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接受挑战,把握机遇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黎巴嫩]纪伯伦 冰心译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
上面这首诗,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选择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两到三句诗,作为基础确定立意,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网上热议“舒适圈”这一话题。所谓舒适圈是形容人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在圈内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感到轻松自在。
于是,有人认为,人处在舒适圈内,有安全感,避免了不必要的挑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潜能,不断成长。但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接受新的挑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身潜能,不断成长……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法国作家雨果说:“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哲学家乔治·巴顿说:“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美国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则在演讲中说:“挑战无处不在!”
请以“挑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曼德拉在自传《漫漫自由路》中写道:“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84岁时,曼德拉在南非举办个人画展展示自己的监狱生涯,他说道:“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以实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答案
1.例文:
接受挑战,把握机遇
读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有两个句子深深震撼了我,一个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一个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这两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弱点,也包括我。
当机会出现在你面前,你不是不知道这是个机会,你不敢把握它,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你不敢挑战。我们都习惯于选择那些简单易做的事,而忘了,不断挑战自我,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才可能在机会到来时牢牢抓住。接受挑战,把握机遇,生命的境界才能不断提升。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美国作家海伦凯勒也说过:“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只有挑战生命的旋涡,才能收获成长。
在《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在“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的暴风雨中,去寻找走散的鸭子,脸被芦苇叶划破,脚被芦苇茬戳破,最后鸭子找到了,他却在芦苇荡中迷了路,眼看天要黑了,大声呼喊父亲,父亲又听不见。但正是经历了这样的磨难,杜小康才变得坚强。生活绝非一帆风顺,干事创业更要经历重重磨难,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了一千多次,巴尔扎克写作是为了还债,俞敏洪参加了3次高考才考入北大,马云经历多次创业失败后才有了阿里巴巴。人生最重要的是在选择“难”“易”时不要退缩,而是要勇敢地驾驶生命之舟劈波斩浪,勇敢接受命运的挑战,让它化为生命的营养,让内心变得坚强。
只有把握稍纵即逝的机遇,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历览前贤,在机遇面前,哪一位不是毫不手软,紧紧抓住?湖北襄阳,卧龙岗上,茅草庐中,羽扇纶巾的青年儒生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若非得刘皇叔三顾草庐,把握住机遇,诸葛孔明岂不是终生“苟全性命于乱世”?又岂能有隆中之对、联孙抗曹、三足鼎立之势?孔明自非池中之物,遇“风云”机遇自然扶摇直上飞龙在天。遥想,姜尚渭水之滨直钩垂钓,如未遇上求贤若渴的文王,岂不要老死川泽,如何助武王成万世之伟业?蔺相如渑池之会,如非遇上百般刁难的秦王,又岂能不卑不亢、力挽狂澜,成一世之名臣?毛遂寄人篱下身为门客,如非主人临危,又岂能自荐并脱颖而出?可叹,机遇如斯!在下次可以上升时,千万不要选择谦让,牢牢把握住面前的机遇,才可能让生命的档次有所提升。
生命不是在空调屋中喝冷饮,不是在剧场中看演出,而是在烈日下的奔跑,在暴雨中的呐喊。这样,你才能从遭遇中汲取营养,从经历中收获成长。只有勇敢地掌好生命之舵,穿越生命之河,才能记取无数花香。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当今之世,风云多变,挑战随时存在,机遇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纪伯伦的《我的心曾悲伤七次》,让我明白了,接受挑战,把握机遇,铸就人生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是纪伯伦以 “自己的灵魂”为名,看穿人性所共有弱点的一首诗。诗句简单有力发人深省,督促人们拥有更高的精神境界,呼吁人们涤荡自己的灵魂,唾弃丑恶,追求高尚。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却谦让的时候。
