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 教学设计(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琥珀 教学设计(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16: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琥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8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4.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能在阅读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教学过程
活动一:图片引入,激趣质疑
这一期,我们化身为”小小解说员”,来到第一站——古生物博物馆,去探秘远古生命的秘密。你看,这透明的琥珀里,安静地躺着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他们在窃窃私语,仿佛在诉说着什么。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穿越到几万年前的那片森林,解开远古时代的秘密。
1.介绍字理,引出“琥珀”。
结合图片,交流“王字旁”的字所指代的事物都有什么特点。
2.课题质疑,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汉字偏旁的特点,调动学习气氛,课题质疑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初读课文,认字学词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效果。
(1)多种形式检查认读,交流多音字。
(2)交流记字的好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餐”、“番”。
设计意图:本环节基于四年级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基础,先引导他们“三看”,然后再把指导的重点放在笔画较多和容易写错的生字上,给学生足够的书写时间,做到了有的放矢。
活动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自己的发现。
2.回顾方法,梳理提出问题。
(1)回顾提问角度。
(2)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
3.结合交流平台点拨解决问题的方法:查资料、联系上下文、请教他人。
4.汇总未解决问题。
5.梳理课文内容。
(1)再读课文,圈画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读一读,试着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小组同伴。
(2)借助图表,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一下故事的脉络。
设计意图:本环节基于学生上学期已接触过提问策略的学习基础,指导他们进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环节。通过梳理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述的脉络。
活动四:更多疑问,自主探究
1.回顾解疑方法。
2.课后尝试用所学方法探究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这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目的是养成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表达的生动,尝试复述。
2.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能够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重难点
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能够理解作者推测的依据,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教学过程
活动一:理解推测,寻找依据
1.回顾问题,看看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2.就以上问题,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寻找“推测”的依据。
(1)什么是推测?学生各抒己见。
(2)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已经知道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推测呢?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推测依据,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紧扣“推测”,让学生读文与辨析相结合,以“独立思考+同伴互助”的方式,在表格中归纳哪些是眼前看到的写实,哪些是合理想象的推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活动二:理清情节,体会生动
1.结合琥珀的形成过程,借助六要素梳理故事情节。
2.对比“阅读链接”,明晰琥珀形成的过程。
(1)学生自读。
(2)梳理琥珀形成过程。
(3)比较课文和课后“阅读链接”的异同。
(4)品味语言,体会生动。
设计意图:一方面从故事的六要素切入,帮相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另一方面,抓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既落实了体会文本艺术性与科学性相融合的教学目标,又为接下来的复述做好铺垫。
活动三:借助支架,解说过程
小小解说员借助小组研究的表格和故事六要素进行解说,教师相机指导。
要点:①对小苍蝇和蜘蛛动作的描述;
②琥珀形成的阶段过程要清晰。
设计意图:《课标》第二学段目标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安排了运用复述故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进行练习,并形成复述的能力。在这里,重点凸显“支架”的作用,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学会思维、学习表达。
活动四:想象创编,拓展学习
1.如果琥珀里有蚂蚁、蜜蜂或树叶等,又会是一段怎样的传奇呢?请你发挥想象,推测创编故事(写一段话)。
2.阅读推荐《乌拉波拉故事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推测创编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学习表达。推荐阅读作为课堂内容的延伸,则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