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4 15: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节内容上承《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从横向上以最后一个观察角度即文化维度来介绍这一历史时期,从而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会角度一起全方位构筑起辽宋夏金元的概貌。从纵向上看,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上承魏晋至隋唐五代,下启明清,尤其是两宋文化,既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又因其独具创新而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其中的突出范例即为新儒学——宋学及其后理学的创立和发展。
本课教材从四个方面展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分别为儒学的复兴、文学艺术、科技、少数民族文字,同时分别对应文化发展的四个新变化—— 学术上佛道儒的合一、阶层间雅与俗的共赏、地域上中西方的互通、各民族文字的借鉴与影响。从正文篇幅上看,本课叙述重点为“儒学的复兴”,但与其他三目篇幅相差不大;“少数民族文字”一目的叙述较为具体,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观察角度。
【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的通史学习,学生大致上有辽宋夏金元各政权更迭的先后印象,但记忆并不准确,对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了解较少,史实不清。但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学生对这一时期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本课文化方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时空观念:通过纵向把握儒学发展历程,了解儒学的发展受到时间、空间变化的影响,其发展历程体现时代特点。
史料实证:通过不同史料(文字记载、图片)展示,加深对宋元时期文化发展和成就的理解。
历史解释:通过对少数民族创建民族文字的学习,认识各民族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正确辨识其民族文字的功用和价值。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理学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性格形成的影响,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儒学的复兴和程朱理学;辽宋夏金元的文学艺术;辽宋夏金元的科技
难点:程朱理学;辽宋夏金元的科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材料呈现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 陈寅恪
提问:为什么是从宋朝开始衰微?进入本课
新课讲述
儒学的复兴
(一)儒学复兴背景
教师活动:呈现文字材料,带领学生回顾儒学复兴的历程
学生活动:再次对儒家思想历程了解。
儒学面临困境:
教师活动:从内部问题和外来挑战两方面分析儒学面临的困境,即:
内部: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
外部:儒学粗糙的天命思想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儒学复兴运动:
教师活动:讲述基于上述困境,一些儒者寻求儒学的复兴,如张载、韩愈,运动内容: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作用。
并强调理学的产生。
理学:
教师活动:对理学概念进行解释:
理学是儒学复兴的产物,在佛道冲击之下,儒学吸收佛道的部分思想,将儒学的忠、孝、节、义提高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的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道学或新儒。其派别主要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重点强调理学融合了儒家、道教、佛教三家的思想,代表就是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
教师活动:讲述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他们对待世界的认识观和方法论比较重要。
(2)宇宙观、人生观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并提问: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什么是宇宙观、人生观。
教师活动:对宇宙观、人生观概念进行解释即:
宇宙观又称世界观,人们对世界(宇宙)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尽相同。
人生观是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
(3)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材料一 问:天道如何?曰: 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 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
材料二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程朱理学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人生观:三纲五常。
(3)方法论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程朱理学的方法论?呈现材料:
材料三:物皆有理。 理格物。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四:人之一心,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存天理!灭人欲。
——《朱文公文集》
学生活动:思考并结合课本知识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方法论即: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4)存天理、灭人欲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怎么看待存天理,灭人欲?并呈现材料:
材料四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著名的“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五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朱熹
材料六 理学的理欲之辩,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辩由道德修养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根据材料和自己认识回答。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
(5)程朱理学影响
教师活动:呈现材料:
理学家的思想,……因其目的是“卫道”,表示其文化的保守性格,……他们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各方面的影响:
提出了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从南宋后期起,成为官方正统儒学。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显人性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强调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因循守旧,片面地重义轻利;压制和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教师活动:补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在理学方面的影响:
朱熹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文学艺术
文学: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简要展示宋、元文学成就和代表人物
宋词:
教师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本自主梳理宋词的特点、产生条件、盛行原因
学生活动:梳理课本知识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归纳:
元曲:
教师活动:直接讲述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就形成了杂剧,以及元曲四大家和元曲的地位
艺术:
教师活动:通过表格阐述这一时期艺术主要是书法和绘画及其特点:
通过图片材料对这一时期书法、绘画作品进行赏析:
(三)、科技
三大发明: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和文字材料说清三大发明及其重要性。
三大发明影响:
教师活动:说清三大发明在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影响:
印刷术:雕版印刷成熟 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活字印刷发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大量用于军事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北宋开始应用于航海 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科技成果:
教师活动:补充其他科技成果:沈括《梦溪笔谈》、郭守敬《授时历》、王祯《农书》并展示相应图片
民族文字
(四)、民族文字
文字创立:
第一部分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契丹小字、西夏文和金文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进行总结:三者都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的。由此感受民族融合
第二部分:
教师活动:分别具体阐述辽、金、西夏、元朝的文字创立:
辽朝:创制契丹文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
金朝:创制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西夏:创制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元朝: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儒学复兴
文学艺术
科技
民族文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