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民国初年,就全国范围来说,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但马褂、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延续传统服饰的强烈意愿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时代潮流
C.改革社会风俗已势在必行
D.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
2.清政府学部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表所示。从中可以得出(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清末的课程设置已完全西化
B.清末教育逐步向经世致用倾斜
C.这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D.清末教育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3.请你为下列信息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交通和通信: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传入 风俗:剪发辩、易服饰、禁缠足、学习西方礼节等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
A.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4.1873年11月,浙江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杨乃武被诬陷,在刑讯逼供后认罪,身陷死牢。《申报》连续报道三年多,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这主要说明《申报》( )
A.所载文章通俗晓畅深受百姓喜爱
B.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C.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D.重视报道重大娱乐新闻
5.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以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A.夹缝求生,艰难发展 B.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C.新旧并存,多元发展 D.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7.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相继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以下交通工具,这一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火车 B.汽车 C.电车 D.高铁
8.“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那些曾经象征着等级尊卑的服饰被弃若敝屣……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研求和推广。”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B.掀起了革故鼎新的社会潮流
C.在社会生活方面崇洋媚外
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9.某学者研究整理出1904年至1937年《东方杂志》刊登商业广告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刊登广告城为主流媒体的主要内容
B.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表现明显
C.西方文化导致城乡消费习惯的转变
D.欧式生活成为人们普遍选择
10.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近代化 B.教育近代化
C.社会生活近代化 D.思想近代化
1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工业较早兴起的地区。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长三角地区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 厂名 创办人 资本来源
1897年 苏州苏纶纱厂 陆润庠(国子监祭酒) 苏州商务局筹款
1899年 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翰林院编修) 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
1905年 无锡振新纱厂 荣敬宗(钱庄主)
1910年 上海公益纱厂 祝大椿(怡和买办) 后改制为中英合资
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支持
B.纱厂的创办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纱厂的创办者都是儒学士大夫出身
D.纱厂的创办资金来自地方政府拨款
12.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得我国棉纺与面粉业发展信息表(如表)。从表中可知我国民族工业( )
时间 1910年前 1910年﹣1919年 1920﹣1922年
棉纺织厂 21家 新设13家 新设32家
时间 1913年前 1914﹣1918年 1919﹣1922年
面粉厂 61家 新设53家 新设47家
A.发展基础良好
B.受到“一战”严重冲击
C.发展较为平衡
D.“一战”结束之初仍较活跃
13.中国近代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以下作品与作者匹配正确的是( )
A.《子夜》——鲁迅
B.《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C.《雷雨》——老舍
D.《田横五百士》——齐白石
14.民国时期,城市女子的服饰有时尚洋装、新式旗袍、高跟皮鞋,也有传统的上袄下裙、小脚弓鞋、绣花布鞋。这体现当时人们的服饰( )
A.固守传统 B.新旧并存 C.删繁就简 D.城乡无差
15.1892年,中国人自己拟定的第一套拼音方案《一目了然初阶》出版,提出以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作为汉语拼音字母,后续很快又有几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涌现,但这些方案都影响不大。这反映当时( )
A.全盘西化不得人心
B.白话文缺乏民众的支持
C.文化教育变革艰难
D.社会主要关注政治变革
16.“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和这首打油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7.如图呈现出我国近代教育取得的成就。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C.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提高了中国近代的教育水平
18.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19.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开展实业救国
B.解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C.解决民族危亡
D.培育青年,发展教育
20.“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进入“黄金时期”,但是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却说这是一段“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均衡
D.日本侵华战争扼杀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同时,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东方杂志》《新青年》和《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2.华罗庚说过:“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 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23.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并获金质奖章。为该荣誉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
24.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状元实业家 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5.大都市上海在近代中国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 ,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1870年代《 》在上海创办,这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 的诞生。
(5)五四运动中,斗争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 。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材料二是哪首抗日歌曲?其曲作者是谁?
(3)材料一、二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所示是两位网友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讨论
(4)你能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的说法做一下具体说明吗?你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观点?
