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1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熟读成诵。
2.理解并掌握本诗的重要字词的含义,比如“兴、肥、篱落”等。
3.积累意象典故,把握本诗主题。
4.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诗的文化精神。
教学重难点
积累意象典故,把握本诗主题。了解作者生平,以及本诗的文化精神。
教学方法:
1. 吟诵法
2.提问讨论讲授法
3.绘图想象法、视频补充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教师语:同学们,南宋时期有这么一个牛人,出生在官宦世家,虽然儿时家道中落,但他自己凭借努力28岁考入官场,曾经为了国家利益孤身前往金国谈判,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卑不亢,最终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回到南宋不久就高居宰相之位。后因病辞官,在石湖过了十年隐居的农家生活,所以呢,他号石湖居士。这十年的隐居,他可没闲着,每天以眼为摄像机,以口为录音笔,以诗为记录片,记录了六十集大型田园生活动态图。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回答:范成大,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了解的范成大。)
二、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诗人、名臣。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官至参知政事。淳熙十年(1183),他因病辞官,此后十年隐居于石湖。六十八岁因病去世,卒后追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又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转益多师,文学造诣颇高,与陆游、尤袤、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家”,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歌最具代表性的是田园诗,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揽辔录》等。
三、走进文本
1.听一听:听听老师播放的两次音频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播放两遍《四时田园杂兴》的吟咏音频,两次里面“兴”字的读音不同。
2.考一考:四十田园杂兴的兴读几声,为什么呢?(提示:可以借助《古汉语字典》)
明确:读xìng,去声,意思是兴致。
3.想一想:四十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四时”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田园”即农村,应指范成大隐居的石湖地区的乡村。“杂兴”即有感而发,随事吟咏。“四时田园杂兴”即作者在隐居石湖田园之时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涵盖四季田园生活的大型组诗,主要分为《春日田园杂兴》《晚春田园杂兴》《夏日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五组,每组12首,共60首。
4.看一看:有关《四十田园杂兴》的小视频。
5.诵一诵:根据吟诵符号谱的平仄关系,自主读诵。
6.吟一吟:根据吟诵文字谱的高低长短,自主吟咏。
7.说一说:结合老师给的金钥匙,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小组讨论本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夏季,本诗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属于《夏日田园杂兴》中的一首。
画面:梅子变得金黄,杏子越长越肥硕,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稀稀落落。 白天渐渐变长,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那里飞来飞去。(此环节鼓励学生用文字描绘,也可以用画笔展现。)
此环节,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生分析的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可以略作提升讲解。
学生可能分析,教师可以补充的声韵内容:
1)入声字:这首诗中共用了“麦”“雪”“白”“日”“落”“蛱”“蝶”七个入声字。其中“麦花雪白菜花稀”一句中前四个字中有三个字是入声字,短读,给人一种轻快之感。“蛱蝶”二字均为入声字,短读,表现出蝴蝶的轻灵与旺盛的生命力。
2)韵字:这首诗的韵字是“肥”“稀”“飞”,押的是平声“微”韵,韵母是“ei”,开口度由大变小,因此其字多有飘动、稀薄、变化之感。在这首诗中表现了作者轻快、舒适、细腻的精神状态。
3)格律:
第一句,“梅子”“杏子”读高,突出夏季两种旺盛的生命。“黄”字拖长,给人一种一大片金黄的感觉。“肥”字拖长,极言杏子之大、之多。
第二句,两个“花”字拖长,给人一种荞麦田和油菜田成片的感觉。“雪白”读高,强调此时麦花的颜色是“雪白”。“稀”字拖长,极言菜花的稀稀落落。
第三句,“长”字拖长,给人一种夏季白天逐渐变长的过程感。“篱落”读高,突出田园的质朴无华的状态。“人”字拖长,原本应当有络绎不绝的人,但前面加上一个“无”字,便突出了人烟极其稀少。
第四句,“惟有”读高,表示强调。“飞”字拖长,给人一种不停地飞来飞去的感觉。
四、深入理解
1.积累意象典故。
