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评分标准(合格考)
(一)
同心圆结构
AC
C
由于工业区占地广,对环境污染较大,因此工业区布局在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城市外缘地带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地价便宜,且对市中心环境影响少。
A
B
C
D
(二)
由工业用地向商业用地转变(2分)。原因:中心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升;优化调整中心城区功能的需要;加强城市管理与改善环境状况的需要等(4分)。
疏解人口,减轻人口压力;改善、修缮老旧住房;更新管道、线路,完善基础设施;拓宽道路,建设立体停车场;加大养老投入,完善养老设施;增加小微绿地,增加休闲健身场地等。
A
A
B
城市化水平北京高于河北;城市化速度河北快于北京。分散大城市主城区的职能、控制大城市的过度扩张;减轻主城区的人口压力,住房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减轻主城区的环境污染等等。
(三)
C
能源;化工;冶金;纺织
利:集约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可能带来土地荒漠化;大量劳动力去往城市,可能造成的农村牧区留守、空巢老人增加等。
(四)
C
A
B
与季风区相比,新疆气候干旱少雨,夏季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土壤多为沙质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耕地面积大,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廉价;国家政策支持等。(答出4点,语言逻辑完整,包含自然和社会因素)
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棉花加工业;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品牌,开拓棉花销售市场;促进以棉花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B
C
(五)
B
D
C
A
D
A
C
港口多,航运发达,铁路、公路密集,交通便捷;工业基础雄厚,服务业发达;劳动力资源丰富; 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大。(每点2分,共8分)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卷(合格考)
(一)
成都城市功能分区如下图所示,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城市功能分区(左图为成都,右图为沈阳)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类型为 (2 分)。
该空间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土地租金高低的影响,而土地租金高低取决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4 分)
A.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 B.企业的支付能力C.交通便捷程度 D.土地利用方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利用类型也在不断演变。在成都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的一般规律为()
商业用地逐渐演变为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逐渐演变为工业用地C.农业用地逐渐演变为工业用地
D. 工业用地逐渐演变为农业用地
结合材料与图片,分析沈阳工业区布局在市区东西两侧的原因。(4 分)
故宫身后的北海公园在城镇功能分区上属于()
生态保育区 B. 商业区 C.工业区 D.文化教育区
大都市中心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高楼大厦林立,而北京市故宫附近的建筑都不高,主要是为了()
提升经济效益 B. 保留文化历史
C. 保护生态环境 D. 减轻人口压力
北京市的街道 多横平竖直,如棋盘状。形成这种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是()
A. 城市职能B.交通条件C.地表形态D. 源分布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 数量 变化 意图,则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A. 业区 B.居住区
C. 教区 D.商业区
(二)
材料一: “西什库 31 号”位于北京西城区西什库大街,地处北京市中心地带。“西什库 31 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老旧厂房拓展为文化空间,是老城区转型改造的成功代表。下
图为“西什库 31 号”发展变迁示意图。
图 1 “西什库 31 号”发展变迁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从土地利用方式的角度说出“西什库 31 号”的发展变化,并说明原因。
(6 分)
针对北京老城区存在的老旧四合院住房拥挤、基础设施管线老化、道路狭窄、停车难、老年人口比例高等问题,请为北京老城区环境改善、功能优化提出合理建议。(4 分)
材料二:近年来,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增量、增速皆保持下降趋势,且向郊区集聚的趋势明显。2022 年北京常住外来人口 825.1 万人,,比上年末减少 4.3 万人,其中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海淀、丰台 6 个主要城区的常住人口较 2011 年较少 108.7 万人,其它郊区
则增长了 274.6 万人,外来人口存在向郊区迁移的趋势。
材料三:京津冀地理位置相邻,但经济和城市发展差异明显,三地协同发展势在必 行。北京资源、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分散城市职能是一项重要举措、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及“京冀 1980 年、2012 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图 2 京津冀区域简图 图 3 京冀 1980 年、2012 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根据材料二分析,近年来北京常住外来人口向郊区集聚,最主要原因是郊区( )
A.就业机会更大 B.居住成本更低
C.环境质量更佳 D.服务设施更全
针对常住外来人口向郊区集聚的现状,北京应( ) A.大力发展以地铁为主的公共交通 B.将更多的企事业单位搬至郊区C.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商品房价格 D.在中心城区新建更多的商品房
为调控外来人口,北京下列产业中,适宜向相邻的河北转移的是( )
A.知识型、服务型产业 B.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
C.污染较重的中小企业 D.运输量大的重化工企业
根据材料三,从城市化水平和速度两方面,找出 1980~2012 年北京和河北城市化进程
的差别: (4 分)
(三)
材料一:2018 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面积 17.5 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138.4 万人,城市化率达 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 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图 1 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 图 2 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C. 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 城镇的数量和规模
