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31 21: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民族独立第15课 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同学自学课本76页“正文”,概括其主要内容:一、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背景:a.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
c.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同学自学课本77页“正文”,概括其主要内容:一、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1、背景:a.毛泽东向世界宣告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
c.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和孤立政策。 2、提出、完善和意义同学自学课本78页“正文”,概括其主要内容: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时间:
地点:
会议主题:
性质: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的贡献: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同——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
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根据这段话,你能说出“求同存异”的“同”和“异”各指什么吗? 周恩来总理在建国之初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加强了周边国家的联系;出席日内瓦会议,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他还促成万隆会议的圆满结束,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外交政策巨大成就国际地位提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课堂小结想一下“求同存异”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存在什么道理?
兴趣作业“求同存异”实际上包含了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的内涵。 谢谢!再见!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新中国成立初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17个国家 1.苏联 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波兰人民共和国 8.蒙古人民共和国 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2.印度共和国 13.瑞典王国 14.丹麦王国 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6.瑞士联邦 17.芬兰共和国国
美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面对着当时对中国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