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完成基础型学习任务: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生字,积累“父亲、童年”等词语。(重点)
2.落实发展型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重点)
3.设计拓展性学习任务: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丰富性,能简单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句子摘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
板书课题:大家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根据课文给出的三个词语,你猜一猜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你猜得对不对。
任务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出示导学单: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遇到不会读的生字看一看拼音,多读两遍,如果还有不会读的可以举手问老师。读完课文后,将下面的词语大声读两遍。
我会认
黎明 凝神静气 舒畅 一瞬间 猎人
1.读准字音:“凝”是后鼻音;“畅”“瞬”是翘舌音。
2.加一加:用“疑”加两点识字“凝”,再联系生活组词:凝结、凝固
3.换一换:畅——场 猎——借
4.理解词意:联系生活理解“黎明”是什么时间;结合字词本义理解“凝神静气”。
结合情境理解:我在水里憋了很久,一出水面立刻舒畅地呼吸着。
让学生想象画面,做一做呼吸的样子。
鸟最快活的时候,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让学生用换词的方式理解“一瞬间”的意思。
任务二:辨析判断,归纳方法。
出示课后习题二:
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3.父亲很善于观察。
4.父亲热爱自然。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这是课后的练习题二,我们怎样完成这个任务呢?先来看看第一个判断。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出示学习单:默读课文找到这个内容与课文哪些自然段有关,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完成下面任务单。
判断一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有关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判断 同意( ) 不同意( )
理由(找句子) 想清楚怎么说
学生通过课文第1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对这句话做出判断。
出示学习单:运用这种方式,默读课文,找到描写鸟习性的句子,(习性就是鸟
的习惯和性格),用横线划下来,完成对第二个判断的思考。
判断二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有关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判断 同意( ) 不同意( )
理由(找句子) 想清楚怎么说
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的鸟的习性,说清楚自己是在哪一个自然段发现的。例如:
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13自然段)
所有的鸟都抖动着羽毛,要抖净露水和湿气。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歌唱了。(鸟真的唱了起来。)
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容易被猎人打中。(22自然段)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表现鸟的习性的句子,根据第一句出现到最后一句出现的位置我们可以概括有关的段落是(第13——22自然段),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鸟的习性都是出自父亲的口,说明“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指导写字]
1.写正确
蒙 鼻 膀
(“蒙”字下部分不要少写一横;“鼻”上边是“自”不是“白”,下边的撇竖不能出头;“膀”右下是“方”不是“万”。)
2.写美观
雾 蒙 吸 翅 重
(前面四个字的撇捺要舒展;“重”的上面一横最长。)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任务一:运用方法,辨析判断
出示学习单:根据上节课学到的方法,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自己完成对第三和第四个判断的思考,分别完成下面的表格。
判断三 父亲很善于观察。
有关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判断 同意( ) 不同意( )
理由(找句子) 看到 闻到 发现
父亲
“我”
交流中,通过表格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看到 闻到 发现
父亲 没有风,叶子在动 鸟味 林子里有不少鸟
“我” 没有找到动着的叶子 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林子里没有一只鸟飞、鸟叫
在比较“闻到”的这部分时,可以运用填空的方式:
(淡淡)的鸟味 浓浓的草木气息
再交流为什么父亲能看到、闻到?我却看不到,也闻不到?接下来交流描写父亲观察的句子。
句一: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能发现叶子在动吗?他“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为什么父亲能闻到鸟味?他“用鼻子闻了又闻”,所以他才能从这浓浓的草木气息里闻到这一丝丝淡淡的鸟味。
句二: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凝神静气)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你从“凝神静气”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从“像树一般兀立”中感受到什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父亲很善于观察。
判断四 父亲热爱自然。
有关自然段 第 自然段
判断 同意( ) 不同意( )
理由(找句子) 想清楚怎么说
在学生交流自己想法的时候,引导学生重点学习下面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是快活。
从这句话感受到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任务二:借助辨析,理解课文结尾。
活动1:第六个判断有点不一样,大家看看下面的导图,这句话没有所谓正确的答案,只要理由充分,那一种判断结果都可以。你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看法,看看谁能说服谁。
判断六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同意的理由
不同意的理由
首先你亮明自己的观点,再说明理由。
预设回答:
同意:如果不是猎人怎么会对树林、对鸟这么了解呢?
不同意:父亲这么喜爱树林和鸟,这么热爱大自然,怎么可能去伤害动物,他不会是猎人。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只要理由合情合理就可以。
父亲有没有当过猎人不得而知,我们来看课文的结尾: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活动2:“我”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如果父亲是猎人又会怎样?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以父亲善于观察和他对鸟的习性了解,能够轻而易举捕杀很多的鸟,那么这些树林里的鸟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最后改变句式,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我真高兴,父亲不仅不是猎人,还那么 鸟。
任务三:积累语言,感受表达特点。
我会结合课后习题三,让学生读一读这三句话,并提炼出加点的部分:
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幽深)的树林 (雾蒙蒙)的树林
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凝神静气)的父亲 (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 (浓浓)的草木气息 (苦苦)的草木气息
学生通过比较这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找到本课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发现语言形成的规律,然后再安排下面的训练,让学生练习积累运用。
(一动不动)的翠鸟 (聚精会神)的翠鸟 —— ( )翠鸟
(各式各样)的水果 (味道鲜美)的水果 —— ( )的水果
( )的( ) ( )的( )——(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