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二次月考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6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19:4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 2022 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下列液体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
A. 汗腺导管内的汗液 B. 胰管内的胰液 C. 小肠腔中的消化液 D. 淋巴管内的淋巴
2. 下列生理过程,不是在人体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
A. 丙酮酸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B. 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C.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 D. HCO3-等离子对血浆 pH的调节
3.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4. 下列关于神经冲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
B.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C. 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D. 内环境 K+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5. 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启动三条调节途径:①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 B细胞;②血糖作用于下丘
脑,通过兴奋迷走神经(参与内脏活动的调节)支配胰岛 B细胞;③兴奋的迷走神经促进相关胃
肠激素释放,这些激素作用于胰岛 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均增强了胰岛 B细胞的分泌活动
B.②和③均体现了神经细胞与内分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①和③调节胰岛素水平的方式均为体液调节
D. 血糖平衡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
6.人偏肺病毒(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道致病病毒,会使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医学工作者为探究药物 A对该病
的治疗作用,将生理状况相同的
健康小鼠均分为两组,先用相同
量的 hMPV感染两组小鼠,然后
向甲组注射生理盐水,向乙组注
射等量的药物 A溶液。一段时间
后测得两组小鼠体内抗体、吞噬
细胞和细胞毒性 T细胞增加的相
对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A. 药物 A能直接杀死 hMPV,具有对该病的治疗作用
B. 药物 A能显著提高吞噬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强对 hMPV的特异性识别
C. 药物 A也能提高抗体的数量,抗体与 hMPV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 细胞毒 T细胞可直接结合病毒并对其进行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7.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
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8.农业生产中常运用一些生物学原理,提高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生长素类似物培育的无子果实,果实细胞中染色体细胞数目加倍
B. 用一定浓度的 2,4-D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
C.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ɑ-淀粉酶
D. 利用较高浓度的 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单子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生长
9. 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志重捕法研究期间,种群最好没有迁入和迁出
B. 调查森林中乔木和灌木的种群密度,两者的样方大小必须一致
C. 标志重捕法必须保证所标记种群在整个调查区域内是均匀分布的
D. 进行湖泊中水禽的数量调查时,样方应设置在近岸浅水、水草丰富的区域
10.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抗利尿激素基因和水通道蛋白基因能旺盛表达
B. 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葡萄糖载体活性,有利于减缓糖尿病患病程度
C. 醛固酮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 Na+ ,有利于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
D. -肾小管对 HCO3 重吸收障碍,可使血浆 pH 上升,引起碱中毒
11.石蒜地下鳞茎的产量与鳞茎内淀粉的积累量
呈正相关。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蒜鳞茎产
量的影响,将适量赤霉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
唑的粉末分别溶于少量甲醇后用清水稀释,处理
长势相同的石蒜幼苗,鳞茎中合成淀粉的关键酶
AGPase的活性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多效唑通过增强AGPase活性直接参与细胞
代谢
B. 对照组应使用等量清水处理与实验组长势
相同的石蒜幼苗
C. 喷施赤霉素能促进石蒜植株的生长,提高鳞茎产量
D. 该实验设计遵循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12.研究表明,缺少运动可能会使人体内 Piezol蛋白失去活性,会降低肌肉中的毛细血管的密度,
使血液流动受限而活动变得困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iez01蛋白合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均发生在内环境中
B.肌肉组织中,CO2一般从毛细血管向组织液运输
2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C.血液流动受限会影响肌肉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D.组织液中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重新吸收回淋巴液
13. 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中达尔文实验和温特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图甲实验中单侧光强度和时间是无关变量,是否表现出向光性为因变量
B. 由图甲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尖端产生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生长
