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单元同步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单元同步测试(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09: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化学反应与电能 单元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热电池是一种需要达到一定温度才能工作的电池。一种热电池的结构如下图所示,电池工作时需用引燃剂引发Fe和的反应,产生的热量会使LiCl、KCl熔化,电池开始工作。电池放电后有、Fe和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热电池常温下不能工作的原因是LiCl、KCl常温下不含离子
B.Fe和反应后的产物可能是KCl、和
C.放电时电极上所发生反应为
D.电路上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25mol
2.LiOH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原材料之一,如图为以石墨作电极电解制备LiOH的原理示意图,电解液为LiOH溶液和LiCl溶液,中间为阳离子交换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X为,M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
B.电解过程中由M区穿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入N区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若电路中转移了0.2 mol电子,则理论上产生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Y
3.硅作为地壳中第二丰富的元素,将其用于制作电池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某硅 酸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为碳包覆硅和铜的CuSi@C以及,电解质溶液为酸性硫酸钠溶液,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 酸电池比碱性硅 空气电池更能实现持续放电
B.放电时,当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时,负极区电解质溶液质量减少36g
C.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D.电极电极反应式仅为
4.我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用于合成氨的自供电Haber-Bosch反应器(机理如图所示)。该装置工作时,将Zn-NO2水溶液体系电池反应中的产物,通过自供电转换为NH3 H2O,从而在单个设备内完成氮循环中的多个关键转换步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电极为Zn电极
B.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电解过程中,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减小
D.理论上,每得到1molNH3 H2O,至少需要消耗390gZn
5.某电池研究员使用锂-磺酰氯(Li-SO2Cl2)电池作为电源电解制备Ni(H2PO2)2,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已知电池反应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中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电池的e极连接电解池的h极
C.膜a是阳离子交换膜,膜c是阴离子交换膜
D.电解池中不锈钢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6.工业上用电解法生产乙醛酸(OHCCOOH)的原理如图所示,装置中阴、阳两极均为惰性电极。其中双极膜由阴离子交换层和阳离子交换层复合而成,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双极膜复合层内水解离为和并分别向两极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直流电源的负极
B.相同时间内,两极得到乙醛酸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C.X极上生成乙醛酸的电极反应式为
D.M是阴离子交换膜
7.利用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废水,可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其原理如图所示。双极膜是特种离子交换膜,它是由一张阳膜和一张阴膜制成的阴、阳复合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分子解离成H+和OH-并分别通过阳膜和阴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X连接电源的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
B.Z为淡水,M为H2SO4溶液,b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理论上,每转移2mol电子,两极共产生1.5mol气体
D.该装置中,电子的转移方向为电极X→电解质溶液→电极Y
8.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氨氮的废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某科研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含氨氮废水的处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附着微生物的石墨为负极
B.处理废水时,不宜在高温下进行
C.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D.左右两侧电极附近溶液的pH均升高
9.我国某科研团队借助氧化还原介质RM,将电池的放电电压提高至3V以上,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的电势比多孔碳电极的高
B.负极反应:
C.RM和均为该电池反应的催化剂
D.电极每减重7 g,就有22 g 被固定