——面对更高的目标,本可以大胆去争取,却故作谦卑以至于丧失了机会。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不应该嘲讽弱者,而应该给予同情关爱。被他人影响时,不应该选择同流合污,而应该坚持自我。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遇事不应该选择舒适和安逸,而应该接受挑战,迎难而上。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遇事不应该借别人的错误宽慰自己,找借口为自己开脱,逃避失败和责任,而应该正视和反思自己的错误。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在困境中不应该软弱退缩,安于现状,觉得自己是坚忍。应该学会正视自己的弱小,学会真正的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中之一。
——人性都有弱点,但人们总是鄙视别人的弱点却发现不了自身也有这些弱点。应该正视自己的弱点。
第七次是当她唱一首颂歌的时候,自己相信这是一种美德。
——不应该将奉承赞美与虚伪视为美德。应该追求真实。
写作时还要注意任务要求:选择两到三句诗,合理引用,写一篇读后感。
【立意】1.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错误、软弱,认可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2.接受挑战,大胆争取;
3.追求真实,摈弃虚伪;
4.面对坏的影响,反躬自省,不同流合污;
5.不甘于平凡,努力争取。
【素材】1. 正确认识自己,不要听别人如何评说,别人对你的了解只是片面的,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你知道自己的哪些方面有能力,有特长,有实力。纪伯伦曾讲了一个狐狸觅食的故事。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做午餐呢!”整个上午,他奔波着,寻找骆驼。但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的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狐狸之所以犯了两次相同的错误,与它选择“晨曦”和“正午的阳光”作为镜子有关。晨曦不负责任地拉长了它的身影,使它错误地认为自己就是万兽之王,并且力大无穷无所不能;而正午的阳光又让它对着自己缩小了的身影忍不住妄自菲薄。
2. 摒弃面具,追求真诚。做到了,你也许可以从生活的漩涡中被解救出来。顾城曾经说过,我想在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纯真。这相当于说,撕下面具,让所有习惯虚伪的心灵,都习惯纯真。安徒生是全丹麦最丑的男人,姑娘们说:“他是一根连小鸟都不愿在上面栖息的树干。”但他没戴面具,所以他写出了最美的童话。原来不戴面具可以让美诞生于丑。
3. 放弃努力,无异于束手就擒。有些事物的发生,有突发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但不表示人对事物的发展进程,就毫无作为。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曾写道,人实在太渺小了,但他仍然可以拿起锄头随意改变一棵草的命运。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以后,经过封城等一系列措施之后,新冠病毒不是被我们狠狠地摁下去了嘛。面对疫情的突然爆发,倘若我们也像个别国家无为而治,后果不堪设想。即使面对偶发事件,我们依然可以有所行动。放弃努力是一种束手就擒的错误做法。
2.例文:
跳出舒适圈
“舒适圈”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我们感到轻松、自在的地方。人们一旦踏出舒适圈,陌生的变化和挑战会使人们不适,但长期待在舒适圈会阻碍人们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跳出舒适圈。
熟悉的环境,惯性的运作,没有了挑战,就会懒于改变、安于现状,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等都会下降。就像温室的花朵,赶走了狼的羊群,温水里煮的青蛙,生活中的妈宝们,他们在安逸环境里生长,麻痹意识,削弱抗争力,当灾难来临时,已丧失了求生的能力。从自然界到人类,无不证明舒适圈提供的是一时的舒适,待久了终将走向消亡。
人生的旅途是一张没有退票、不可改签、不可预知终点的单程票。人们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化,但可以主宰自我成长。跳出舒适圈意味着打破习惯,扩大行为范围和适应范围,以求更大的范围内的舒适生活。我们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挑战现有非舒适圈,把它变成将来的舒适圈,实现自我成长。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都很好地证明了在非舒适圈得以成长,在舒适圈只有死路一条吗?在日寇的围追堵截下,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新中国的成立等事实,无不完美地诠释了在非舒适圈,才能开创自己的新天地。相反,清王朝沉溺在天朝上国的舒适圈中,被外敌用强舰利炮强行打开国门,则警示人们在舒适圈只有“死路”一条。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发展,都需要我们跳出舒适圈。
