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卷(四)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卷(四)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16:55:47

文档简介

2022 级高二年级教学测评月考卷(四)
生物学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C B C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A C B C C D C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D D B B A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C A A D D D B A
【解析】
4.根据题意可知,突触 3 为抑制性突触,当兴奋传至突触 3 时,其突触后膜不会产生动作电
位。
8.根据题意推知,TRH 是下丘脑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 是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
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进行,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
节。
10.根据图示可知该特异性免疫过程是细胞免疫,细胞①~⑥分别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细胞毒性 T 细胞、记忆 T 细胞、巨噬细胞。物质甲是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14.由图甲知,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由图乙知,红光与赤
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更短。光、温度、重力等因素都可作为信号参
与调节生命活动。
16.根据表格数据统计知,田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其数量变化保持相对稳定。
18.分析图示可知,从 c 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最可能是在 c
点有天敌侵入,一段时间后,野兔种群数量在 K2~K3 附近波动,所以野兔种群的环境容
纳量在 K2~K3 之间。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3 页)
{#{QQABIYSAogAgABIAARgCQQHaCAOQkAGACIoGxEAMIAABwBNABAA=}#}
20.根据计数原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知 X=13,1mL 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酵母菌数
=[(17+19+13+15+13)÷5×25]÷0.1×103=3.85×106 个。
22.研究某种候鸟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的食物、栖息地和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通过人工辅助繁殖某些濒危物种再放生到野外,因环境容纳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它的环
境容纳量不一定提高。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数量会
比实际数值高。
27.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之间不一定存在互惠关
系;自然选择会导致生态位重叠程度降低。
32.根据题意可知能量传递效率按照 20%进行,蛇从两条食物链获得能量即植物→鼠→蛇
(3/5)、植物→昆虫→蛙→蛇(2/5)。
33.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所用烧杯、试管等器皿需灭菌处理。
37.保护生物多样性从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物种多样性、保
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40.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选择种植不同种植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遵循“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建设沿海防护林
体系是防御海啸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4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 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
分)
(2)5 鹰、狐、蛇 两
(3)捕食、种间竞争(2 分) 减少
【解析】在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鹰占据最高营养级,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因某种原因兔
大量迁走,在短时期内鹰捕食鼠增多,导致鼠数量减少。
4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供生
物利用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 分)
(2)不是(1 分) 120.5
(3)15.65% 19.51%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3 页)
{#{QQABIYSAogAgABIAARgCQQHaCAOQkAGACIoGxEAMIAABwBNABAA=}#}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能量 C=0.05+0.25+4.2+2.5 3=4KJ/cm2·a,能量 B=1.5+能量
C+9.5+5.5 2.5=18 KJ/cm2·a,能量 A=5+能量 B+73+19=115 KJ/cm2·a,流经该生态系统
的总能量=能量 A+有机物输入=115+2.5+3=120.5 KJ/c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 B/能量 A)×100%=15.65%,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
效率=[能量 C/(能量 B+2.5)]×100%=19.51%。
4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
(1)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CO2 库
(2)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3)丁→甲、化石燃料→丁(2 分)
(4)CO2 有机物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 CO2 库;
①代表消化吸收,②代表呼吸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④代表分解作用。
4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1)自组织、自我调节 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减少环境污染(或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沼气池中微生物能把禽畜粪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利于植物直接吸收
(3)协调(1 分) 外来物种入侵(1 分)
(4)直接、间接
高二生物学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3 页)
{#{QQABIYSAogAgABIAARgCQQHaCAOQkAGACIoGxEAMIAABwBNABAA=}#}昆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测评月考卷(四)
生物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第Ⅰ卷第1页至第9页, 第Ⅱ卷第9页至第10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 纤维素 B. 水通道 C. 二氧化碳 D. 血红蛋白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含量无关
B.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均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C. 依靠体内的缓冲对 H CO 与 H PO 就能维持机体 pH 相对稳定
D.严重腹泻、呕吐时,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 Na
3. 下列关于人体排尿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的大脑和脊髓中均有排尿中枢
B. 尿意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产生的
C. 交感神经兴奋,膀胱缩小,尿液排出
D. 排尿反射体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4. 根据突触前细胞传来的信号可将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类,图1 为人体内神经调节的局部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突触1属于轴突一肌肉型,突触2和3属于轴突一轴突型
B. 当兴奋传至突触1时,其突触前膜处 Na 大量内流
C. 当兴奋传至突触3时,其突触后膜会产生动作电位
D.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快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高二生物学·第1页(共10页)
5. 下列关于人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上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B. 当大脑皮层 V 区发生障碍时,不能看懂文字
C. 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 抑郁通常是长期的,必须接受专业治疗
6. 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每种激素在体内含量都极少
B. 每种激素都是通过体液运输
C. 每种激素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
D. 每种激素起作用后都会失活