10.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计算机模拟在不同催化剂,以及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电解还原制备氨气反应历程中相对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如图所示(*代表微粒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历程实现了人工固氮 B.该反应历程在阳极发生
C.从热力学趋势来说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D.该历程的总反应为
11.生产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时加入少量 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 冰熔化成水时熵值增大
C 合成氨原料气进入合成塔前需经过铜氨溶液 铜氨溶液可除去
D 作“钡餐” 是强电解质
A.A B.B C.C D.D
12.一种碳纳米管能够吸附氢气,可做二次电池(如下图所示)的碳电极。该电池用的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时碳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B.充电时将镍电极与外加电源的负极相连
C.放电时碳电极反应为:
D.放电时镍电极反应为:
13.我国科学家发现,将纳米级FeF3嵌入电极材料,能大大提高可充电铝离子电池的容量。其中有机离子导体主要含AlxCl,隔膜仅允许含铝元素的微粒通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FeF3从电极表面脱落,则电池单位质量释放电量增多
B.为了提高电导效率,左极室采用酸性AlxCl水溶液
C.放电时,AlCl离子可经过隔膜进入右极室中
D.充电时,电池的阳极反应为Al+7AlCl-3e-=4Al2Cl
二、非选择题
14.I.有下列各组微粒或物质,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A.富勒烯和石墨烯 B.D和T C.CH3CH2CH2CH3和 D.和 E.CH3CH2CH2CH3和
(1)______组中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______组中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______组中两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______组中两种物质互为同位素;______组中是同种物质。
II.现有A、B、C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图:
(2)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填字母)
(3)将1molA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充分反应后生成的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4,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4)用上述烃C设计成碱性条件下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a、b均为惰性电极:
①使用时,氧气从_______口通入(填“A”或“B”)。
②电池工作时,OH-移向_______电极(填“a”或“b”)。
③当电池转移8mol电子时,至少消耗氧气_______g。
④a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15.Ⅰ.根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本质判断,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B.
C. D.
Ⅱ.铅蓄电池是常用的化学电源。
(2)铅蓄电池属于___________(填“一次”或“二次”)电池。已知硫酸铅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生成时附着在电极上。写出该电池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3)甲烷(CH4)燃料电池以30%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该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___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4)银锌电池总反应为:Ag2O+Zn+H2O=Zn(OH)2+2Ag。则该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5)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
①氧气从_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电池工作时,OH-向___________(填“X”或“Y”)极移动。
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可以传导O2-,则电池工作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6.电化学方法是化工生产及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I.二氧化氯()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1)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产生的电极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a极区溶液的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使用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Ⅱ.在日常生活中,金属腐蚀的现象普遍存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装置验证的腐蚀与防护:

(4)图中能保护不被腐蚀的是装置_______(填“A”或“B”),其保护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
