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01 19:0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课题 《字母表示数》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重在让学生体会代数思维的特点,了解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小学阶段代数初步的内容包括式与方程和正反比例,而式与方程又包括字母表示数和方程两部分。所以,字母表示数、方程和正反比例三部分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字母表示数 一般性表 示和运算 等量关系→方程 模型 变化规律 →正反比例 三者间首先关注的是关系和规律,如等量关系(或相等关系)和变化规律。利用字母表示等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于是形成了方程和函数的模型。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发展符号意识的一节起始课。符号作为一种数学语言,能够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作为一种数学方法,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而发展符号意识最重要的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可称之为“符号思考”,这种思考是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的集中反映,是最具数学特色的思维方式。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通过“字母表示数”“方程”,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公式,以及初中学习的“代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后续的学习等一系列内容来实现。学生将在数学语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的不断运用中了建立符号意识。 “字母表示数”也是从算术思维走向代数思维转变的一个起点。从算术思维的重在关注过程,清楚并理解每一步操作背后的现实意义,到代数思维的重在关系,运用符号表示关系,通过形式运算来推导关系。
3.学习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认识方程,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迈向代数思维的新起点。无论是用字母表示数,还是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很抽象的。同时,本单元内容又是学生后面学习代数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这部分的教学至关重要。还需指出的是,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学习了用算术思想解决问题,而本单元重点体现的方程思想对于学生是全新的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学生需要转变观念,从未知数只是所求结果到未知数参与运算,思维空间增大,数学思想方法的飞跃,都会给学生带来冲击,因此会出现“一会儿清楚一会儿糊涂”的情况,这就提醒教师教学时创设丰富情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这需要学生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可以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
4.学习目标确定
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代数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词“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标准中更是明确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这还要求学生要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学习知识,能把所学知识抽象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结合情境,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逐步尝试用字母表示数与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经历探索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情境体验,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符号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及合作的热情。
5.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课的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互动提问、小组讨论、游戏法。指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通过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出示KFC,USA,它们分别表示了一个特定的事物,那么它们分别表示了什么事物呢 2.出示扑克牌中的J、Q、K,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数。 3.引出: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 教师活动1 师:字母不光可以表示一些事物,还可以表示数。那么,怎么用字母表示数呢 板书:字母表示数学生活动1 全班讨论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全班交流,汇报总结。J=11,Q=12,K=13活动意图说明: 本环节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引入字母表示数,从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环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数青蛙,尝试用字母表示数 自主活动。用数学语言概括这首儿歌。 2、全班讨论,探究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 你们知道怎样表示了吗 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把你们的方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 (1)找出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之间的关系。()x()=() (2)用字母表示出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青蛙的腿数就用()表示。 如果用x表示青蛙的只数,青蛙的腿数就用()表示。 小结:青蛙的只数可以用任意一个()表示,而字母的())倍就是对应的青蛙的腿数。 (3)探究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 (1)明确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青蛙的只数O()=青蛙的眼睛数青蛙的只数()=青蛙的嘴数青蛙的只数O()=青蛙的腿数 (2)用字母表示四者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 )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如果用x表示青蛙的只数:()只青蛙()张嘴,( )只眼睛,()条腿。 探讨年龄问题,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趣吗 猜年龄的游戏,猜猜老师多少岁 ……n岁 如果淘气的年龄为n岁,妈妈比淘气大26岁,那么妈妈的年龄是多少岁? 妈妈永远比淘气大26岁,淘气永远比妈妈小26岁。这个关系永远不变。 4、 回顾与提升 在具体情境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表示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数量可以变化,但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变。