7. 研究人员发现肥胖引发乙型糖尿病的机制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葡萄糖被肝脏和肌肉吸收后可转变为糖原
B. 胰岛素抑制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 PEDF 可能阻止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
D. 乙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可能正常
8.研究人员用健康小白鼠、小白鼠甲和小白鼠乙进行下表中实验,其中甲和乙是下丘脑或垂体受损导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的小白鼠,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实验对象 实验处理 测量 TSH 浓度 (单位量)
注射前 注射后
健康小白鼠 注射一定量的 TRH 9 30
小白鼠甲 2 29
小白鼠乙 1 2
A. TSH 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是促甲状腺激素
B. TSH 分泌增多, 能够促进更多的 TRH分泌
C. TRH反作用于下丘脑,能够抑制 TSH分泌
D. 小白鼠甲可能下丘脑受损,小白鼠乙可能垂体受损
9. 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安静状态下,人体主要通过肝、脑等器官的活动提供热量
B. 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于皮肤中,能感受温度的变化
C. 在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D. 在炎热环境中,血流量变大,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高二生物学·第2页(共10页)
10. 图3是人体免疫系统作用于新冠病毒的特异性免疫过程部分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特异性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
B. 细胞①是抗原呈递细胞,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
C. 细胞④是记忆 T细胞,细胞⑥是巨噬细胞
D. 物质甲是细胞因子,细胞⑤是细胞毒性T细胞
11. 青霉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之一,使用前需要做皮试,避免发生过敏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青霉素是一种过敏原,可以引起过敏反应
B. 青霉素能够引起过敏者的免疫反应产生抗体
C. 青霉素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D. 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也是一种过敏反应
1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
B.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可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C.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
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器官生长的效果可能相同
13.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高浓度2,4-D能杀死单子叶植物杂草,可用作除草剂
B. 细胞分裂素可以延长蔬菜的贮藏时间,具有保鲜作用
C. 脱落酸与叶片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可促进气孔关闭、抑制细胞分裂
D. 因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可在生活中用熟苹果催熟香蕉
14.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研究红光、远红光及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图甲是红光和远红光对莴苣种子中赤霉素含量的影响,图乙是红光、远红光及外施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萌发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学·第3页(共10页)
A.远红光处理莴苣种子使赤霉素含量增加,促进种子萌发
B.红光与赤霉素处理相比,莴苣种子萌发的响应时间相同
C. 红光可能促进了与赤霉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
D. 温度、重力等因素不可能像光作为信号参与调节生命活动
15.图5是云谷山中野兔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据图推测该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A. 稳定型
B. 增长型
C. 衰退型
D. 无法确定
16.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牧场内田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田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g为幼龄鼠,体重≥90g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表中数据) 推测该牧场内田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为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 (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A. 增加 B. 减少 C. 相对稳定 D. 无法判断
17.研究人员调查河套农场内田鼠的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记8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到60 只田鼠,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该农场内田鼠约有
A. 1600 只 B. 1200 只 C. 240 只 D. 120 只
18.图6表示某草原上野兔种群的数量变化,其中K 表示野兔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则在有天敌压力下,野兔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A. K B. K
高二生物学·第4页(共10页)
19. 图7是研究人员连续20年对固头岭山雀数量的调查曲线,据图分析固头岭山雀数量最少的年份是
A. 第4年 B. 第8年 C. 第 10年 D. 第 16 年
20.用血细胞计数板(大方格的体积为( 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统计5个中格内的酵母菌数分别为17、19、13、15、X (如图8所示)。据此估算1mL酵母菌培养液样品中酵母菌数接近
个 个 个 个
21. 丹顶鹤是世界濒危鸟类,研究人员研究了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结果如图9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B. 气温变化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的数量,此种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C. 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
D. 2000年后,栖息地数量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高二生物学·第5页(共10页)
2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长湖湿地公园变得水清岸美,越来越多候鸟在此长时间停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影响某种候鸟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B. 研究某种候鸟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的食物、栖息地和天敌即可
C. 通过人工辅助繁殖某些濒危物种再放生到野外,它的环境容纳量一定可以提高
D. 若被标记的鸟由于受到惊吓不易被捕捉,则估算出的种群数量会比实际数值低
23.玉米蚜虫吸食幼叶汁液,是一种有害生物。每年5~8月份,玉米易发生蚜虫害,若遇到干旱情况,蚜虫害往往更严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①玉米蚜虫与玉米属于捕食关系 ②可用样方法估算蚜虫种群的数量 ③适度干旱可能提高玉米蚜虫的出生率 ④5~8月份, 玉米蚜虫数量增多体现出群落的季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研究植物甲的生态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
①甲在该区域内出现的频率 ②甲的种群密度 ③甲的植株高度 ④甲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A. 一项 B. 二项 C. 三项 D. 四项
25. 植物病毒δ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稻田中青蛙数量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以上材料未涉及的种间关系是
A. 寄生 B. 捕食 C. 种间竞争 D. 互利共生
26.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湖心区与近岸区不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 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 森林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7.当不同物种利用相同资源时就会发生生态位重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位是指某物种占用资源的情况
B. 不同物种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C. 生态位重叠的物种之间存在互惠关系
D. 自然选择会导致生态位重叠程度升高
28.下列关于陆地生物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陆地生物群落可分为荒漠、草原、森林、湿地等生物群落
B.在不同的陆地生物群落中,其物种组成基本上完全不同
C. 荒漠生物群落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物种少,群落结构简单
D. 森林生物群落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陆生和水生生物较多
