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一中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 12 月月考高二化学科试卷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2 分)
一、单选题(共 12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4 分)
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 HCl的气流中加热 MgCl2 6H2O制备无水MgCl2
B.一定条件下,当反应 2NO2 N2O4达到平衡后,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加深
C.通过饱和 NaHCO3溶液洗气的方法除去 CO2气体中混有的 SO2
D.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稀盐酸洗涤 AgCl沉淀,后者 AgCl损失少
2.下列有机反应中,C-H键未发生断裂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
B.溴乙烷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中加热
C.乙醇与溴化氢加热条件下反应
D.苯酚与甲醛在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反应
3.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 13 1 2 .由水电离出的 c H 1 10 mol L 的溶液中:Cu 、Mg2 、NO 2 3、SO4
B.0.1mol L 1FeCl 2 3溶液中:Fe 、NH
4、SCN 、SO
2
4
C pH 1 2 . 的溶液中:Na 、K 、MnO4、SO3
D.澄清溶液中:Cu2 、Al3 、ClO 、Cl
4.某届奥运会上,有个别运动员因服用兴奋剂被取消参赛资格。如图是检测出兴奋剂的某种同系物 X的结
构,下列关于 X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olX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 4molNaOH
B.X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可证明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试卷第 1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C.1molX与足量的饱和溴水反应,最多消耗 4molBr2
D.X可与NaHCO3溶液作用产生气泡
5.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精炼铜时,若阴极析出 3.2 g铜,则阳极失电子数大于 0.1NA
B.25℃时,pH=13的 1 LBa(OH)2溶液中含有的 OH 数目为 0.1NA
C.0.1 mol O2与 0.2 mol NO充分反应得到气体分子数为 0.2NA
D.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消耗 11.2 L气体,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 0.1NA
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与结论有错误的是
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项
A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适量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H2CO3 H2SiO3
用 pH计测同温同浓度的MgCl2和CuCl2溶液
B pH MgCl 2 pH CuCl 2 金属性:Mg Cu
的 pH
向足量含有KSCN的FeBr2溶液中滴加 2滴氯
C 溶液变血红色 还原性:Fe2 Br
水
D 用坩埚加热AlCl3 6H2O 有水气冒出 生成无水AlCl3
A.A B.B C.C D.D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NaHCO3溶液的水解:HCO3-+H2O CO32-+H3O+
B 2+ .向Ca ClO 2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Ca +3ClO +H2O+SO 2=Cl +CaSO4 +2HClO
C Al SO 3+ 2 .向 2 4 3溶液中滴加 Na2CO3溶液: 2Al +3CO 3 =Al 2 CO 3 3
D.向 CaCl 2+2溶液中通入 CO2:Ca +H2O+CO2=CaCO3 +2H
+
8.1941年,我国科学家侯德榜结合地域条件改进索尔维制碱法,提出纯碱与铵肥(NH4Cl)的联合生产工艺,
后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 2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已知:侯氏制碱法总反应: 2NaCl CO 2 2NH 3 H 2O Na 2CO 3 2NH 4Cl
索尔维制碱法总反应: 2NaCl CaCO 3 Na 2CO 3 CaCl 2 (CaCl2作为废液排放)
A.气体 1、气体 2均为 CO2
B .溶液 2中,含碳微粒主要是HCO3
C.侯氏制碱法和索尔维制碱法中原料 NaCl的原子利用率相同
D.盐析池中加入 NaCl,c(Cl-)增大,NH4Cl(s) NH4+(aq)+Cl-(aq)的平衡逆向移动,NH4Cl析出
9.“太阳水”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由三个电极组成,其中 a为TiO2电极,b为 Pt电极,c为WO3电极,
电解质溶液为 pH=3的Li2SO4 H2SO4溶液。锂离子交换膜将装置分为 A、B两个区,A区与大气相通,B
区为封闭体系并有N2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用导线连接 a、c,则 a电极附近 pH增大
B .若用导线连接 a、c,则 c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HxWO3 xe WO3 xH
C .若用导线连接 b、c,则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2H2O 4e 4OH
D.若用导线连接 b、c,当 1mol O2参与 b电极反应时,有 4mol Li 进入 A区
10.向体积均为 1L的两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2molX发生反应 2X(g) Y(g),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
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试卷第 3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a和 c点 X的转化率相等