C. 图乙实验自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尖端接触,因变量为是否表现出向光性
D. 图乙实验证明了尖端能产生促进其下部生长的物质,并证实为吲哚乙酸
14.某人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意,未做任何处理,10 天后出现乏力、头痛、肌肉
酸痛,随着病情发展最终出现肌肉痉挛、喉头阻塞等症状,确诊为破伤风(病原体是破伤风杆菌)。
破伤风类毒素:此毒素是一种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神经毒,可使感染动物发生特征性强直症状。下
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右足底伤口小,说明只有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攻破
B.破伤风杆菌进入机体后,抗原呈递细胞会将其加工后呈递给辅助性 T细胞
C.细胞毒性 T细胞可裂解被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宿主细胞,并彻底杀死破伤风杆菌
D.对此人立即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是一种及时、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15. 部分淋巴瘤患者体内肿瘤细胞的表面抗原与凝血因子 VII相似,导致机体产生了大量针对凝
血因子的抗体,从而使患者表现为突发性自发性出血,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种疾病叫获得性血
友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针对凝血因子 VII的抗体可由记忆细胞产生
B.获得性血友病是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
C.使用免疫抑制剂能缓解获得性血友病症状
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减少患者体内肿瘤细胞数量
二、填空题(共 5 题,共 55 分)
16.(10 分)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的重要特
征之一,下图表示某草原上的布氏田鼠(是该草原的主
要害鼠)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
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调查草原上布氏田鼠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__。
(2)若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出现图中曲线 I的增长趋势,
3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则前提条件是______(至少写出三点)。假设布氏田鼠的起始数量为 N0,之后种群数量每年增加 42%,
则 15 年后该种群数量的数学公式为 N15=___。
(3)布氏田鼠对草原生态环境破坏极大,若图中曲线 II 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天敌 X 之后
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则曲线 II 表明天敌 X 发挥明显生态效应(即防治效果)的时间段是___段。
若投放的天敌 X 因不适应该草原的环境而部分死亡,则图中 a 的角度将会___(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
17.(8 分)第 14届亚运会在中国杭州举行,中国举重队斩获 14 枚金牌。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的
基本过程:肌肉被杠铃牵拉引起肌梭兴奋,通过α神经纤维和γ神经纤维导致梭外、梭内肌纤维收
缩。α神经元兴奋使梭外肌纤维收缩以对抗牵张,γ神经元兴奋引起梭内肌纤维收缩以维持肌梭兴
奋的传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从而举起杠铃。下图是表示该反射通路的简图,请据图回答问
题(图中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递质)
(1)从反射弧结构组成的角度分析,肌梭是 。
(2)大脑皮层产生冲动引起γ神经元兴奋,最终会使骨骼肌收缩的力量增强,推断 A神经元释放的
是 递质(填“兴奋性”或“抑制性”)。
(3)科研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的关系展开实验研究,两个实验小组分别提出了
两种假设并分别根据假设预期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预期结果 1的假设是 。
预期结果 2的假设是 。
4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18.(12 分)化妆品中的乳化剂可在某些人体内转化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脸部出现红肿,
水泡等症状。下图为由乳化剂转化而来的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回答下列问题。
(1)过敏反应是指 。图示过程中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 (用图中细胞名称表示)。
(2)初次接触过敏原时,B细胞被活化除细胞因子还包括两个刺激,分别来自于 。
(3)过敏原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后释放 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此过程的调节方式为 。
(4)地塞米松是用来治疗过敏反应的一种免疫抑制剂。为寻找更加高效且低毒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科研人员进行了不同浓度的青蒿素和地塞米松对细胞毒性的比较研究,结果如图:
该实验结果说明 。
19.(10 分)龙牙(又名刺老芽)为小乔木,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为了大量栽培龙牙惚,研究
小组尝试探究不同浓度的 2,4-D 对其插条生根的影
响,完成了一组预实验。将龙牙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
泡 1 小时后,分别放在 4 种溶于含糖的磷酸缓冲液中
的不同浓度的 2,4-D 溶液中,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 (写出两点)等优点,在
农林园艺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2)先将插条浸入蒸馏水中浸泡 1 小时的目的是减少
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预实验中对照组的操作是将
插条浸入___中,其他条件相同。
(3)若要探究 2,4-D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增设实验组,根据上述预实验的数据判断,浓
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ppm 范围内。用 2,4-D 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沾蘸法和___。
5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20.(15 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人体激素的季节性变化
已有研究发现,很多动物体内激素的含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人体激素是否也会随季
节变化呢?
