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贡献。第一部分
基础篇----知识落实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
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分解原子能技术 知识线索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当原子弹从潘多拉魔盒里跳出来后,爱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与痛苦之中,自认一生最大错误就是建议造原子弹。他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枚原子弹,这是爆炸瞬间在数千英尺高空腾起的巨大的蘑菇云。1964年10月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 中程导弹 中远程导弹 洲际导弹中国导弹部队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子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我在美国呆了二十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作准备,为了回到祖国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自主学习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1 号”发射成功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64.61964.101966.10
1967.61970.41975.11两弹一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议一议总结之窗 为什么中国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飞天梦想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一个美好愿望这一愿望终于在刚刚到来的21世纪之初得以实现。“航天英雄” 杨利伟 “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英雄航天员”聂海胜“航天功勋奖章”景海鹏“航天英雄”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英雄航天员”刘伯明举步量天“航天英雄”翟志刚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神舟”号飞船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神舟”号飞船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画面没有一点悦目之处,干枯的土地,一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一只紧盯着这个孩子、急不可耐要扑向“猎物”的老鹰。恺文·卡特用一张照片向人们展示了整个非洲的绝望。它获得了1994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摄影奖。1993年,卡特到北部边界去拍摄苏丹的饥荒。当飞机一降落在伊阿德村,卡特马上着手拍摄那些饥民。为了让自己从成堆的快要饿死的人的悲惨景象中放松一下,他走进了灌木丛。这时他听到了一声微弱的哭泣,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食品发放中心爬行。正当他蹲下来拍照时,一只秃鹫落在镜头里面。卡特小心翼翼地选好角度,尽可能不让那只秃鹫受惊。后来他说,他在那儿等了20分钟,希望那只秃鹫能展开翅膀。拍完照片后,卡特赶走了秃鹫。注视着小女孩继续蹒跚而行。然后坐在树下,点起一支烟,念着上帝的名字放声恸哭。这是巴西著名摄影记者塞巴斯蒂奥·萨尔加多1984年拍摄的,曾获1985年奥斯卡.巴拉克奖。在埃塞俄比亚难民营里,饥民们挤在牢房一样的大棚子里,望着脚前的空罐子……骨瘦如柴的孩子在妈妈胸前掏着什么,但妈妈什么也不能给他……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在2004年8月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有8.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世界粮食问题中国是人口超级大国,国外曾有人质疑:“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出现,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现在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农民为什么要这么说?“东方魔稻”1973年-南优二号
超级杂交稻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杂交水稻之父” 。“东方魔稻”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
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
历经坎坷时,他矢志不渝
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袁隆平的评语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东方魔稻”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重大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三、“银河”系列计算机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000年中国研制出曙光3000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速度是每秒4032亿次。 在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宽敞明亮的机房里,矗立着一个红黄两色相间的大机柜。这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达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1997 年“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1亿。第二部分
能力篇—问题探究重点把握知识间的比较、联系、归纳问题一 16—18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状况如何?
问题 二 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 三 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又如何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结果怎样?封建制度压制了创新,束缚了科技发展。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结果是促进了我国近代科技的发展,但仍处于落后地位。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仍处于世界前列,但没有产生现代科学。 问题探究一第一次科技革命完成前后,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顾 :前两次科技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第二次科技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积极对外扩张,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原来已经受伤的祖国更加支离破碎。在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科技史上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建国后,我国的科学技术却发生了飞跃呢? 材料一 :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近代科学。而中国在16—18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整个近代时期中国的科学技术严重落后于西方。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却先后在原子能、火箭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结论:国家独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问题探究二材料二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结论 1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我国科技发展。结论 2 :广大科技工作者努力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结论 3 :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三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结论:党和政府重视科技,为科技发展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你认为科技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问题探究三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文革”: 改革开放:未来…… 中国科技发展简史灿烂辉煌近乎停滞新的起点遭受重创 迎来春天 值得期待 请试着用一个四个字的词语,概括中国每个阶梯科技发展的特征:前后照应三、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状况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二、科教兴国。四、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第三部分
巩固篇---模拟训练要求:认真审题,把握方向;
学以致用,逐项分解。 巩固与训练1.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巩固与训练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最能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
A.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B.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上天
C.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D.“星火计划”和“211工程启动”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但当时决策层对于是否立即试爆有分歧。“早试”会使中国锋芒毕露,“晚试”的目的是避开锋芒,以赢得更多韬光养晦、发展国内工农业生产的时间。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毛主席权衡再三,决定:既然原子弹是用来吓人的,就要早响。
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在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害怕?”
随后,美国总统果然向全世界作了一个很温和的电视讲话。在讲话中,美国总统只是抱怨中国政府不该把本应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钱用于发展核武器,并破坏了世界环境等。 巩固与训练(1) 1964年的中美关系处于什么状态?当时的国际形势怎么样?
(2)知道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后,美国总统为什么会怒不可遏?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有没有通过发展核武器赢得韬光养晦的发展国内工农业的时间?(1) 1964年的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当时的国际形势是美苏对抗,中苏关系破裂,中美敌对。
(2)因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打破了美苏两大国的核垄断。中国发展核武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向全世界特别是两个超级大国展示了国防力量,为以后的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课堂小结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