蕴含的相等关系,来建立数学模型。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应用能力,要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去尝试解决,并在探索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得到发展。学会新的东西,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设计评价(作业提交形式:教学设计文稿)
维度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等级 (请在适合的层级画√) 得分
欠缺 达到 优秀
教学内容分析 1.恰当提出单元主题,界定单元内容框架;
2.能够把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训紧密结合,设计培养路径和层次;
3.本节课的内容定位和组织指向单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节课内容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 分析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判断学生学习本内容难易情况;
6.对以往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教学对策;
教学目标制定 7.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实际获得、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8.描述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策略 9.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10.学习资料准备充分、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1.教学环节分解合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
12.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结合,预设学生活动情况和提供学习支架;
板书与信息技术应用 13.结构化板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帮助理解内容;
14.演示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15.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16.课后的及时练习题设计符合目标,且有预设达标情况;
17.任务性作业设计,有完成任务过程的支架;
18.对重、难点内容学习过程有课堂观察的预设。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9.目标、学习过程与作业具有一致性;
20.设计利于强化、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说课 22.清晰阐述本节课设计的背景; 23.描述教学过程观察到的学生学习情况; 24.分析学习效果的检测情况; 25.提出同类课的改进设想。
其他 (针对项目的特殊要求) 26.能够看到有本项目学习内容的尝试实践过程痕迹
注:1.本评价标准可以用于教授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2.可以根据项目要求赋予评价的权重;3.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在“其他”处添加评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