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使用教材版本 北师大
课题 植树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整十、整百数以及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根据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小树有多少棵”“需要多少钱”“丰收了”“植树”等情境,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探索乘与除口算的计算方法。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算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本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乘与除,《植树》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本单元是在二年级表内乘除法的运算及其应用的基础上,主要学习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乘除法,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乘除法口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本册第六单元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三年级下册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重点是探索并掌握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运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四年级上册学习两、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的乘除法及其应用,在加深理解整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计算,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口算除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在上节课有了通过分物经历,初步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这节课的分物活动则是再次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继续探索并掌握算理。除此以外,前面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学生已经接触了点子图,为这节课通过点子图经历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做好准备。
4.学习目标确定
1.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发展运算能力。 2.借助小棒、点子图和口诀,用不同的方法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经历由直观的实物模型到抽象的数学模型的认知过程,发展几何直观。 3.通过计算、观察每组算式蕴含的规律,经历计算、观察、交流、实践的推理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推理意识。
5.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道理。
6.学习活动设计
一、引出核心任务“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1.直接出示问题: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思考:要想知道“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2.独立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取信息,并完整地表达数学问题:有36棵树苗,分给3个班去植树,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设计意图:教材创设了“植树”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问题出发,在图中寻找数学信息,完善数学问题,核心任务蕴含其中。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必要性。】 二、在算法多样化中归纳算理。 活动一: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1. 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1)独立列式,并尝试计算出结果。写在学习单上。 (2)你能用自己的方式说明这样算的道理吗? (3)算法组内交流。 2.列式:36÷3,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3.展示作品,探索归纳 方法一:摆小棒分一分。 方法二: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1)先展示摆小棒的方法,说说他是怎么摆的? 摆出36根小棒,第一次先平均分3捆,得到每份有1捆,第二次再平均分剩下的6根,再得到每份2根,将两次分的根数合起来,数一数,两次分完每份是12。 (2)解读方法二,你看懂了吗?联系摆小棒,说说每一个算式对应哪一步分的过程。 把36分成30和6,30平均分3份,是30÷3=10,6平均分3份,是6÷3=2,再将商合起来,得到的是10+2=12。 (3)动手操作: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并把操作过程用算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再次经历分物过程,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分小棒、分步算式的方式来解决“36÷3”的计算,是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计算的道理和方法,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设置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摆小棒并记录算式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把叙述就三过程和动手操作过程结合起来,数形紧密结合,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活动二:三(1)共有48人参加植树,每4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1.出示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写在学习单上。 2.列式:48÷4,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求需要多少次,就是求48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3.汇报,说说自己的算法。 方法一:分一分。 方法二: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 (1)先让学生展示独立思考后的算法,再出示方法一:这个点子图你看懂了吗? 画出48个点子,4个为一份的分,将每一份圈起来,分完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圈,最后可以知道能分12份。 (2)联系点子图说说方法二每一步的含义:把48分成40和8,然后分别除以4,再把两个商相加得到结果。 (3)用点子图验证:自己在学习单上试着圈一圈,验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先让学生利用上一个问题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点子图,这样有利于以前简单的口算除法计算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的正迁移。借助点子图圈一圈,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由直观模型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借助直观模型验证自己的方法和结果,更好地理解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出示第一组算式 (1)独立算一算,观察算式中数的变化规律,与同伴说一说发现。 (2)集体交流:什么是不变的?被除数和商怎样变化? 小结:除数3不变,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表示多了1个3。 2.出示第二组算式 (1)算一算并观察:这组算式又有什么规律? 除数4不变,被除数每次加上4,商每次增加1(增加1个4) (2)说一说:怎样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结:用被除数的十位和个位分别去除以一位数,再把它们的商加起来。 (3)在第二组算式的基础上,你会口算52÷4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自己照样子再写一组算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安排独立思考和发现,是让学生主动探究,递进感知“从被除数是除数的10倍开始求商,除数不变,被除数每增加一个与除数相等的数,商都增加1”的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依据发现的规律,尝试计算并解释52÷4=?,是引导学生通过解释规律来表达对规律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算理。】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基础练习。 2.变式练习。 3.综合练习。 【设计意图:基础练习让学生再次体验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一步理解算理。变式练习鼓励学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综合练习是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积累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四、全课总结,反思学情。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怎么学会的?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后总结与反思应该回归学生主体,充分展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感受,是 “四基”“四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一个反馈良机,也有助于素养的形成。】
7.板书和PPT等媒体设计
植树(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 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苗? 可以分为几组? 36÷3=12(棵) 48÷4=12(组) 30÷3=10 40÷4=10 6÷3=2 8÷4=2 10+2=12 10+2=12 答:平均每班分到12棵树苗. 答:可以分为12组。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口算 比一比,算一算 杨树苗每捆3棵,共36元,柳树苗每捆4棵共40元,哪种树苗更便宜?
9.教学反思与改进
全课的学习,手段是运用实际操作、把算理与操作结合,从开头的情境,提供了可触摸的形,例如小棒和点子图,到获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算理和计算规律。 在36÷3=?,48÷4=?的两个除法计算中,注重让学生通过小棒和点子图等工具,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按十位和个位分别除以除数,再把商相加。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尝试有条理的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本课借助分小棒,圈点子图,有效地把运算能力落地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运算能力涉及的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算”,即想办法把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转化为按十位和个位分开相除的过程(以前学习的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的简单除法);二是“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即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算理;三是“怎样算得更好”,即思考“30÷3=10→33÷3=11→36÷3=12→39÷3=13,你有什么发现”,进一步积累两位数除法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