(5)另一装置中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检验其阳离子产物时加入_______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17.能源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包括风能、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新能源的使用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通过化学方法可以使能量按人们所期望的形式转化,从而开辟新能源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1)目前,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动汽车的发展异常耀眼。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部件就是电池,现有一款铅酸电池,放电时的电池反应:。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放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是负极
C.得电子,被氧化 D.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2)如图所示为燃料电池的装置(A、B为多孔碳棒):___________ (填A或B)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当消耗甲烷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时,消耗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3)用上述燃料电池连接成如下装置。
乙池中X为阳离子交换膜,石墨电极(C)作___________极,写出乙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若将乙装置中两电极用导线直接相连,则铁发生___________腐蚀,写出碳棒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若将乙装置中两电极连接电源的正负两极,铁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极(填“正”或“负”)可防止铁腐蚀,该种防护方法叫___________。
(5)若乙池中X为钠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钠离子通过),则当甲池中消耗标准状况下时,乙装置中阳极室溶液质量减少___________克。
(6)若丙中要实现铁上镀银,b电极材料为___________。
(7)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西北工业大学团队研究锂-二氧化碳二次电池,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该电池放电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该电池的电解液可以是稀硫酸
B.放电时,若消耗时,转移电子
C.放电时,电子从锂电极流出,通过电解液流回锂电极,构成闭合回路
D.放电时,锂电极作正极
18.回答下列问题:
(1)双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NH-N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双阴极通过的电流相等,废水在电池中的运行模式如图(b)所示。
①Y离子交换膜为_______(填“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III室中除了O2→H2O,主要发生的反应还有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③生成3.5gN2,理论上需要消耗_______gO2。
(2)西北工业大学的张健教授、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冯新亮院士等人报道了一种电催化半氢化策略,在室温条件下,水溶液介质中可选择性地将还原为,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②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若进口处气体物质的量为a,出口处气体的总体积为进口处的x倍,则转化率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原电池负极氧化反应,正极还原反应,电池放电后有Li7Si3、Fe和Li2S生成,所以FeS2电极为正极,Li13Si4电极为负极。
【详解】A.该热电池常温下不能工作的原因是LiCl、KCl常温下为固体,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不能导电,A错误;
B.Fe和KClO4反应生成KCl,反应前后钾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并且钾、氯原子守恒可知,一定没有FeCl3,B错误;
C.放电时Li13Si4电极上所发生反应为3Li13Si4-11e =4Li7Si3+11Li+,C错误;
D.正极反应式为FeS2+4e-+4Li+=Fe+2Li2S,电路上每转移1mol电子,消耗FeS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D正确;
故答案为:D。
2.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电解制备LiOH,中间为阳离子交换膜,总反应为,阳极的电极反应为,阴极的电极反应为,则M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N区电解液为LiOH溶液,气体X为,Y为。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气体X为,M区电解液为LiCl溶液,选项A正确;
B.向阴极移动,M区为阳极区,N区为阴极区,电解质溶液之间有阳离子交换膜存在,所以电解过程中由M区穿过阳离子交换膜移入N区,选项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选项C正确;
D.根据,若电路中转移了0.2 mol电子,则理论上产生,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3.D
【详解】A.因为碱性硅 空气电池的碱性电解液会腐蚀硅电极,所以硅 酸电池比碱性硅 空气电池更能实现持续放电,故A正确;
B.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离子交换膜从负极移向正极,当电路中转移4mol电子时,负极区电解质溶液2mol消耗(生成1mol SiO2,4mol氢离子向右移动),因此负极区质量总共减少2mol×16g mol 1=36g,故B正确;