自立自强是跳出舒适圈的先决条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们如果没有自立自强意识和能力,即使圈子再舒适,也终将一事无成。在外人看来,有位誉满全球的父亲是多么幸运,然而,毕加索的女儿巴鲁玛却在十八岁时,毅然改了姓名,靠自己的本事闯荡江湖。巴鲁玛亲手撕破父亲美名营造的舒适圈,经过一番自强不息的努力,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服装、珠宝设计师。自立自强使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打破固化的舒适圈,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可见,自立自强不仅是人适应社会,在社会上立足的一个基本素质,更是跳出舒适圈的先决条件。
在这美好的时代,我们应跳出当下舒适圈,不断地提升自我,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对舒适圈进行了解释,材料第二段是人们对舒适圈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舒适圈让人有安全感,有利于不断成长;也有人认为人要勇于跳出舒适圈,接受挑战,激发潜能。从这两种观点来看,属于相对性的,并且都言之成理。
材料的重点是关于“舒适圈”这一话题的讨论,属于非观点型。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种观点都与“舒适”“成长”这两个关键词有关,可见材料本质上是探讨“舒适”与“成长”的关系。要明确出题者的意图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则在于第三个关键词“但”。“但”作为转折连词强调的是后者,由此可以产生三种看法,即赞同、反对或辩证的分析。从赞同的角度立意“跳出舒适圈”,从否定的角度立意“舒适圈是一个伪命题”,也可辩证的分析“舒适是相对的,提高自己才是目的”。综上分析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作即可。
关于这个方面的素材应该有很多,比如“温水煮青蛙”“非洲蝙蝠吸血毛驴”等,我们还可以从历史社会中找相应的素材,比如《伶官传序》中的相关例子、近几年的“佛系”“躺平”等。如果掌握较多的素材,我们可以安排成并列式或对比式的结构,用较多的有典型性的素材支撑,观点更有说服力。
在具体写作时,我们也可以这样安排,比如可以先谈什么是舒适圈;然后分析如果久处舒适圈会有什么样的弊端;最后可以给出打破舒适圈,挑战自我的一些方法等。这样的作文更有针对性,尤其是针对当今青年而言,指出其中能存在的心理或问题,然后给出解决的办法,实现作文的实用功能。
立意:
1.挑战当下,向往未来。
2.温情地生活,决绝地改变。
3.对自己狠心一些。
4.不逼不成人。
5.跳出舒适圈,向自己挑战。
3.
例文:
挑战无处不在
挑战是什么有人说:“挑战是一次马拉松。”有人说:“挑战是一次探险”。有人说:“挑战是一次旅游。”而挑战无处不在,挑战中也充满了兴趣与乐趣。
挑战看似陌生,而并不陌生。正如“磨难是弱者的绊脚石,确实强者的奠基石。”在我看过的名著《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也是一个这样人。如果他没有离开家,如果他只按照父亲的安排制作一些日常琐事,那么他的人生也不会这么精彩,那么在他的眼中只会有金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他也不会捍卫自己的家园,但是鲁宾逊却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虽然他一次次的遇到困难,有一段日子还曾被当过奴隶,可是他勇于挑战,勇于挑战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我们应学会奋斗,有一个理想,就像郑板桥所写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石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中所说的竹子是多么的有理想,一心向上钻,早日长得高大威猛,他为了自己长得更加高大威猛,他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而我也应向珠子一样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地去奋斗,像竹子那样积极乐观,不怕困难,用于与困难做斗争。
人生的道路曲折而又漫长,在这条生命的道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坎坎坷坷,充满了挑战,在《老人与海》这部书中恰好可以体现这一点。人生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本身的限度,而老渔夫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一次次的超越他们,而老渔夫桑地亚哥这样的英雄,不论他的挑战的限度,成功还是失败,都值得我们敬重。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依据材料分析、整合、构思、表达的能力。这是一则概念型命题作文,写作此文的关键就是打开思路,而题目中的材料对我们打开思路有一定的帮助。雨果的话告诉我们,挑战是我们生命的常态;乔治 巴顿的话告诉我们,挑战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马克 扎克伯格的话告诉我们,人生处处都有挑战。这三种观点正好从三个角度对概念进行了阐释:挑战是什么,为什么要挑战,挑战怎么样。作文时,可以从一个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因为题目要求我们写作记叙文,因此,要注意利用细节描写表现对“挑战”的理解。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例文:
勇于挑战
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以实现!——曼德拉。
人要有勇于冒险、勇于挑战的精神,这种精神才会使科学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如故事所说,也许有许多人都认为小鸡很愚蠢,不懂装懂,但现在的世界就是缺少这种勇于冒险勇于挑战的人。
人们常常会说笨鸟先飞,我认为先飞的鸟才有虫子吃,后飞的反而会饿死。人不能只求现在的和平,而要勇于冒险、勇于挑战,即使知道不可能,也要尝试去挑战,只有这种精神才会使社会发展。人不能永远只安分于现状,也需要找找刺激的事来做,就如生物书中所说“用进废退”,人只有不断的冒险、挑战,才能提高自己、才能勇于创新,要是总安分于现状,就会不断退化。
