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五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9 10:2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三十,诗五首 饮酒 陶渊明 东晋
行路难 李白 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清学习目标(1分钟)
1、能准确背诵、默写《饮酒》《行路难》。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
第一课时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自学指导一(3分钟)听读诗歌,听清字音和节奏,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致内容。《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傍晚、近黄昏的时候。人类聚居的地方。构筑居室。如此自得的样子结伴回家人生的真正意义饮酒自学检测一(5分钟)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但却没有世俗交往的纷扰。
请问先生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自己的精神超凡脱俗,地方也就变得偏僻安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之中看见了庐山。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飞回山林。
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想说出来,却早就忘了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2、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抒写归隐田园、远离世俗的宁静安详、闲适自得的心境 ⑴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悠闲、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⑵改成“望”不好。“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作者的主观情感(采菊的悠闲自得)与客观景物(南山美景)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心和自然亲近。 自学指导二(3分钟)自学检测二(4分钟)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学指导三(5分钟)听读诗歌,听清字音和节奏,并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大致内容。行 路 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名贵的菜肴。羞同“馐”(zūn)金酒杯。【注释】 (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直:同“值”(zhù)筷子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叉路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像白云一样的船帆渡过大海(3分钟)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但风雪堆满了山。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今日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要乘长风,破巨浪,高挂云帆,渡沧海,酬壮志。自学检测三(3分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这便是《行路难》的写作背景。
这是《行路难》三首的第一首,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年)诗人退出朝廷之后、离开长安之前的作品。写作背景(1分钟)二,心茫然: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冰塞川,雪满山。多歧路,行路难。三,怀梦想:垂钓,梦日。姜尚,伊尹两典。一、宴饮欢: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自学指导四(3分钟)朗读诗文,说说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能相关的词语句子。自学检测四(3分钟)四,济沧生:长风破浪,直挂云帆。抒发自己政治道路遭遇艰难时的愤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自己不愿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盼望有一天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得以施展,表达了对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主旨(1分钟)1、诗中借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抒发作者悠闲自得心情的诗句是:
2《饮酒》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3《行路难》中说明作者心情茫然不知所措的诗句是:
仕途受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得施展的诗句是:
虽面临种种困难,依然信念坚定,执着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堂训练(5分钟)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能准确背诵、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写作背景(2分钟)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自学指导及检测一:听录音,正音,然后学生齐读(7分钟):给下列字词注音:第30课《诗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mp3怒号( ) 挂罥( )塘坳( ) 布衾( ) 大庇( ) 突兀( )
见此屋( )
háojuànàoqīnbìwùxiàn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下者飘转沉塘坳。(秋深)(怒吼)(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江边的地方)(高高的树梢)(茅草飞得低的)(落)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竟然忍心这样)(公开,与”对面”呼应)(呼喊也没有结果)自学指导及检测二(10分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会儿)(像墨一样黑。名词作动词用)被子(睡觉不老实)(被里子)(雨点细密,像下垂的麻线)(睡得很少.指失眠)(何由:即“由何”.由:凭。)(彻:到天明.作动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能得到(全部庇覆)(所有贫苦人)(安稳得像山一样)(见xiàn:同”现”)(小屋)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这样狠心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译文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着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秋风破屋 群童抢茅 夜雨难眠 (屋漏床湿) 期盼(祈求)广厦自学指导及检测三(6分钟)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各段的大意。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自学指导及检测四(8分钟)学生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后思考:
1.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眠——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2.这节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祈求大厦,并舍己为人,至死不悔当堂训练 (6分钟) 1、默写:
(1)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 ,娇儿恶卧踏里裂。
④唐代诗人杜甫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道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理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布衾多年冷似铁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分钟)1、能准确背诵、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
2、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1.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2.作者: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解题及作者简介(1分钟)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qiúqīnhànlánqiāngchèyuán自学指导及检测一(5分钟)听读第30课《诗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MP3,然后学生齐读。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自学指导及检测二:(6分钟)结合注释,疏通诗意。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
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
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
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
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将军的硬弓都拉不开了,
都护的盔甲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
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2、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依依惜别之情自学指导及检测三:(4分钟)
理清文章结构,感知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诗人以春花比喻冬雪,形象地写出了边塞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自学指导及检测四(5分钟) 赏析重点诗句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以景传情,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它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
异曲同工之妙。小结(1分钟)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 ,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是己亥年。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背景(2分钟) 己亥杂诗(听读2分钟) (清)龚自珍 (xiá)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 亥 杂 诗 龚自珍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自学指导及检测五:结合注释,理解诗意。(5分钟)1.抒发离京南返的愁绪的句子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学指导及检测六(4分钟)当堂训练(4分钟)(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 _ _____。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______ , ______。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送别情思的句子是【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 __ 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红自比,表明虽辞官,
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句子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