C.根据B选项分析得到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式为,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和,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4.D
【分析】由题干图示信息可知,TiO2电极将转化为NH3 H2O可知TiO2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7H++6e-=NH3 H2O+H2O,石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故a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即Zn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b电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NO2+e-=,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a电极为Zn电极是负极,A错误;
B.放电过程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电解过程中,TiO2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7H++6e-=NH3 H2O+H2O,则阴极区溶液的pH逐渐增大,C错误;
D.由于两个a电极串联,理论上,每得到1molNH3 H2O,需得到12mol电子,故至少需要消耗Zn的质量为=390g,D正确;
故答案为:D。
5.C
【分析】根据电池反应为2Li+SO2Cl2=2LiCl+SO2↑可知,放电时L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失去电子,所以Li电极是负极,则碳棒是正极,正极是SO2Cl2中+6价的硫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方程式书写电极反应;电解池中,Ni电极失去电子生成Ni2+,通过膜a进入产品室Ⅱ室,所以g电极为阳极、与锂-磺酰氯(Li-SO2Cl2)电池的正极C棒相接,H2PO由原料室III室通过膜b进入产品室II室,与Ni2+生成Ni(H2PO2)2,h电极为阴极,与原电池的e电极相接,H2O或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或2H++2e-=H2↑,Na+通过膜c进入IV室,形成闭合回路,所以膜a、c是阳离子交换膜,膜b是阴离子交换膜。
【详解】A.由图示可知,Li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则C电极为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正确;
B.原电池中Li电极为负极,C电极为正极,电解池中,Ni电极失去电子生成Ni2+,即g电极为阳极,则h电极为阴极,接原电池的e极,B正确;
C.电解池中,Ni电极失去电子生成Ni2+,通过膜a进入产品室II室,H2PO由原料室III室通过膜b进入产品室II室,在产品室II室中与Ni2+生成Ni(H2PO2)2,Na+通过膜c进入IV室,形成闭合回路,所以膜a、c都是阳离子交换膜,C错误;
D.电解池中不锈钢电极即h电极为阴极,电极上H2O或H+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或2H++2e-=H2↑,D正确;
故选C。
6.D
【分析】图解剖析
该装置为电解池,电极X上的电极反应有、,X为阳极;电极Y上电极反应有、,Y为阴极;阳极室溶液中发生反应。
【详解】A.X为阳极,则a为电源的正极,选项A错误;
B.由于阴极上发生2个电极反应,阳极上也同时发生2个电极反应,故无法确定两极生成OHCCOOH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选项B错误;
C.阳极室生成乙醛酸的反应在电解质溶液中,不是在电极上,选项C错误;
D.电解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故M为阴离子交换膜,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7.C
【分析】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阴、阳膜复合层间的H2O分子解离成H+和OH-并分别通过阳膜和阴膜,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极X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Y为阳极,连接电源的正极。
【详解】A.电解过程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电极X为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A项错误;
B.、向阴极移动,a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向阳极移动,b膜为阴离子交换膜,Z为淡水,N为溶液,B项错误;
C.阴极上放电,产生,阳极上放电,产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理论上每转移2mol电子,产生1mol和0.5mol,C项正确;
D.电子通过外电路移动,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D项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由图知,处理废水过程中,附着微生物的石墨一极反应物为CH4生成物为CO2,C元素化合价从-4升高为+4,失去电子,为负极,A项正确;
B.微生物在高温下会死亡,无法进行硝化反应,所以不宜在高温下进行,B项正确;
C.在石墨电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2,则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C项正确;
D.在附着微生物的石墨电极上CH4被氧化产生CO2气体,电极反应式是,反应产生H+使溶液酸性增强,溶液pH减小,D项错误。
故选D。
9.B
【分析】由图可知,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左侧电极为负极、右侧电极为正极。
【详解】A.电极为负极、多孔电极为正极,故电极的电势比多孔碳电极的低,A错误;
B.左侧电极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B正确;
C.由图可知,RM为该电池反应的催化剂,为该电池反应的中间产物,C错误;
D.由负极电极反应可知,电极每减重7 g则转移1mol电子,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由+4变为+3,则根据电子守恒可知,有1mol即44 g被固定,D错误;
故选B。
10.B
【详解】A.变为,实现了N从游离态到化合态,A正确;
B.反应物有,生成物有,该过程发生还原反应,在阴极发生,B错误;