某科研团队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激素季节性研究,测试范围包括 4600万人一年内
的健康记录,以及数百万份血液中激素检测的结果。结果表明人类虽然不像动物那样显著.但体
内也有一个季节性时钟.它以某种方式影响着体内的激素,使其呈现出季节性节律变化。
人体激素的季节性变化主要受光周期调控。一年中日照最短和最长的日期分别是 12月 21日
和 6月 21日,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可感知日照长度的变化,并把这种信号转换为神经冲动传递到
松果体(一种位于脑部的内分泌腺),调节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在黑暗时分泌增多,因而在冬
春季分泌达到高峰,其可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导致垂体分泌的调节激
素在夏秋季达到高峰。
效应激素直接参与应激、代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经典激素调节模型显示,调节激素
和效应激素水平的波动仅相差几分钟到几小时,(以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为例,图 1所示)。
然而,基于上述研究所构建的季节性激素调节模型显示,效应激素比调节激素的波动延迟大约 4
个月。
科研人员认为激素是一种可控制器官组织生长的主要生长因子。例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仅
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皮质醇,而且增加肾上腺细胞的生长,同样,其上游激素不仅促进促肾上腺皮
质激素的分泌,也促进垂体的生长。将其作用添加到经典模型中,即可解释上述激素的季节性变
化。
该项研究显示,人体内激素变化具有季节性,变化的幅度仅在百分之几左右。由于激素调节
的一些特点,即使激素微量的变化也可
能对机体的适应性产生重要影响,因而
有些人在季节变化时可能面临潜在的
健康风险。因此,在季节交替时需注意
监测体内激素水平,从而使机体能够更
好适应环境的变化。
注:图中两处虚线对应日期分别为 12
月 21 日和 6 月 21 日
(1)人体内有“下丘脑-_____轴”,
通过____调节,放大了促肾上腺皮质激
素及其上游激素的调节效应。皮质醇是
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效应激素,通过
____调节机制保证其在血液中含量的
相对稳定。
(2)据文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与皮
质醇分泌存在相似调节机制的效应激
素有___和___。总结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至少写出 2点)。
(3)结合文中信息,说明决定体内效应激素的因素包括:___、___。
(4)人体激素随季节变化的意义是___。
6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2023-2024 学年上学期高 2022 级第二次月考试题
生物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5 DABAC 6——10 CDAAB 11——15 DCABC
二、填空题(共 5 题,共 55 分)
16.(10 分,每空 2分)
(1)标记重捕法
(2)食物充裕、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没有其他竞争物种等 N0×1.4215
(3) ef 变大
17.(8 分,每空 2分)
(1)感受器、效应器
(2)兴奋性
(3) 有刺激时,神经元就开始兴奋,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
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
增强而增强
18.(12 分,每空 2分)
(1)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
乱 细胞①、细胞②、细胞③
(2) 辅助性 T 细胞和过敏原
(3) 组织胺 体液调节
(4)在各个浓度下,青蒿素对细胞的毒性均小于地塞米松
19.(10 分,每空 2分)
(1)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2)减少内源激素 等量的含糖的磷酸缓冲液
(3) 8-15 浸泡法
20. (15 分,每空 2分)
(1)垂体-肾上腺皮质 分级 反馈
(2)甲状腺激素 性激素
通过液体运输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微量和高效
(3)外界因素、调节激素浓度 (1 分) 分泌效应激素的内分泌腺的情况(1
分)
(4)提前调整机体适应即将到来的季节变化(1分)
{#{QQABKYyQogggAABAARhCEQVICEGQkACAAAoOhAAMoAIBQ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