27.纵观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无比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中与图1相比较,图2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2中湖北织布局的创办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习俗发生怎样的改变?
【革命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人民日报》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民国初年,就全国范围来说,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但马褂、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延续传统服饰的强烈意愿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时代潮流
C.改革社会风俗已势在必行
D.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深刻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中的新旧杂陈,D项正确;“延续传统服饰的强烈意愿”“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时代潮流”“改革社会风俗已势在必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
2.清政府学部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中学堂的课程、课时如表所示。从中可以得出(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清末的课程设置已完全西化
B.清末教育逐步向经世致用倾斜
C.这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D.清末教育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奏定学堂章程》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由题干图表中的外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法制理财等课程的设置可知,清末教育注重传授西方文化知识,课程内容倾向于经世致用,体现了清末教育逐步向经世致用倾斜,这也顺应了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清末的课程设置已完全西化”说法绝对,排除A项;“这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清末教育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CD项。
故选:B。
3.请你为下列信息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交通和通信: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传入 风俗:剪发辩、易服饰、禁缠足、学习西方礼节等 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
A.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D.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信息“交通和通信:火车、电车、汽车、飞机、电话、电报等传入”“风俗:剪发辩、易服饰、禁缠足、学习西方礼节等”“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等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近代中国在交通和通信方面、习俗、饮食等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故题干主题可确定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B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文学艺术的发展在题干信息中未有体现,排除ACD项。
故选:B。
4.1873年11月,浙江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乃武冤案”。杨乃武被诬陷,在刑讯逼供后认罪,身陷死牢。《申报》连续报道三年多,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这主要说明《申报》( )
A.所载文章通俗晓畅深受百姓喜爱
B.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C.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报纸
D.重视报道重大娱乐新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申报》连续报道三年多,披露了冤案的真相,形成了社会舆论”可知,《申报》所载文章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B项正确;《申报》所载文章深受百姓喜爱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申报》在中国存在的时间跨度在题干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申报》所载“杨乃武冤案”并非重大娱乐新闻,排除D项。
故选:B。
5.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6.“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以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呈现出的特征是( )
A.夹缝求生,艰难发展 B.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C.新旧并存,多元发展 D.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呈现出的特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故选:C。
7.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新式交通工具相继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以下交通工具,这一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火车 B.汽车 C.电车 D.高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相关史实。“19世纪70年代以后”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来,这两种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汽车、电车等近代交通工具也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还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高铁不可能在题干这一时期出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8.“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那些曾经象征着等级尊卑的服饰被弃若敝屣……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研求和推广。”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A.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
B.掀起了革故鼎新的社会潮流
C.在社会生活方面崇洋媚外
D.全盘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帝制取消之后,随之而来服饰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那些曾经象征着等级尊卑的服饰被弃若敝屣……一些‘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研求和推广。”可知,辛亥革命掀起了革故鼎新的社会潮流。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9.某学者研究整理出1904年至1937年《东方杂志》刊登商业广告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刊登广告城为主流媒体的主要内容
B.社会生活近代化的表现明显
C.西方文化导致城乡消费习惯的转变
D.欧式生活成为人们普遍选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1904年至1937年这一时期,人民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生活的近代化特征表现明显,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在题干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10.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
A.政治近代化 B.教育近代化
C.社会生活近代化 D.思想近代化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的近代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主题是教育近代化,B项正确;题干与“政治近代化”“社会生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无关,排除ACD项。
故选:B。
11.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民族工业较早兴起的地区。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长三角地区纺纱工业的部分发展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时间 厂名 创办人 资本来源
1897年 苏州苏纶纱厂 陆润庠(国子监祭酒) 苏州商务局筹款
1899年 南通大生纱厂 张謇(翰林院编修) 领用官机,征集商人资本
1905年 无锡振新纱厂 荣敬宗(钱庄主)
1910年 上海公益纱厂 祝大椿(怡和买办) 后改制为中英合资
A.纱厂的创立得益于民国政府的支持
B.纱厂的创办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纱厂的创办者都是儒学士大夫出身