C.该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0.34eV,小于0,能够自发,C正确;
D.反应物有,生成物有,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所以历程的总反应为,D正确;
故选B。
11.D
【详解】A.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时加入少量是由于可作该反应的催化剂,A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物质微粒混乱度上升,熵值增大,B不符合题意;
C.合成氨原料气进入合成塔前需经过铜氨溶液是利用铜氨溶液来吸收CO气体,C不符合题意;
D.作“钡餐”,是由于既不溶于HCl,且不被X射线透过,与其是强电解质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
【分析】原电池中失电子的为负极,电解池中失电子的为阳极,根据电子移动方向可知:原电池工作时,碳电极为负极,镍电极为正极;电解池工作时,碳电极为阴极,镍电极为阳极。
【详解】A.充电时为电解池,碳电极为阴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
B.充电时为电解池,镍电极为阳极,与外加电源的正极相连,B错误;
C.放电时碳电极为负极,H2在负极失电子,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C错误;
D.放电时镍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2+OH-,D正确;
故答案为:D。
13.C
【分析】根据图中电子流动方向知铝电极为负极,嵌入电极是正极,工作时,铝单质失去电子生成,再与结合生成,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将纳米级嵌入电极材料,能大大提高可充电铝离子电池的容量”,若从电极表面脱落,电池容量减小,则电池单位质量释放电量减少,A错误;
B.把左极室的有机离子导体改成水溶液后,会使左极室溶液中的离子总浓度减小,导致电导效率下降,B错误;
C.放电时,左边电极为正极,右边电极为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结合分析可知右边负极需要消耗,故离子经过隔膜进入右极室中,C正确;
D.电池充电时为电解池装置,电池的负极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电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反应为,D错误;
故选C。
14.(1) A C E B D
(2)A
(3)3
(4) B a 64 CH3CH3-14e-+18OH-=2CO+12H2O
【详解】(1)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石墨烯、富勒烯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A;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故选C;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E;组中两种物质互为同位素是D和T,均为氢元素,但中子数不同,故选B;组中是同种物质是D,均为二氯乙烷,故选B;故答案为:A;C;E;B;D;
(2)A为CH4,B为C2H4可简化为CH2,C为CH3CH3,可简化为CH3,三者C原子个数相同,CH4中H原子数目最多,则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CH4,故选A;故答案为:A;
(3)1molA即1molCH4,将1mol甲烷和适量的Cl2混合后光照,设CH3Cl的物质的量为amol,由C元素守恒可得amol+2amol+3amol+4amol=1mol,解得a=0.1mol,CH3Cl、CH2Cl2、CHCl3、CCl4四种有机产物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3mol、0.4mol,则参加反应的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1+0.2mol×2+0.3mol×3+0.4mol×4=3mol,故答案为:3;
(4)由题干知C为CH3CH3,燃料电池中电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电极为负极,A口通入燃料,b电极为正极,B口通入空气,电池内部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故空气从B口通入,溶液中OH-移向负极a电极,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根据电子守恒可知,当电路中通过8mol电子时,n(O2)==2mol,理论上消耗标况下的氧气的质量为:2mol×32g/mol=64g,a极为负极通入燃料C为CH3CH3,电极反应式为:;
故答案为:B;a;64;。
15.(1)D
(2) 二次 PbO2+2e-++4H+=PbSO4+2H2O
(3) CH4-8e-+10OH-=+7H2O 增强
(4)
(5) b X
【详解】(1)原电池发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该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离子方程式书写中,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但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电子守恒,元素守恒,方程式书写正确,因此能构成原电池,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铅蓄电池能够反复放电和充电使用,因此属于二次电池;
在铅蓄电池放电时,负极材料是Pb,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2e-+=PbSO4;正极材料是PbO2,PbO2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Pb2+结合溶液中的生成PbSO4;O2-结合H+生成H2O,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2e-++4H+=PbSO4+2H2O;
(3)在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甲烷的电极为负极,CH4失去电子被氧化产生的CO2与溶液中的OH-结合形成,同时产生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4-8e-+10OH-=+7H2O;