教师活动2 师:夏天快到了,可爱的小青蛙们都跑出来玩了,看着这美丽的画面,淘气想到了这么一首儿歌: 1只青蛙4条腿;2 只青蛙8条腿;3 只青蛙 12条腿......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师:小组合作讨论用字母表示出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之间的关系。 师:探究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 师总结: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不一样,所以用a表示青蛙的只数,a就不能表示青蛙的腿数,但是可以用b表示青蛙的腿数。我们还可以用任意的不是a的字母来表示腿数。 师总结:在具体情境中,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表示数量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数量可以变化,但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变。 学生活动2 生:自主活动。尝试用数学语言概括这首儿歌。 生:小组合作讨论用字母表示出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之间的关系 预设1:a只青蛙a条腿。 预设2:a只青蛙b条腿。 预设3:a只青蛙4xa条腿。 生:探究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数与眼睛数、嘴数、腿数之间的关系 预设1:a只青蛙a张嘴,2xa只眼睛,4xa条腿。 预设2: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 生总结(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数,还表示数量关系)。 活动意图说明 1.通过让学生阅读他们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实际的“数青蛙”儿歌,从“永远都读不完”的体验中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需要,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3.以熟悉的年龄问题切入,贴近生活实际,探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间的关系,渗透函数思想;同时,懂得用字母表示数时取值要符合生活实际。 环节三:了解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代数学的起点--用字母表示数 1700多年前(公元246-330)古希腊数学家丢番图在著作中,首次用符号来表示未知数。 法国数学家韦达(1540--1603年)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有意识地、系统地使用字母表示数。在他的著作中,第一次有意识地使用系统的代数字母和符号,并把代数看作一门完全符号化的科学。同时将算术和代数加以区分。因此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1637年,笛卡尔在韦达的基础上,将代数的方法应用在几何领域,并采用a、 b、c……代表已知数,x、y、z……代表未知数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1657年荷兰数学家赫德首先提出字母可以表示正数,又可以表示负数。 从此之后,数学家经历两千多年的努力所创用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便贯穿于全部数学领域。 教师活动3 师出示相关数学内容学生活动3 生自主阅读,并说一说感受。活动意图说明 介绍了相关的数学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字母表示数 a只青蛙,a张嘴, 2a只眼睛,4a条腿。 妈妈比淘气大26岁,淘气n岁时,妈妈(n+26)岁。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我会填。 (1)比x少3的数是();y的2.5倍是();比m的8倍少0.5的数是()。 (2)等边三角形的边为a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正方形的边长为b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3)水果店有50千克苹果,卖出x千克后还剩( )千克。 答案:(1)x-32.5y 8m-0.5(2) 3a 4a(3)50-x 2.身边的数学。 (1)笑笑家去年平均每个季度用水x吨,她家去年共用水( )吨。 (2)枝铅笔0.5元,用10元钱买x枝铅笔应找回( )元。 (3)小明6岁,妹妹比他小x岁,他妹妹的年龄是( 岁。 (4)一堆沙子有a吨,每天运走b吨,5天后还剩下( )吨。 答案:(1)4x (2)10-0.5x (3) 6-x (4) a-5b
9.教学反思与改进
1. 选用的素材源于学生生活,由此,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字母可以表示任意一个数,初步感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大胆调用了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变得易于理解掌握。 2. 在课堂上我做到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和潜在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本课还简要地介绍了相关的数学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 发展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评价(作业提交形式:教学设计文稿)
维度 评价要素 权重 评价等级 (请在适合的层级画√) 得分
欠缺 达到 优秀
教学内容分析 1.恰当提出单元主题,界定单元内容框架;
2.能够把单元目标和核心素养培训紧密结合,设计培养路径和层次;
3.本节课的内容定位和组织指向单元素养培养目标,明确本节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4.分析本节课内容要素,建立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学情 分析 5.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判断学生学习本内容难易情况;
6.对以往学习难点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由此提出教学对策;
教学目标制定 7.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实际获得、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
8.描述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的目标;
教学方法与策略 9.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有效的学生学习活动;
10.学习资料准备充分、鲜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11.教学环节分解合理,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合理;
12.学习活动,动手动脑结合,预设学生活动情况和提供学习支架;
板书与信息技术应用 13.结构化板书符合教学内容需要,帮助理解内容;
14.演示课件制作图文并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15.整合多种学习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过程;
教学评价设计 16.课后的及时练习题设计符合目标,且有预设达标情况;
17.任务性作业设计,有完成任务过程的支架;
18.对重、难点内容学习过程有课堂观察的预设。
9.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9.目标、学习过程与作业具有一致性;
20.设计利于强化、迁移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说课 22.清晰阐述本节课设计的背景; 23.描述教学过程观察到的学生学习情况; 24.分析学习效果的检测情况; 25.提出同类课的改进设想。
其他 (针对项目的特殊要求) 26.能够看到有本项目学习内容的尝试实践过程痕迹
注:1.本评价标准可以用于教授教学设计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专家评价;2.可以根据项目要求赋予评价的权重;3.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殊要求在“其他”处添加评价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