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本单元围绕着语言的“风趣与幽默”这一主题,编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具有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围绕语文要素,课后练习题和学习提示,每篇课文在编排上各有不同。《杨氏之子》这篇小古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本文讲述梁国一个姓杨人家的小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应答客人的故事。全文仅仅五十余字,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风趣。课文围绕中心句的关键词“甚聪惠”展开。杨氏之子的“聪惠”主要体现在应答巧妙,思维敏捷。孔君平指着杨梅说这是杨家果,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不假思索,立刻用“孔家禽”对“杨家果”回应,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读了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令人发笑,还能让读者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诣”“禽”,理解意思;读准多音字“为”“应”。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3.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之子的“甚聪慧”。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语言,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它更是聪明智慧的表现。走近第八单元,我们将认识许多善于表达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二、释疑课题,明确出处
1、谁来说一说“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氏”就是姓杨人家的意思;“之”在这里是“的”的意思;“子”在古代就是子女、孩子的意思。谁来按照题目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
2、出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简介,明确文章作者和出处。
三、预习反馈,检查朗读
1、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多多朗读是诀窍。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老师巡视指导,反馈预习课文的情况。重点关注这篇课文对的两个多音字“为”和“应”。指名说一说是怎么判断汉字的读音吗?(课文中的多音字我们可以根据它的意思来确定读音)
3、全班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适时运用“甚聪慧”表扬孩子)
4、朗读展示,读准句读节奏。比一比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如果想要读得更有小古文的韵味,我们还要理解课文的大意。
四、借助注释,感知大意
1、复习小古文的学习方法。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小古文,谁还记得理解小古文的意思有哪些好办法呀?(查阅工具书、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等等)
2、同桌一起合作学习,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了解短文大意。
3、同桌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重点指导“家禽”这个词语,在这里是“家里的鸟”的意思,比较古今意思有什么不同。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句意理解透彻。
4.了解了短文大意,同学们再来读肯定更顺畅,更有节奏感。指名同学当一回古人为我们读一读,播放配乐古筝曲,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五、品味语言,感受聪慧
1.默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围绕着哪一句话来写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2、课文中的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杨氏之子“甚聪惠”。请你默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并说说理由。“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你为什么可以从这句话中,能看出杨氏之子聪明呢?(迅速听出了言外之意;听出言外之意吗;杨氏之子的回答很有礼貌)
3.要深入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结合孔君平的话和杨氏之子的话,互相联系起来品味。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你们会发现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两个人都是话里有话,如果把两个人对话场景和心理活动还原一下,想一想当时他们的动作和神态,你会感受更深。现在请你做一个小导演说说怎样演好这个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体会。
5、三人小组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情景一:孔君平拜见杨家时的动作和神态是怎样的?杨氏之子怎样和客人打招呼的?
情景一: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是一样的,听说这个杨家的小孩子很聪明,我看看你这个小家伙反应如何?
情景二:杨氏之子回答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孔老夫子,你把我们杨氏的“杨”和吃的“杨梅”的“杨”混为一谈,我直接给你找个动物的姓氏好了。“孔雀”的“孔”和孔氏的“孔”也是一样的,嗯,我就把这两个“孔”放在一起。哈哈!
6、带着自己的感悟和想象,演一演《杨氏之子》,看看能不能表现出幽默风趣的对话。让听众感受到杨氏子回答的机智巧妙。
7、教师小结:读一读,演一演,我们会发现,杨氏之子反应十分机敏,而且还能用巧妙的言语还击,又不失礼貌。杨氏之子回答真的很巧妙,用文中的话来说,他真是“甚聪慧”呀!
8、如果今天来访客人是“李君平”或者“梅君平”,杨氏之子会如何应答呢?哪一位同学来试试回答一下。
六、背诵课文,完成作业
1、请同学们朗读不同版本的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2、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二道题。
3、课后找一找《世说新语》中关于“妙语趣答”的幽默小故事。
教学反思
1、注重朗读感悟,品味语言特点。通过引导学生分不同层次的要求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品悟语言幽默风趣的特点,达到熟读背诵的目的。
2、尊重学习主体,激发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他们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演一演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习方法迁移,语言表达训练。在学习文本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拓展《钟氏之子》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学习新的文本,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