拿破仑对他的士兵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的勇于挑战的精神。在一次次遭遇反法同盟时,他迎难而上,终于使他成为欧洲的霸主,成为了一头“荒野雄狮”。 要使这世界不断发展,就要勇气挑战、勇于冒险、勇于创新。中国有句老话:“胜者王侯败者寇”。很多人都在乎结果也有很多人把它当成人生信条。还有一句老话:“历史由胜利者书写。”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取胜,将会被人们遗忘。故曰:勇于挑战是胜利者的一把利剑。
勇于挑战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大胆质疑权威,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霍金在面对困境时依然凭着坚强的意志提出大爆炸理论;詹天佑在外国权威的嘲笑下仍能成功修建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坚守;钱学森面对大名鼎鼎的力学权威冯卡门先生时的捍卫真理、据理力争……这些都体现了勇于挑战能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
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亲力亲为,与科研人员一起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出现身体不适,也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难度高,任务重,时间短。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他曾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他完善了自我,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为社会作出了杰出贡献。
勇于挑战是胜利者的一把利剑,可以使你消灭一切艰难险阻。许多事情也是这样,如果被内心自己的想法牵绊,而不试试看,就会永远停在路的起点,但是如果相信自己,并且勇于挑战的话,也许成功的尽头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道题的材料部分由曼德拉的三句名言组成。
第一句“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阐述每一个生命都有可能碰到失败、困难和挫折,关键在于你能否超越自己,“再度升起”;
第二句“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世界人民分享的”说明,无论处境多么艰难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第三句“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以实现”揭示人生的真谛在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三句名言综合起来,实际上谈的是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实践和人生理想。一个人活在世上,如果没有梦想,就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必须具有乐观的态度,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唯有如此,一切才皆有可能。
写作时,最好把三个名句综合起来,展开论述,也可以以某一句为重点,深入挖掘,用多角度、多层次的发散思维,旁征博引,活用论据,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有创意的观点。
参考立意:(1)在逆境中奋起(2)艰难困苦,玉汝于成(3)梦想与行动(4)乐观、坚定地前行
参考素材:
(1)“当无情的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灶台,当别人的目光在叹息生命的悲哀,我固执地用双脚在琴键上按下‘相信未来’”。刘伟相信未来,他怀揣着梦想在生命的道路上向着未来挺进,他为着梦想付出行动:忍受着巨痛游泳,含着泪水练琴。泪水和汗水共同浇灌着他的梦想蓓蕾。终于,泪水与汗水幻化成一个个耀眼的奖牌和一曲曲优美的钢琴曲。当刘伟站在领奖台上,当美妙的乐曲流淌在他的脚下,我们都明白:为梦想付出行动成就了刘伟的精彩人生!
(2)美国著名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无疑就是梦想女神所最青睐的对象。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之前来到这里的人都在意识到获救无望之后成为死神的奴隶。安迪却不一样,在无数次为清白抗争却无济于事之后,他渴望自由的心依旧不改,总梦想有一天重获自由。于是,他付出了整整19年的行动来挖通道,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重获自由,获得心灵的救赎,实现了自由的梦想。19年,耗去了他生命最精彩的时段,也证明了行动与梦想同在的力量。
(3)丁磊说:“即使摔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在手中。”那一把沙子,是对梦想的执着,是行动的动力,是梦想成真的保证。林清玄说:“我要以全心来绽放,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全心绽放的过程就是付出行动的过程,是梦想成真的过程。
(4)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悲观,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悲观而导致惨败。
结构示例:①开头引用曼德拉的话语,引出自己的观点——勇于挑战,才能成功。②列举拿破仑、洛伦兹、詹天佑、罗阳等人的事例,论述在困境中不断挑战自我、突破人生极限的重要意义。③结尾处扣回材料,升华主旨。只要我们能勇于挑战,一切事情都会迎难而解,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