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30 06:4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莒县实验高中 付忠丽坚持、调整创新、探索俄国红场美国自由女神像第一篇章:选 择1917年,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获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呢?…第二篇章:探 索星空流水钢铁理论: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思考:马克思认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特点是什么?苏俄之局势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祖国的土地上盘踞着暴徒,我们的命运注定只有两种:不战胜,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苏俄革命诗人杰米扬.别德内依面包会有的,
一切都会有的。思考: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怎样的处境?外国武装干涉,
国内反革命叛乱经济严重匮乏一切为了前线余粮征集工业国有集中分配强制劳动战时共 产 主 义苏俄之对策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马克思  保家卫国材料一……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对策之结果1材料二: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通过的党纲(1919年)思考:(1)材料一中说的“功劳”是指什么呀?
(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对策之结果2“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
——《切温古尔》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思考:这两则材料体现了一中什么情绪?这说明了什么?不满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并引起政治经济危机。沉 思材料: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沉 思思考:材料中所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没有注意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想一想应对之策?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按劳分配允许自由贸易固定粮食税恢复私人生产1、具体内容不同
(生产关系的调整)2、过渡方式不同1、具体内容不同材料:1921年列宁又说:“……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苏联兴亡史》
必须再退,再后退,……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摘自《列宁全集》 对策分析思考:(1)结合材料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新经济政策的“新”在哪里?实质是什么?
(2)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什么启示?
实质:把商品、货币、市场等资本因素纳入到社会主义轨道上来启示: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新经济政策后农业生产恢复发展情况对策评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经济政策的评价。列宁,俄语的意思是西伯利亚的大河勒拿河 斯大林,俄语意思钢铁一场争论请分析: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怎样的?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布哈林:“我们的经济是为了消费者存在,而不是消费者为了经济存在。”斯大林:想要发展,必须集中所有的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限制资本主义体 系……PK形 成农业集体化工业化五年计划单一公有制、指令性计划、行政手段管理、高度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模式形成影响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   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从实践的效果上看,这种制度还是适应了苏联当时经济发展的,只是后期的固执坚持而导致模式僵化,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模式评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头两年计划的实施,在苏联已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绩,基本实现工业化,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模式评价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之比为1.85:1,即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则增长130%…… 农轻重比例还是严重失调,经济结构畸形发展,劳动者积极性不高。“他们假装他们在付给我们工资,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工人模式评价模式评价一个令人嗟叹的结局: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等,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计划委员会)的……” 计划破坏了苏联经济(2)斯大林模式里面还有那些因素会让经济发展失去活力?(1)这个笑话暗示了什么? 僵化的模式让苏联止步 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行政手段管理、农轻重比列失调……第三篇章:反 思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诞生保卫巩固僵化坚持方向、尊重规律、灵活政策、实事求是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 苏联“一五”计划之后,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一种崭新的资本主义模式诞生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改革的方向 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诞生,世界又前进了一大步。《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 借鉴发展才是硬道理!启示 “一切都决定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任何决定和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是相关联的。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没有最好的社会制度,只有合适的社会制度,而评判社会制度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生产力是否得到了发展。”
马克思小 结:随堂巩固1、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用有计划有组织的产品分配来代替贸易”。“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列宁的主张(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四月提纲》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BB 3、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4、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D5、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C课后作业: 运用自己掌握的材料,对斯大林体制进行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符合论文撰写格式;
(3)语言准确,层次清晰;
(4)观点鲜明,言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