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表达美好愿望。
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祝福新年大吉大利。
守岁
守岁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即点岁火、守岁火,从除夕夜一直守到新年的第一天。家人团聚在一起,整夜灯火通明,祈求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那么老北京是怎样过春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
读好文中的儿化音
杂拌儿 零七碎八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万象更新 间断 正月 白云观 分外
gēng jiàn
zhēng
guàn
fèn
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时间跨度大
热闹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腊八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泡腊八蒜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泡腊八蒜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小年在春节里的重要地位。
街上卖糖的人多
糖的形状有特点
吃糖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
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
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嗅觉
视觉
听觉
人们对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习俗的重视。
有什么不同?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会不会没有节日气氛呢?
这些人在干什么?
拜年
逛庙会
作者为什么分类写不同人群的活动,又重点写了小孩子逛庙会的场景?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活动是正月初一最突出的特点,而孩子们的活动最有意思,最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读读描写花灯的语句,作者写出了花灯的哪些特点。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数量多
种类多
作家语言表达十分丰富
快速默读课文哪些部分写得比较简略?哪些部分写的比较详细?
腊八
除夕
初一
腊月二十三
元宵节
正月初六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正月十九
主要:详写
次要:略写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