C.甲容器中温度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D 0-ts 1 1. 内,乙容器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vY 1/ 2t mol L s
11.已知 HX、HY均为一元酸,室温下用0.1000mol L 1NaOH溶液分别滴定 20.00mL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HX、HY溶液时的滴定曲线如下。已知强碱弱酸盐呈碱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20
B.NaOH溶液滴定 HY溶液时,选用甲基橙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误差更小
C.图中 B、D 两点对应的溶液中存在 c X c Y
D.HY 5的电离平衡常数K HY 10
12.常温下,用 AgNO3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 0.01mol·L 1的 KCl、K2C2O4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
2- 2-
如图所示(不考虑C2O4 的水解)。Xn 表示 Cl 或C2O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卷第 4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A.Ksp(Ag2C2O4)的数量级为 10 7
B.N点表示 AgCl的不饱和溶液
C 2-.向 c(Cl )=c(C2O4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 AgNO3溶液时,先生成 Ag2C2O4沉淀
D Ag 2-.常温下, 2C2O4(s)+2Cl (aq) 2AgCl(s)+C O 9.042 4 (aq)的平衡常数为 10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填空题
13.镍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以某地红土镍矿(主要成分 NiO、MgO、Al2O3、SiO2和铁的氧化
物)为原料,采用酸溶法制取NiSO4和MgSO4 7H 2O ,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常温下,NiSO4易溶于水,Ni OH 和 NiOOH 不溶于水;Ksp Ni OH 1.0 10
15
2 2 。
②在上述流程中,某些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 pH如下:
沉淀物 Ni OH Fe OH 2 Fe OH 3 Al OH Mg OH2 3 2
开始沉淀时的 pH 7.1 7.6 2.7 3.4 9.2
沉淀完全( c 1 10 5mol L 1 )时的 pH 9.0 9.6 3.2 4.7 11.1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需将矿样研磨的目的是 ,“滤渣 1”的成分 (填化学式)。
(2)“滤液 1”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 (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
(3)操作 II为达到实验目的,由表中的数据判断通入NH3调节溶液 pH的范围是 。
试卷第 5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4)“滤液 1”中是否存在Fe3 ,可用 检验。
(5)“沉镍”中 pH调为 8.5,则滤液中Ni2 的浓度为 mol L 1。
(6)操作 V是 、过滤、洗涤。
(7)NiSO4在碱性溶液中用 NaClO氧化,可制得碱性镍镉电池电极材料 NiOOH,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14.氢能源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氢气的制备和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1)已知部分共价键的键能与热化学方程式信息如下表:
共价键 H-H H-O
键能/(kJ·mol-1) 436 463
热化学方程式 2H2O g =2H2 g +O2 g ΔH=+482kJ mol 1
则O g = 1 O2 g 的 H为 。2
(2)氢气可通过水煤气法获得,反应为 CO(g)+H2O(g) CO2(g)+H2(g)。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气比
n CO :n H 2O 不同,测得平衡时某反应物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①图中表示的是 (填“CO”或“H2O”)的平衡转化率。A点对应进气比时,另一原料(“CO”或“H2O”)
对应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
②计算该温度下,反应 CO(g)+H2O(g) CO2(g)+H2O(g)的平衡常数 K= 。
③计算该温度下,当 n CO :n H2O =0.2时,图中对应物质的转化率为 (用分数表示)。
(3)利用 H2和 CO2催化合成 CH4的反应:CO2(g)+4H2(g) CH4 g +2H2O g ΔH 165kJ mol 1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2v H2 =v H2O 正 逆 B.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试卷第 6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C.恒温恒压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不再变化 D.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保持不变
②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定比例 H2和 CO2分别通过装有甲、乙两种催化剂的反应器发生上述反应,反应
相同时间,测得 CO2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Ⅰ.CO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
Ⅱ.温度高于 380℃,用乙作催化剂,CO2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原因是 。
15.氢化阿托醛(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合成路线如下:
(1)氢化阿托醛被氧化后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在合成路线上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② ,③ 。