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总结呼包鄂榆城市群可协同发展的优势产业有 。(4 分)
从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城乡问题等角度,分析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的利弊。(6 分)
(四)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旱、忌渍,适宜在疏松深厚土壤中种植,阴雨天气容易使棉花产生病虫害。山东省地处温带季风区,棉纺工业起步于 1904 年,是建国后山东省迅速发展起来的传统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外。近年来,随着山东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部分企业迁出山东。2011 年 11 月,山东某企业与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签约落户麦盖提县工业园,标志着山东棉纺企业转移新疆工程正式启动。麦盖提县棉纺工业起步于本世纪初,近年来随着政府投资加大,棉纺工业发展迅速。
根据材料一,分析近年来山东省棉纺企业纷纷转移到新疆的主要原因是( )
A.棉花原料短缺 B.市场竞争加剧C.生产成本上升 D.仓储物流拥挤
麦盖提县工业园吸引山东省棉纺企业迁入,主要是由于该县( )
A.政府大力支持 B.距交通干线近 C.棉布消费量大 D.加工技术先进
材料二:新疆拥有 166 万平方公里区域面积,2300 万左右的人口,“三山夹两盆”典型的地形,形成了南、北、东的三大主力产区。新疆南部产区纬度较低,光照条件好,受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供给,是每年第一个进入收获期的棉田,新疆北部产区的棉花成熟期虽稍晚一些,但采棉机械化比例高达 80%,而新疆东部产区盛产质地细腻的陆地棉以及独具新疆特色的“棉中极品”一长绒棉,是我国唯一一处长绒棉的生产地。但其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对新疆棉纺织业的发展起到限制作用。
新疆气候、地形与棉花分布图
近年来新疆棉纺工业发展迅速,得益于该县棉花( )
A. 采摘时间较早 B.高产优质廉价 C. 品种多种多样 D.种植耗水较少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与山东所处的季风区相比,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8 分)
针对新疆棉花产业的现状,你能为新疆棉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吗?(8
分)
材料三:“南果北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目前随着农业设施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等水果不断在京津冀鲁和新疆等地种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 全球气候变暖 B. 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C. 国家政策的支持 D.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与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相比,在京津冀发展“南果北种”产业园的优势是()
A. 光热充足 B. 土地廉价 C. 接近市场 D. 空气质量好
(五)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广州市依托制造业起步发展,在中心城区形成一定规模 的工业区,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等,逐渐融入城镇生活。2008 年起,广州市陆续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中心城区的海珠区将“都市型工业” 作为发展的重点。“都市型工业”主要以信息流、物流、人才流等资源为依托,发展高端制 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
将中心城区的工业企业迁至郊区的目的主要是( )
A.减小居民通勤距离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调整地区产业结构 D.提高城区居民收入
以下产业类型中,最符合“都市型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纺织服装 B.石油化工 C.工程机械 D.人工智能
新时代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②提高教育经费比重,扩大城镇教育规模
③城乡统筹,加强就业培训 ④提高城市落户门槛,加强户籍管理
⑤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材料二:目前我国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努力使之成为世界一流湾区。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湾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一般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创新经济演变。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世界 500 强企业
总部约有 20 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多。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简图
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是( )
A.地狭人稠,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紧缺且素质低C.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 D.教育和科技发展滞后
香港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有( )
①借助港珠澳大桥,加强与珠海和澳门的联系
②以加工制造业为支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③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与区内城市协同发展
④发挥港口优势,带动大湾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积极影响有( )
①提高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竞争力 ②提高粤港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地位
③加强粤港澳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 ④有利于香港和澳门的独立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相比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更易建立区域统一大市场的有利条件是( )
A.行政管辖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 C.风俗习惯差异 D.人口规模结构
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粤港澳大湾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