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农业
同学们,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素菜、瓜果、鱼肉,做衣被的棉花,都是由哪个产业生产的?
农业包括哪些内容?
种植业
畜牧业
林业
渔业
地位:国民经济的基础
东北三江平原的小麦
在南方地区广种的水稻
内蒙古牧场机械化挤奶
洞庭湖渔业丰收
新疆的长绒棉
海南省的橡胶树
山东的苹果园
西南地区的林场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经济社会状况
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矿产
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
“气地水土矿”
“市交劳技政”
宜林则林
宜粮则粮
宜牧则牧
宜渔则渔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以下图片,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 )
练一练
下列农业生产做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B.青藏高原地区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C.山东丘陵地区大面积种植柑橘
D.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A
B
C
D
旧社会落后的农村和贫困的农民
01
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的国家
02
是世界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03
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茶树的国家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
中国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较快
中国稻谷、小麦产量
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高的东部地区,建设了大量的高产稳产农田;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培育了新的农业基地。
中国农业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还建立了许多出口创汇为主的农产品基地。
城郊农业是以城市为依托,适应城市市场需要,在城市郊区以鲜活农副产品为主的商品性农业。
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农业灌溉
农业机械化
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创新
农产品育种
储存、保鲜技术
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所培育的“超级杂交稻”,2011年试验田亩产已达到926.6千克。
而目前全球水稻平均亩产仅200千克左右。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为中国实现粮食
自给自足创造了条件,也为世界的粮食安
全做出了贡献。
超级杂交稻
(山东临沂中考)粮食问题涉及国家安全,为保证粮食安全,我国提出了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要求。据此回答(1)—(2)题。
(1)在农业用地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仍实现了多年连续增长,主要原因是( )
A.科技兴农,提高了粮食产量 B.人口增长,粮食需求量增加
C.围湖造田,增加了耕地面积 D.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量增加
(2)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保护耕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落实藏粮于技
③合理用地,实行土地休耕,提高土地生产力 ④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练一练
创汇农业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所生产的农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以水果、蔬菜、花卉、畜禽等农产品的外向型经营为重点,是重要的创汇农业基地。
新型农业
创汇农业
新型农业
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将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引导游客开展消遣性农事活动,如游览、垂钓、采摘水果和蔬菜。
新型农业
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侧重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议一议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时代已尘封于历史的记忆中!
是啊!即使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老百姓,现在也可以享受到一千多年前唐朝贵妃的“待遇”。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