D.纱厂的创办资金来自地方政府拨款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张謇兴办实业,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民国政府成立于1912年,与表格时间不符;纱厂的创办者都是儒学士大夫出身说法错误,祝大椿是怡和买办;表格内容不能说明纱厂的创办资金来自地方政府拨款。
故选:B。
12.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得我国棉纺与面粉业发展信息表(如表)。从表中可知我国民族工业( )
时间 1910年前 1910年﹣1919年 1920﹣1922年
棉纺织厂 21家 新设13家 新设32家
时间 1913年前 1914﹣1918年 1919﹣1922年
面粉厂 61家 新设53家 新设47家
A.发展基础良好
B.受到“一战”严重冲击
C.发展较为平衡
D.“一战”结束之初仍较活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注意题干表格的正确识读。
【解答】仅从表格的信息看不出民族工业的基础好坏与否,排除A项;从材料中的数据不能得出受到冲击严重,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所发展,进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故排除B项;从表格中棉纺厂在不同时期的数量,以及面粉厂的数量可以看出,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缺少重工业,发展不平衡,排除C项;一战之后帝国主义势力虽然卷土重来,但在1920﹣1922年,一战结束之初,棉纺织厂和面粉厂数量增加,中国民族工业仍有发展,D项正确。
故选:D。
13.中国近代文学艺术领域取得较大成就。以下作品与作者匹配正确的是( )
A.《子夜》——鲁迅
B.《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C.《雷雨》——老舍
D.《田横五百士》——齐白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作品与作者的正确匹配的相关史实。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B项作品与作者匹配正确,符合题意;ACD项作品与作者匹配不正确,排除。
故选:B。
14.民国时期,城市女子的服饰有时尚洋装、新式旗袍、高跟皮鞋,也有传统的上袄下裙、小脚弓鞋、绣花布鞋。这体现当时人们的服饰( )
A.固守传统 B.新旧并存 C.删繁就简 D.城乡无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题干中的“民国时期,城市女子的服饰有时尚洋装、新式旗袍、高跟皮鞋,也有传统的上袄下裙、小脚弓鞋、绣花布鞋。”可知,这体现当时人们的服饰新旧并存。选项AC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5.1892年,中国人自己拟定的第一套拼音方案《一目了然初阶》出版,提出以拉丁字母及其变体作为汉语拼音字母,后续很快又有几种拉丁字母的拼音方案涌现,但这些方案都影响不大。这反映当时( )
A.全盘西化不得人心
B.白话文缺乏民众的支持
C.文化教育变革艰难
D.社会主要关注政治变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教育的艰难变革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892年,中国近代第一本拼音课本《一目了然初阶》,这本书标志着中国现代汉语拼音开始走向现代化和系统化。汉字拼音的出现对中文的教学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它拓宽了汉语的学习途径,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地掌握汉字的发音,从而使他们更容易地学习汉语。从题干“但这些方案都影响不大”可知,这一文化教育变革影响却不大,人们仍是深受传统方式的影响,反映了当时文化教育变革艰难,C项正确;拼音是用来辅助汉字学习,而非全面西化,排除A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拼音方案(汉字学习),而非推广白话文,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拼音方案(汉字学习),不是政治变革,排除D项。
故选:C。
16.“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和这首打油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据“辫子已随前清去,此地空余和尚头。辫子一去不复返,此头千载光溜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首打油诗所描写的社会现象是近代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剪辫,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17.如图呈现出我国近代教育取得的成就。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是( )
A.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C.激发了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提高了中国近代的教育水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教育取得的成就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重点掌握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的相关史实。
【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依次反映了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和戊戌变法时期创立的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14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对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对社会发展的共同作用是都提高了中国近代的教育水平,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8.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废除科举制度的意义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据“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可知,废除科举制度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民主共和观念”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民主与科学”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9.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用语。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开展实业救国
B.解决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C.解决民族危亡
D.培育青年,发展教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30﹣4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画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优秀歌曲《毕业歌》《黄河大合唱》、“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商业广告反映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民族危亡。选项A是在19世纪末出现的;选项BD在题干中无法体现。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20.“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进入“黄金时期”,但是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却说这是一段“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违背时代发展潮流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均衡
D.日本侵华战争扼杀了民族资本主义萌芽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进入‘黄金时期’”。
【解答】一战期间,因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的短暂的春天,但发展中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可这并不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此,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下去,故A项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 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 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 1905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同时,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 解放日报 》,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东方杂志》《新青年》和《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商务印书馆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新华书店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同时,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东方杂志》《新青年》和《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这些新式报刊,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故答案为:
同文馆;南洋公学;1905;申报;解放日报;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
