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童年的发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11:14: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胚、绞、汁”等7个生字,会写“胚、臀”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明白作者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年、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回想童年生活,引入新课学习
1.板书“童年”,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怎样形容呢
2.之前,我们学过一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写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文中作者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她有许多的奇思妙想,有问不完的问题,因此,她也有不少自己的发现。(板书:发现。)
3.一看到“发现”,谁能立刻想到一个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 (发明)
4.(把课题补写完整后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预设:文章写了谁童年的发现 他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样发现的 )
设计意图:回顾自己的童年生活,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仅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奠定基础,也能让新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亲切。及时复习已经学过的课文,能够将新旧知识的学习融为一体,同时也渗透了新旧知识要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林海音的“有问题就会有发现”也为本课的发现之旅埋下了伏笔。
二、把握课文大意,分类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
(1)通过初读课文,谁已经有了自己的发现,能够解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
(2)刚刚只读了一遍课文,同学们就有了这么重要的发现,真了不起!大家能不能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一句话呢 或者说,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大意呢
3.认读词语。
(1)出示以下词语:
胚胎双臂双腿细胞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词语中带有月字旁的字都和人的身体有关。
(2)指导书写“胚”、“臂”两个字。“月”字在左边时要写得瘦一些,这样看起来才漂亮;“月”字做底时,就要写得又矮又胖,这样看起来才稳当。
设计意图: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明确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如何让每天10分钟的写字落到实处 我们要抓住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契机指导好学生的书写,让学生拿起笔,扎扎实实地去练习书写。当然,生字书写的指导也不能一味地给予,而要通过巧妙引导,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书写的方法。
(3)出示:胚胎发育。
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给刚才的这些词找个好伙伴,进行恰当的搭配呢!来,试试看!
出示:
双臂()双腿()细胞()
设计意图:“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不仅包括写句写段,也应当包括写词语、短语。这里引导学生发现词语搭配的规律并进行词语搭配能力的训练,让语言的习得落实到了每一点、每一滴。让“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课程理念真正融进了教学之中。
(4)出示词语:
驱逐迫害风险
哈哈大笑格外高兴笑出了声音
师:读着这两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三、探寻发现之旅,品析运用语言
1.同学们,课文中两处都写到
了作者“笑出了声音”,到底是什么发现让作者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音呢 静静地读读课文,找出集中描写作者发现的段落。
2.作者当时只有9岁,却有了如此重大的发现。
一个九岁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发现的呢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作者的发现之旅,请大家默读课文的3~13自然段。
3.交流。
(1)引导学生将自己找到的句子用一个词来概括。
当学生读到“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个字——“问”来概括,并板书。接着由学生概括出另外两个字——“看”、“想”。
(2)师:谁再来读读写“看”的句子
学生读后出示句子: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这句话中有一个词:翻来覆去。什么是翻来覆去呢 不要急着说,大家手中都有一本书,翻来覆去地看是怎样的呢 谁能用动作告诉大家
(2)引读: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认真地看着鱼的身子,恨不得——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仔细地看着鱼的尾巴,恨不得——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我会盯着鱼的嘴巴,注视着鱼的眼睛,恨不得——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我甚至不会放过细小的鱼鳞、鱼鳍,恨不得——
师:同学们,作者看得是多么认真、多么仔细啊!这就是“翻来覆去”地看。
设计意图:通过做动作能够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但有时并不能深入地理解。这里在学生做动作理解的基础上,联系课文重点句子进行多层次的引读,就将词语的理解与课文内容的学习融为了一体,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观察的认真。
(3)齐读这段话。
(3)师:我们再来读读写“想”的句子。
出示句子:
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1)“绞尽脑汁”思考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2)教师引读:
白天,坐在桌旁,我双手托着下巴,认真地想着——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在细细地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吃饭时,我依然在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走路时,我也会想——生读: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的用词真妙,一个“绞尽脑汁”,就写出了作者思考时的样子来,真了不起!不过,接着读下去的时候,老师却发现作者的用词有点儿啰嗦。你看,作者把“想啊”写了两遍,是否有必要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进行引读,让作者“绞尽脑汁”思考的画面呼之欲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学生的朗读也就自然更加动情了。
(3)同学们,接着读这段话,仔细地读,你一定还会有新的发现!
出示句子:
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4)短短的两行话语中,竟然出现了两个感叹词。从这两个感叹号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来,试着读出来。(指导学生朗读。)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不应该忽视每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两个感叹词和两个感叹号的运用,进而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到它们的妙用,应该说学生达到了语文教学既得言又得意的重要目标。
(5)在你眼中,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4.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仔细读书,我们已经有了不少的发现。再读读课文第14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一段中有一句很简短的话却能概括13自然段的意思
(2)指名读。
(3)表达的时候,有时我们需要具体的描写,有时又需要概括的表达。试试看,你能不能把课文14~19自然段具体描写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既要教会学生具体的描述,又要教会孩子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因为描写与概述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可偏废。
5.课文结尾处这样写道: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更多的时候我们又收获的是什么呢 想一想,写下来。
出示: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更多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到的是()。
6.小结:同学们,虚心地问,细细地看,认真地想,我们就有可能有所发现。或许有时我们的发现之旅会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但不要轻易放弃,发现之旅更是快乐的,美妙的!从今天开始,投入生活,开始自己快乐而奇妙的发现之旅吧!
设计意图:语言的学习最终是要指向实践运用的,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悟的。这里设计句式的训练就是要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在发明或者发现过程中的体悟,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言的好处,规范表达的乐趣。
四、作业建议
1.朗读课文,书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以及发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