在正极上O2得到电子,与溶液中的H2O结合形成OH-,故正极附近c(OH-)增大,故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4)银锌电池中,Zn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5)①根据图示可知:在X电极上有电子流出,则X电极为负极,a口通入的气体为H2;在Y电极上有电子流入,则Y电极为正极,b口通入的气体为O2。因此氧气从b口通入;电池工作时,OH-向正电荷较多的负极区移动,因此OH-向X电极移动。
②某种氢氧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可以传导O2-,则电池工作时负极上H2失去电子产生的H+结合O2-生成H2O,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6.(1) 正极 Cl--5e-+2H2O=ClO2↑+4H+
(2)增大
(3)阳
(4) A 牺牲阳极法
(5) Fe-2e-= K3[Fe(CN)6] [Fe(CN)6]3-+Fe2++K+=KFe[Fe(CN)6]↓
【详解】(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在阳极产生,所以产生的电极应连接电源的正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Cl--5e-+2H2O=ClO2↑+4H+。
(2)a极是阴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氢氧根浓度增大,所以a极区溶液的增大。
(3)由于阳极区产生氢离子,而阴极区氢离子放电,所以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使用阳离子交换膜。
(4)A装置是原电池,锌是负极,铁正极,被保护,B装置也原电池,铜是正极,铁是负极,铁被腐蚀,所以图中能保护不被腐蚀的是装置A,其保护方法的名称是牺牲阳极法。
(5)B装置中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检验其阳离子产物时加入K3[Fe(CN)6]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N)6]3-+Fe2++K+=KFe[Fe(CN)6]↓。
17.(1)B
(2) B CH4+10OH--8e-=+7H2O 56
(3) 阳 2Cl-+2H2O2OH-+H2↑+Cl2↑
(4) 吸氧 O2+4e-+2H2O=4OH- 负 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5)23.4
(6)Ag
(7)B
【详解】(1)A.放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放电时,Pb失电子结合硫酸根离子转化为PbSO4,因此Pb为负极,B正确;
C.PbO2得电子转化为PbSO4,被还原,C错误;
D.电池放电时,硫酸逐渐被消耗生成水,溶液酸性减弱,D错误;
故答案选B。
(2)甲烷燃料电池中通入甲烷的一极为负极,负极上甲烷失电子,因此B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在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甲烷失电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7H2O。消耗标准状况下甲烷11.2L即0.5mol,根据总反应式CH4+2O2+2OH-=+3H2O,消耗KOH的物质的量为甲烷的两倍,即1mol×56g/mol=56g。
(3)乙池中Fe电极与甲烷电极相连,则Fe电极为阴极,石墨电极为阳极,乙池为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4)若将乙装置中两电极用导线直接相连,则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吸氧腐蚀,碳棒上O2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若将乙装置两电极连接电源的正负极,铁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可防止铁被腐蚀,这种防护方法叫外加电源的阴极保护法。
(5)若乙池中X为钠离子交换膜,甲池中消耗0.1molO2,转移0.4mol电子,阳极上2Cl--2e-=Cl2↑生成0.2molCl2,同时0.4molNa+通过钠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阳极溶液质量减少0.2mol×71g/mol+0.4mol×23g/mol=23.4g。
(6)丙装置中b电极为阳极,要实现铁上镀银,则银为阳极,铁为阴极,b电极材料为银。
(7)A.稀硫酸能与LiCO3、Li反应,不能用稀硫酸作电解液,A错误;
B.从放电反应的总反应可知,部分CO2中C化合价从+4价降低为0价,消耗3molCO2转移4mol电子,则消耗1.5molCO2转移2mol电子,B正确;
C.电子不会经过电解质溶液,C错误;
D.放电时,Li失电子转化为Li2CO3,锂电极为负极,D错误;
故答案选B。
18.(1) 阳 NH+2O2= NO+H2O+2H+ 26
(2) +2e- +2H2O=+2OH- (2x-2)100%
【详解】(1)①双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NH-N废水的工作原理如图(a)所示,III中O2得电子生成H2O,电极方程式为:4H++O2+4e-=2H2O,则II中CH3COO-转化为CO2生成的H+需要进行III,说明Y是阳离子交换膜;
②由图b可知,III中反应后的溶液进入I中反应,而I中的反应是NON2,说明III中NH转化为了NO,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NH+2O2= NO+H2O+2H+;
③I中的反应是NON2,电极方程式为:12H++2NO+10e-=N2+6H2O,III中发生反应:4H++O2+4e-=2H2O、NH+2O2= NO+H2O+2H+,3.5gN2的物质的量为=0.125mol,消耗0.25mol NO,转移电子1.25mol电子,则理论上需要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2+=0.8125mol,质量为0.8125mol32g/mol=26g。
(2)①在室温条件下,水溶液介质中可选择性地将还原为,则阴极为上层电极,反应为乙块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烯,反应为:+2e- +2H2O=+2OH-;
②由图可知,阳极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总反应为2+2H2O= 2+O2;同温同压下,相同时间内,若进口处气体物质的量为amol,出口处气体的总体积为进口处的x倍,设转化率为y,则反应乙炔为aymol、剩余乙块(a-ay)mol,由总反应可知生成气体总量为1.5aymol,反应后总气体为(1.5a+a-ay)mol,则=x,解得y=(2x-2)10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