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杂、篱、徐、疏”四个生字,会写“杂、稀、篱、蜻、蜓、蝶、宿、徐、疏”九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点明单元主题
我们跟随课本一起走进纯朴的乡村,欣赏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领略一幅幅和谐的画卷。
设计意图:利用单元首页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准字音,梳理《四时田园杂兴》诗句大意
1.读准字音
2.了解诗题
杂兴:随性而写的诗。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田园:乡村。
3.再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4.读好古诗
设计意图:运用联系生活、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诗句大意。
(三)圈画景物,想象画面,体会情感,背诵古诗
1.圈画景物
2.划分画面——静态画面/动态画面
3.想象画面
(1)想象画面
(2)质疑:为什么没人出现?
(3)交流讨论
4.描述画面
借助“走过一片果园┄┄不远处的田野里┄┄来到村口┄┄”
5.体会情感
6.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并尝试着背诵。
(四)根据方法学习《宿新市徐公店》
1.回顾方法,明确重点
运用《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主学习,梳理大意
3.圈出景物,想象画面
重点指导“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本环节利用前一首古诗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篱”、“蜓”等字的书写。
2.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生字写正确,力求写美观,积累古诗。
(六)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锄、剥”两个生字,会写“茅、檐、翁、赖、剥”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词《清平乐·村居》。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比,了解文体
1.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宿新市徐公店》
(3)《村居》
2.发现诗与词的不同
3.了解词的特点
(1)“清平乐”词牌名
(2)词中句子字数不限,因此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词分为上阕和下阕。
设计意图:通过诗与词对比,引导学生了解词及其特点。
(二)读准字音,整体感知
1.读音提示
清平乐yuè 亡(wú)赖
2.整体感知
(1)发现词中景物和人物
(2)了解词语意思
茅檐:茅屋
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所写。此地古代属于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媚:美好
亡赖:这里指顽皮淘气的意思。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了解词意,整体感知诗词内容,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三)聚焦画面,感受景与人的和谐,体会情感
1.回顾方法
圈画景物——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想象画面,说说眼前浮现的情景
(1)聚焦村景
(2)聚焦人物
①可以把你所想到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
②可以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笔画出来
3.体会情感,朗读这首词
(1)感受辛弃疾的心情:向往、羡慕、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画面,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了解背景,深化主题
1.引用资料:汉代《乐府诗集》中的语言
2.发现相同之处
3.出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及生平。
4.感受辛弃疾的家国情怀。
5.背诵这首词。
设计意图: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引入资料,感受词人的家国情怀。
(五)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茅”“檐”“翁”“赖”“剥”的书写。
2.布置作业
(1)复习本课生字词语,不会写的多抄写几遍。
(2)背诵《清平乐·村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生字写正确,力求写美观,积累古诗词。
(六)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词牌 词题
一首词
一份情
一个人
乡村生活 欣赏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