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课标要求: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识马克思 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洋务派
维新派
革命派—坚船利炮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最终破产
—昙花一现
—好梦难圆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2、十月革命的榜样
3、无产阶级的壮大1、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1、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李大钊①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李大钊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李大钊①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李大钊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李大钊①1918年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庶民的胜利》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一九二0 年九月再
版的由陈望道翻译
的《共产党宣言》①许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实际上,我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毛泽东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重要条件之一1、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1919年时的毛泽东①许多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影响②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一大会址③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这一理论突破了俄国革命模式,进一步中国化。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2、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2、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新民主主义论》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标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2、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4、确立:中共七大(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2、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3、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4、确立:中共七大(1945年)5、丰富和发展:建国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的论断丰富和发展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理论三、毛泽东思想的创举、特点及影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做出了哪些伟大的创举?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和平方式。1、创举:3、对近现代中国有何深远影响②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建立了新中国①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③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注意:①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②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③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①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2、特点: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A、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D、抗日战争时期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课堂练习BC3、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A4、毛泽东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标志
A、毛泽东对陈独秀右倾错误的批判
B、中共七大召开
C、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D、《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D5、毛泽东思想的以下内容,按产生时间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①确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
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③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④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D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但后来又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原因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社会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A6、决定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俄国的经验 B、共产国际的指示
C、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D、中国的特殊国情D1925.12《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及其在革命中的地位;划分了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1927.3《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对中国农民阶层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的分别。富农对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态度是游移的、只有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没有贫农阶级绝不能完成民主革命。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说明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毛泽东论述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主要条件:一、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的分裂削弱政策,造成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分裂和斗争,削弱了反革命统治。二、部分地方的群众受过革命的洗礼,有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三、全国革命形势在继续向前发展。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五、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的正确。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宋、孔、陈国民党四大家族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纲领和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材料1: 毛泽东同志的事业和思想,都不只是他个人的事业和思想,同时是他的战友、是党、是人民的事业和思想,是半个多世纪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毛泽东思想是我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材料思考:毛泽东思想就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吗?材料2:“如果同志们要把这种思想找一个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须说明,这不是我个人的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是中国革命长期斗争的经验教训的结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确思想集合而成的。” ——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晚年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十年赶超英美,跑步实现共产主义”等的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并出现了“大跃进”、“十年内乱”的严重错误,导致社会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困顿! 想一想:以上这些是毛泽东思想吗?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才属于毛泽东思想。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论十大关系》
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上,要用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的办法来发展重工业;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上,在强调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时,提出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问题上,三者的利益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要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党和非党的关系问题上,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问题上,必须分清敌我,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是非关系问题上,对犯错误的同志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上,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 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