1)首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对仗和对比,咏初夏江南农村的风光。
明确:“梅子”对“麦花”,“杏子”对“菜花”,“金黄”对“雪白”,“肥”对“稀”。两种果子和两种花,代表了世间的一切植物,两种颜色代表了夏天缤纷的色彩,“肥”和“稀”表示兴盛与衰败,形成对比,代表了天地间所有的生命状态。这组对仗表现了世间万物在夏季的多样生命状态和勃勃生机。
[1]梅子、杏子、麦花:梅子成熟,杏子变大,荞麦绽放出雪白的花朵,蜻蜓和蝴蝶翩翩起舞,这些都是夏日的景象,意寓夏日的勃勃生机。
[2]菜花:此处的菜花并非花椰菜,而是油菜花。油菜花一般在春天开放,到了夏天,已经变得稀疏了。在这首诗中,稀疏的菜花与成熟的梅子等相对,代表生机随时而动,遵循着各自的规律,有盛有衰。
2)尾联“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对比。第三句说白天篱边人烟稀少,第四句与第三句形成对比,以纷飞的蜻蜓、蝴蝶突出人少的事实。
明确:稀少的人烟与纷飞的蝴蝶、蜻蜓形成对比,在强烈的动静对比中,表现出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3]篱落:篱笆,也称栅栏、护栏,农民用竹子、木头、树枝等编制成篱笆,以充当院墙,起到划分院落范围的作用。篱笆是用简单原始的方法编成,不追求华丽,实际上也起不到预防盗贼的作用,因此反而有一种质朴的美感。在古诗文中,“篱落”往往意寓返璞归真、尽弃机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
[4]蜻蜓、蝴蝶:意寓美丽的生命。
2.思考探索:
真正的农村生活其实也充满了辛酸和劳累,但是在作者的诗里却是美好、和谐的,这是为什么呢?
参考答案:
古代文人以孔子的“大同世界”为社会理想,那种社会具有自由、闲适、和谐、富足、美好的特征,而农村便成为了他们这种社会理想的寄托,所以,田园诗往往择取和谐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场景来暗寓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此环节,教师可以略作深入讲解,给学生们埋下中华文化精神的种子,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教师语:同学们,再给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河边有一个老渔夫在打鱼,他每天上午卖鱼都能挣两千多块钱,到了下午他就坐在河边喝喝茶、钓钓鱼。有人就非常不解问道:“大爷,您这么好的工作,怎么到下午就不干了呢?如果你下午继续打鱼,晚上还能挣两千多,一个月就能多挣六万,一年就能多挣六七十万,就能再买一艘船,十年再买十艘船,你就可以雇别人给你打工,就可以挣更多的钱。”老渔夫就反问道:“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呢?”那人就说:“到时候你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渔夫就接着回答:“我就想每天喝喝茶、钓钓鱼,可是我现在就已经是这样了呀!”
生命的样态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是完全可以不让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的疲怠与乏味,毕竟生活才是我们生命的本来面貌。我们在努力工作的时候,也要兼顾到生活本身,毕竟做大官、挣大钱、出大名并不是生命的本色,而将人生过得有滋有味、有意义才是真理。
自古以来,和谐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好的理想。《礼记 礼运》篇中提出的“大同”理想、老子的“小国寡民”思想、孔子的“仁、礼、和”思想、孟子的“仁政”思想以及陶渊明构建的“桃花源”,都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国的文人儒士也是如此,他们多在诗文中选取特定的场景,构建一个宁静、闲适、自然、自由、和谐、淳朴、美丽的像乌托邦一样的田园,作为自己远离污浊、修身养性的心灵归宿和自己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寄托。在这样的田园中,天地万物各安其事、各依其时、各行其道,没有喧嚣黑暗,没有钩心斗角,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这就是中国文人儒士和谐的理想社会形态。
3.明确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任性自然、感悟天道”。
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质朴自然,歌咏了初夏时节江南农村的景象。但在这景象的背后,却暗含了天道和文人儒士和谐的社会理想。在初夏时节,梅子金黄、杏子变肥、麦花绽放、菜花稀落;白天变长、太阳当头,农民们都在家里休息,篱边只有蜻蜓、蝴蝶在翩翩起舞,万物芸芸,但都各依其时、各行其道,这就是天道。作者却选取了特定的田园场景进行歌咏:天地万物各行其道、篱落边宁静无人,梅子、麦花、蜻蜓、蝴蝶等美丽的生命在尽情地生长与绽放,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和谐与美好,这些都表现了作者对和谐的田园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是一种作者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寄托。
五、拓展延伸
1.齐吟本诗。
2.知识放映室:范成大的一生。
六、布置作业
1.背默本诗,尝试用你的妙笔描绘范成大笔下的美景,并补充吟诵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他诗篇
2.预习《宿新市徐公店》,了解杨万里其人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