22.华罗庚说过:“科学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华罗庚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 哥德巴赫 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华罗庚与数学成就。华罗庚代表作《堆垒素数论》。
【解答】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故答案为:哥德巴赫。
23.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并获金质奖章。为该荣誉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侯德榜 。
【分析】本题考查侯德榜。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侯德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注册商标为“红三角”,先后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瑞士国际商品展览会金奖。他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制碱业的垄断,他还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联合制碱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故答案为:
侯德榜。
24.抱着“实业救国”的思想,状元实业家 张謇 在家乡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申报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分析】本题以“实业救国”“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为切入点,考查大生纱厂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和《申报》的知识。
【解答】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这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为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
故答案为:
张謇,申报。
25.大都市上海在近代中国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 轮船招商局 ,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3)1870年代《 申报 》在上海创办,这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4)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
(5)五四运动中,斗争重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的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 工人 。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中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2)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3)本题主要考查《申报》的创办.
(4)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一大召开的意义.
(5)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的经过.
【解答】(1)19世纪60年﹣﹣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
(4)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慨.1919年5月4日,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这就是五四运动6月初,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作用.
故答案为:
(1)轮船招商局.
(2)《新青年》.
(3)《申报》.
(4)中国共产党.
(5)工人.
三.材料题(共2小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谁?
材料二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材料二是哪首抗日歌曲?其曲作者是谁?
(3)材料一、二两首歌曲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所示是两位网友关于《义勇军进行曲》的讨论
(4)你能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的说法做一下具体说明吗?你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观点?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时代背景、历史主题及对相关评述观点的认识。
【解答】(1)据材料一“《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可指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是民族团结呈现出地域和民族的广泛性。《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聂耳。
(2)材料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呈英豪。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其曲作者是冼星海。
(3)《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团结抗战,抵御外辱。
(4)对网友若寒在21:59:28时说法的具体说明言之有理即可,如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抗日救亡运动逐步兴起,正处于一个激昂奋争而又需要人们激昂奋争的历史节点;怎么看待网友夜之诳语在22:01:30时所持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歌词已过时,要修改”观点,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歌词没有过时,更不应修改。因为它可以警示国人我们中华民族面对世界纷乱和强敌时刻都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接受历史教训,即使将来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以后也不能丧失警惕。
故答案为:
(1)特点:民族团结呈现出地域和民族的广泛性。作者:聂耳。
(2)《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3)团结抗战,抵御外辱。
(4)说明: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抗日救亡运动逐步兴起,正处于一个激昂奋争而又需要人们激昂奋争的历史节点。看法:歌词没有过时,更不应修改。因为它可以警示国人我们中华民族面对世界纷乱和强敌时刻都处在“最危险的时候”,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接受历史教训,即使将来成为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梦想以后也不能丧失警惕。
27.纵观百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其最大的特征即为中西文化之冲击、适应及和平共存。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无比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
【社会性质的变化】
材料一: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中与图1相比较,图2开始采用怎样的生产方式?图2中湖北织布局的创办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社会习俗的变化】
材料三: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什么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指出社会习俗发生怎样的改变?
【革命力量的变化】
材料四: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人民日报》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分析】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南京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依据设问要求组织答案。
【解答】(1)据材料“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第一次较量,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图1是手工生产,图2 是机器生产。洋务运动在70年代﹣9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兴办了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兴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材料中“把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终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据材料三可知,社会习俗发生了改变: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子不再缠足等。
(4)根据材料四可知,“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中国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新的革命力量”的诞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机器生产;求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君主专制)。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4)中国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奠定了阶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