(3)反应④发生的条件是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5)1mol氢化阿托醛最多可和 mol氢气加成,1mol氢化阿托醛发生银镜反应可生成 molAg。
(6)D有多种同分异构体,能满足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使 FeCl3溶液显紫色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
16.Ⅰ.某学生用0.2000 mol L 1的标准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 0.2000 mol L 1的标准 NaOH 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录读数;
②量取 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 2~3滴酚酞试液;
⑤用标准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 2~3次。
试卷第 7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 (填编号),该步骤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下列操作会导致上述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滴定达到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内液面读数
B.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开始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干燥就装入盐酸待测液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Ⅱ.乙二酸俗名草酸,下面是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酸晶体(H2C2O4 xH2O )进行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请
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该组同学的研究课题是: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 xH2O )中的 x值。
通过查阅资料和网络查寻得,草酸易溶于水,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 4溶液进行滴定:
2MnO + 2+4+5H2C2O4+6H =2Mn +10CO2 8H2O
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滴定的方法测定 x值
①称取 1.260g纯草酸晶体,将其制成 100.00 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 25.00 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用浓度为 0.1000 mol L 1的KMnO 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记录消耗体积。
(3)滴定时,将酸性KMnO 4标准液装在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4)滴定时,左手操作滴定管,右手轻轻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 。
(5)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
(6)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学习小组共进行 3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试卷第 8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
待测液/mL V0 KMnO4 / mL V1 KMnO4 / mL
25.00 0.00 9.95
25.00 1.05 11.10
25.00 0.50 13.50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消耗的KMnO 4溶液体积为 mL,该“一定质量”草酸晶体中含 n(H2C2O4)=
mol。
讨论:
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 x值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滴定时所用的酸性KMnO 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 x值会 。
试卷第 9页,共 9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三明一中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 12 月月考高二化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B 6.D 7.B 8.D 9.D 10.B 11.D 12.D
13.(共 14分)
(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2分) SiO2(1分)
(2)2Fe2 H 3 2O2 2H 2Fe 2H2O(2分) (3)4.7~7.1(2分)
(4)KSCN(硫氰化钾)溶液(1分) (5)1 10 4(2分) (6)蒸发浓缩、冷却结晶(2分)
(7)2Ni2 4OH ClO Cl 2NiOOH H O2 (2分)
14.(共 13分)(1)-299kJ/mol(2分)
1 5
(2) CO (1分) (2分) 1 (2分) (2分)
3 6
(3) CD (2分) 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1分)
温度高于 380℃,催化剂失效(1分)
15. (共 11分)(1)羧基 (1分) (2) 消去反应(1分) 加成反应 (1
分)
(3)NaOH水溶液,加热 (2分)
(4) +NaOH 醇 +NaCl+H2O (2分)
(5) 4 (1分) 2 (1分) (6) 6(2分)
16.(共 14分)(1) ①;(1分) 偏大;(1分)
(2)BD(2分) (3)甲;(1分)
(4)眼睛注视锥形瓶内颜色变化;(2分)
(5)滴加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将有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2分)
(6) 10.00;(1分) 0.01; 偏大; (1分) 偏小;(1分)
答案第 1页,共 1页
{#{QQABSYQUggCoABBAARgCAQVICEKQkBGAAAoOAAAMsAABQ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