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2 10: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新课导入
富兰克林.罗斯福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有人说:林肯拯救了美国,而他拯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 ;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学习目标
1. 掌握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
2. 从对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对历史事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3. 认识罗斯福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尽快恢复,但是新政没有也不可能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危机。
欧洲、西亚、非洲
东亚、太平洋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目标导学一·从繁荣到危机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空前的“繁荣”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收音机、电冰箱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美国生产的小汽车占全世界总量的85%,平均5人就拥有一辆汽车。1924年,美国的黄金占世界总量的1/2;1928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整个欧洲。
材料二:1928年新当选的胡佛总统自信地说:“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工人锅里有只鸡,车库里都有两辆车。”
电冰箱
加州的汽车长队
洗衣机
繁荣的城市
“柯立芝繁荣”
材料三:美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社会矛盾日趋尖锐。一些美国作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尖锐的批评。1925年,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出版,揭露了部分美国青年唯利是图的心理状态,美国社会追名逐利的不良现象。
资本家陶醉于繁荣的美梦中!
但是他们看不到......
全世界最高标准的生活
2.繁荣背后隐藏危机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水平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繁荣背后的危机?
①工人工资增长慢,贫富差距大、大多数美国人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问题。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工人工资
水平低
商品数量猛增
消费
能力低
生产
消费
大于
生产过剩
供>求(供需严重失衡)
直接原因: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的矛盾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相对于人民的消费能力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不是人民不需要而是人民买不起。
自由放任政策
加剧
“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柯立芝总统
(1924-1929年)
材料二: 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 一美元月供。”人们纷纷贷款购物。据统计,1924—1929年, 美国分期付款的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汽车、 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 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们来负责料理后事。”
材料三:“想发财,买股票”,大量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民众把有限的积蓄用来购买购票,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购票投机活动。90%的股票是投机性的,投资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现金购买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贷。
②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③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资活动。
市场
企业
民众
银行
生产
消费
贷款
信贷消费
生产
贷款
股市
投资
提供资金
生产
亏损
崩盘
破 产
失业
无力偿还
无力偿还
萧 条
倒 闭
股票贬值
经济大危机
材料五: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材料四: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西方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认为政府应尽可能少地干预经济活动,而让市场去做决策,实行自由竞争。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指生产过程本身的社会化,即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意味着生产变成整个社会相互合作、分工、大型的生产。
社会生产的很多环节由资本家私人掌控,资本家盲目追求利润,偏爱某些行业,就将全部的生产资料与资金投入到该部门,这样,有些生产部门倒闭,有些生产部门却出现生产过剩。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为了社会需求
为了追求利益
盲目扩大生产
消费需求不足
榨取工人利润
产品严重过剩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下面是一个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多了,卖不出去。
3.经济大危机(1929-1933)的导火索——美国股市崩盘
1929年10月24日,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4.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股价暴跌、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增加.
我会三项技能,我会说三国语言,我已经有三年工龄了,我有三个孩子,我已经失业三个月了,我现在仅仅需要一份工作。
低价售卖汽车
倒牛奶
资本家销毁咖啡
美国人流落街头,变卖家产
穷人艰难度日
资本家不惜销毁大量商品
无家可归的人
失业者排长队领取救济金和食品
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大量玉米、小麦、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
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罪恶
5.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材料一: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长。
材料二:从金融业迅速波及到几乎所有部门;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三: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整个资本主义的损失比一战的破坏还要严重。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
外贸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
①持续时间长
②波及范围广
③破坏力大
德国希特勒上台
日本扩军备战
沉重打击了德、日的经济,促使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加速了对外侵略的步伐。
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各国人民深受其害。
(1)对资本主义:
(2)对德日:
(3)对世界:
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国际市场上争夺。
6.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政府有何作为呢?
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1929--1933)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美国人民讽刺总统的无能,把各种衰败景象都以“胡佛”命名。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
加深危机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我向所有人保证,将给美国人民带来一次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来扭转经济形势。
胡佛
罗斯福
《胡佛失意,罗斯福得意 》
聚焦1932年美国大选
1.时间:
2.目的:
3.特点:
1933年3月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直接目的:为了应付经济危机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内容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同时,由国会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恢复银行有利于重拾政府的信誉
突破口
① 整顿金融体系
罗斯福--炉边谈话
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罗斯福总统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在广播的另一头是千千万万的美国公民,他们围坐在火炉旁,听这位随和的总统讲话。
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国家民众讲述国家的政策与方针,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还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推动作用。
②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个部门的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
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防止盲目竞争。
中心措施
③ 调整农业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
保证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的复苏
④推行“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材料一:1935—1942年,美国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用了850万名工人,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下水道。还修建了公园、游戏场、水库等……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增加就业, 稳定社会;刺激消费,复苏工业
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救济失业家庭
“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稳定社会,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项目 主 要 内 容
整顿金融 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加强对工业 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个部门的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调整农业 政策 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推行 “以工代赈” 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社会 保障制度 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救济失业家庭
Recovery 复兴
Reform 改革
Relief 救济
特点(本质):国家干预经济
失业率
工业生产恢复柱状图
阅读材料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①经济: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缓解了经济危机。
2.新政的影响
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材料一:新政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民主制度的信心...美国国内一度出现的法西斯组织没有了市场。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材料二: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意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说‘新政挽救了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国崛起》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实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怎么还有?
④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的根本矛盾。所以,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能使美国暂时摆脱危机)。
“国家干预经济”
主要以立法的方式调整国内生产关系
银行破产
企业倒闭
产品过剩
失业问题
……
经济危机
表现
导致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决的是现象而非根本
问题: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否能够帮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呢
70年代经济“滞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
2020年美股四次熔断
1837年——美国金融恐慌,第二合众国银行以票据维护自身稳定;
1907年——美国银行业危机,银行贷款大量押在股市和债券;
1929-1933年——美国股市崩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87年——“黑色星期一”,由于中东局势紧张,华尔街出现崩溃;
2007-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指导经济的先例,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启示: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要结合国情,与时俱进;
3、要勇于创新;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指
“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指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如何理解?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知识拓展:比较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新经济政策
罗斯福新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共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符合当时本国国情;都把市场和计划相结合;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关注民生。
思考:三种经济模式“新”在哪里?有何共同点?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美国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干预经济
改革开放: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国家的经济制度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罗斯福新政
背景
内容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政策
4、推行“以工代赈”
5、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积极方面: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特点
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局限性: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小结
1.(2023·广西·14)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超过1万家。为此,罗斯福政府(  )
A.建立“福利国家” B.整顿金融体系
C.提出“殖产兴业” D.建设集体农庄
2.(2023·辽宁营口·21)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下列措施,体现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 意图的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B
B
课堂训练
3.(2023·四川成都·22)经济大危机爆发后,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对890种进口商品提高关税,平均税率提升约40%,其他国家也纷纷提高关税。这导致了(  )
A.新政实施受挫 B.国际合作加强
C.世界局势缓和 D.经济危机加剧
4..(2023·四川达州·14)1933年,某国的领导人在就职演说中讲到:“我们最大的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以做。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为此,他推行了哪一措施(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投资大量公共设施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