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9讲 群落及其演替(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9讲 群落及其演替(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3 14:5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39讲 群落及其演替
高三生物总复习课件-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图解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基础·精细梳理
名师解读
①一般来说,热带地区群落的物种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物种丰富。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反之越少。
②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③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2.常见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精细梳理
名师解读 易混种间关系的区分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精细梳理
提醒 ①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种间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籽粒,而牛吃玉米秸秆。
②一般情况下,捕食者不会将被捕食者全部捕获;寄生生物一般会给宿主造成一定伤害,但不立即导致宿主死亡。
1.(2023·湖南衡阳联考)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群数量均先增大后减小
B.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其中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C.甲、乙两种群为种间竞争关系,从第四年开始乙种群占优势
D.甲、乙两种群可分别代表草原中的兔子和牛,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种间竞争关系
【考向1】结合种间关系及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年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 1.30 1.35 1.10 0.95 0.65 0.33 0
2.(2023·北京丰台区模拟)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
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种间竞争关系
C.图乙中Ⅱ生物对Ⅰ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竞争并存,后期Ⅲ的种内竞争加剧
【考向1】结合种间关系及判断,考查科学思维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跳出题海
3.群落的空间结构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精细梳理
名师解读
①“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
②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1.生态鱼塘为游客提供了垂钓娱乐、陶冶情操的美景。鱼塘中的鲢鱼、草鱼、鲤鱼分别生活在水体的上层、中层和下层,这体现了群落结构存在___________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情境推理·探究
不同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
垂直分层
3.(多选)(2022·辽宁模拟)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群落外貌和物种组成也不相同,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生活在草原群落中的生物都不能生活在森林里
B.同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都能适应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因此不存在种间竞争
C.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D.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别与它们各自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考向2】围绕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4.下图表示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
类群,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
垂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影响鸟类分层的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向2】围绕群落的组成及空间结构,考查生命观念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不是
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光照强度、光质(波长)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4.群落的季节性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精细梳理
5.生态位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精细梳理
2.生态位宽度是指某一物种在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对生态因子的利用状况,下图为不同干扰强度下传粉昆虫优势类群的生态位宽度。
据图可知,从人为中度干扰强度到重度干扰强
度,影响最大的是哪一优势类群?蠓科对环境
的适应能力非常强,请结合图示进行解释。
提示 蚤蝇科;各程度干扰强度下蠓科生态位都较大,而生态位又可反映某一物种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适应能力。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情境推理·探究
3.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以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证实竞争排斥原理,请你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及预测结果。
提示 设计思路:将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其存活情况。
预测结果: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情境推理·探究
5.(2023·山东烟台调研)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与相关种群、栖息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出现重叠现象
B.同一环境中的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常常会由于食物或生活资源而发生种间竞争
C.生态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D.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某种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会随之改变
【考向3】生态位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典例·精心深研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基础·精细梳理
1.实验原理
(1)许多土壤动物(鼠妇、蚯蚓、蜈蚣等)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统计方法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基础·精细梳理
2.实验步骤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基础·精细梳理
2.实验步骤
名师解读
常见的四种调查方法
①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法”。
②调查某种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或昆虫卵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③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标记重捕法”。
④研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抽样检测法”。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基础·精细梳理
3.取样器取样法误差归纳
(1)未能给予最适“诱捕”条件,即未能充分利用土壤动物“趋湿”“避光”“避热”特性,如未打开电灯可导致诱捕到的动物个体减少。
(2)未做到土壤类型、取样时间、土层深度保持一致而导致计数误差。
(3)对“不知名”的动物不予计数而导致误差(正确做法是记为“待鉴定××”,并记下其特征。)
1.(2023·广东珠海调研)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形成的林冠层空隙,称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生物群落中,林窗下与林下枯落物层及不同深度土壤中小动物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光照仅影响森林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B.林窗下和林下土壤小动物种类数均随
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据图可知,林窗下和林下不同层次的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不同
D.林窗下和林下0~5 cm土层中小动物的丰富度通常最高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典例·精心深研
2.(多选)(2023·山东泰安质检)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作物农田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剂(生物农药)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数量以及种类,常采用取样
器取样法进行调查
B.在0~20 cm土壤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
C.在0~20 cm土壤中,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生物防治
D.在>20 cm土壤中,图示三种防治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
考点二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典例·精心深研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1.群落的主要类型 
分类依据: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2.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2)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名师解读
①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苔藓能取代地衣的原因是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取代了地衣。
②群落演替时,不同种群间主要是优势取代,在森林阶段能找到地衣、苔藓等其他植物。
③演替最终不一定能形成森林。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基础·精细梳理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已具备该条件,而从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较长的时间
2.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但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情境推理·探究
3.下图表示甲、乙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____________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替最终都能形成森林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应属于初生演替;乙群落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情境推理·探究
初生、次生
不一定
演替最终能否形成森林取决于所处地域的气候等条件,如干旱地区或冻土地带很难演替到森林阶段
1.(2021·全国甲卷,6)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
B.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
【考向1】结合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判断,考查生命观念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典例·精心深研
2.(2023·河南名校联盟模拟)下列关于群落演替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B.初生演替中灌木阶段比草本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C.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
D.群落中优势物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
【考向1】结合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判断,考查生命观念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典例·精心深研
“三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典例·精心深研
跳出题海
4.(2023·湖南雅礼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作群落的演替。演替过程中会出现优势种(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上最多、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及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初生演替较次生演替经历的阶段多,时间长、演替速度比较慢
B.演替过程中,上一阶段的优势种都会在下一演替阶段消失
C.建群种一般为优势种,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
【考向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考点三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群落的演替
典例·精心深研
1.(2022·全国乙卷,5)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物从上到下可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关 ⑤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⑥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形成是由动物种类决定的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③④⑤⑥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2.(2020·海南卷,2)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
B.与草本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加复杂
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
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
有关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3.(2021·山东卷,10)某种螺可以捕食多种藻类,但捕食喜好不同。L、M两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乙、丙三种藻,L中不放螺,M中放100只螺。一段时间后,将M中的螺全部移入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螺捕食藻类的喜好为甲藻>乙藻>丙藻
B.三种藻的竞争能力为乙藻>甲藻>丙藻
C.图示L中使乙藻数量在峰值后下降的
主要种间关系是竞争
D.甲、乙、丙藻和螺构成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4.(2020·江苏卷,15)“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B.采用五点取样法能精确调查荷塘中蜻蜓目昆虫的种类数
C.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
D.影响荷塘中“鸥鹭”等鸟类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人类活动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5.(2021·全国乙卷,30)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两种动物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
有限的
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大草履虫处于劣势直至消亡
(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
(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
(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温真题 经典再现
1
2
3
4
5
时间或位置
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于同一环境中,若进化出新的资源利用方式便可共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