高二生物学·第6页(共10页)
29. 某区域退耕还林后,20年间农田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目变化如图10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草本植物、乔木、灌木
B. 退耕还林后,在该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
C.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保持不变
D. 当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会发生变化
30.某死火山由火山岩逐渐演替产生了一片森林,后来因山火烧毁一片区域,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森林面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火山岩上逐渐演替产生一片森林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产生这片森林的过程中,苔藓和地衣等植物逐渐被淘汰
C.山火烧毁的区域上的植被虽然被破坏,土壤条件基本被保留
D. 烧毁区域恢复森林面貌的演替速度与火山岩上的演替速度相同
3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能在不同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传递
B. 蝙蝠“回声定位”和狗外出时“频频撒尿”分别体现行为信息、化学信息
C. 草原返青为草食动物提供采食信息,体现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 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32. 图11中蛇的食物有3/5来自鼠,2/5 来自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 1kJ 能量,至少需消耗植物
A. 15kJ
B. 65kJ
C. 350kJ
D. 460kJ
33.在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使用离心机快速制备土壤浸出液
B. 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
C. 实验中对所用烧杯等器皿无需做灭菌处理
D. 实验结果可以用碘液和斐林试剂进行检验
高二生物学·第7页(共10页)
34.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其所具有的维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B.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往往越高
C.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 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5. 科学家统计了 1961~2014 年间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和生态承载力总量(地球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 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人类的生态足迹总量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盈余增加
B.全球的生态赤字持续扩大,会不断加重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C. 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类自身发展可以提高生态承载力
D. 生态承载力指的是地球能为人类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面积的总和
36.下列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臭氧层空洞会使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多
B. 温室效应会加速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C. 酸雨会导致树木生长缓慢并容易感染病害
D. 围湖造田是缓解土地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3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基因与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
B. 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
C. 生物多样性关系到生态平衡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
D.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野生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38.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将森林砍伐或开垦为耕地可能导致某些野生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B. 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类对动物的滥捕乱猎行为已严重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C. 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会导致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和物种多样性的丧失
D. 建立动植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高二生物学·第8页(共10页)
39. 某林场对林下无植被空地进行开发,采用了“上层林木、中层藤本药材、下层草本药材、地表药用真菌”的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B. 引入立体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林场的恢复力稳定性
C. 药用植物被用于制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体现“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
40. 沿海防护林体系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对于沿海地区防灾减灾和维护生态平衡起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遵循生态工程的自生、循环、协调和整体原理
B.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选择种植同一种植物,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C.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应该禁止渔民沿海捕鱼,禁止游人海边游览洗浴
D. 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是防御海啸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唯一有效的措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分) 图13 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图示生态系统中缺少的组成成分有 。
(2) 图中食物链共有 条,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鹰占有 个营养级。
(3) 图中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若因某种原因兔大量迁走,则鼠在短时期内的数量变化为 。
42.(10分) 图14为某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注:能量单位为 其中A、B、C、D代表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二生物学·第9页(共10页)
(1) 图中X成分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能量D表示 。
(2) 能量A (填“是”或“不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KJ/cm a。
(3) 在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两位有效小数)
43.(10分) 图15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 乙、丙、丁代表各组成成分,数字代表各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图中甲、 乙、 丙、 丁分别代表 、 、 、 。
(2) 图中②④分别代表 、 。
(3) 图中应添加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才能构成完整的碳循环。
(4) 在甲和丁之间,碳元素主要以 形式进行;在乙和丙之间,碳元素主要以 形式进行。
44.(10分) 打造以作物种植、特色养殖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工程是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举措。图16是某农村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工程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该农业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 功能为基础建立的,与传统的农业相比,它具有的优点为 (写出两条即可)。
(2) 用沼气池中沼渣、沼液给作物施肥, 比直接施用禽畜粪的肥效更快,原因是 。
(3) 在创建该生态工程时,村民在作物种植、动物养殖上都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物种,这主要体现生态工程的 原理; 同时,为了防止造成 ,应尽量选择本地的优良物种。
(4) 该农村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工程的建立,不仅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还为当地区域增添了旅游观光资源,这能够体现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高二生物学·第10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