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同步(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同步(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19: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酸和碱 单元同步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不可行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O2 CO2、H2O 依次通过浓H2SO4和足量的NaOH溶液
B CaCO3 CaO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uO Cu 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
D Cu(NO3)2溶液 AgNO3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2.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a段时没有反应发生
B.b点时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a~c段时试管中溶液质量减少
D.d点时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A.分别向足量的等质量的铁、锌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 KMnO4受热分解 D.NaOH 和NaCl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足量的水中

A.A B.B C.C D.D
5.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图一: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情况下产生O2
B.图二: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图三: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图四: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适量水
6.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成分,取样品分成两份,所做实验及现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该实验可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
(2)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
(3)“滤渣”中一定有Al2O3和Ag,没有Cu和Al
(4)“蓝色滤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Al3+、Cu2+、Ag+
A.(1)(2) B.(3)(4) C.(1)(3) D.(2)(4)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氢气和氨气
B.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C.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参与,所以有单质参与的一定是置换反应
D.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却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8.下列四位同学绘制的相关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①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B.②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③常温时,向一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
D.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9.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基本环节。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A.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将气体点燃
B.除去CO2中的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碳
C.比较Fe、Cu、Ag活动性——将铁丝分别浸入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
D.鉴别NaCl、CuSO4、NaOH三种白色固体——加水溶解
10.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H+,从而呈现酸性,主要用于制造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A.Zn B.CO2 C.Al2O3 D.Fe(OH)2
11.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H2O、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若将该气体依次通过以下实验装置(假设每步操作中,参加反应的气体均完全反应或被吸收),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要求的是
A.气体依次通过D→E来验证是否含有CO2和H2O
B.气体依次通过B→A→E来验证是否含有H2
C.气体依次通过E→D→C→B→A→D→E来验证是否含有H2O、CO2、CO、H2
D.气体依次通过A→D来验证是否含有CO
12.如图在石蜡封闭的U形管中,左右玻璃管装有等体积二氧化碳,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时,右边玻璃管液面上升速度比左边更快
B.将CO2换成CO,实验现象一样
C.该装置可以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D.反应一段时间后,右边烧杯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会变红
1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向表面有氧化膜的铝片上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将一定质量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反应
二、非选择题
14.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电源中正极的一端是 (填“A”或“B”)
(2)实验二,用水稀释浓硫酸,b中盛放的物质是 ,玻璃棒a的作用是 。
(3)实验三,探究的燃烧条件之一是 。
(4)实验四,测定石灰水的pH会 (填“偏大”或“偏小”)
15.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和航空航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截止到2023年底,C919客机订单数已超过一千架。制造C919客机外壳用到最多的材料是硬铝,这主要利用硬铝的 (填字母)等物理性能。
A.抗腐蚀性好、熔点高 B.强度好、硬度大 C.密度大、导电性好
(2)硬铝中含有的铜可以用辉铜矿冶炼,反应原理为:,此反应前后化合价降低的元素为 。
(3)使用上述方法炼铜时所产生的:SO2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可能会导致酸雨,酸雨的pH< 。
(4)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侯氏制碱法的产品为纯碱和NH4Cl,根据产品的组成推测,侯氏制碱法的原料为NH3,CO2,H2O和 (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16.低碳生活,从我做起!提倡乘坐公共汽车、地铁或骑自行车出行,践行低碳理念。请回答问题:
(1)公共汽车的外壳一般为铁合金,喷漆的主要目的是 ;
(2)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能够使汽油 ,减少一氧化碳等的排放;
(3)以汽油作燃料的公共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是: 能转化为 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
(4)地铁钢轨材料为锰钢,主要利用了锰钢的优良性能是 (填字母);
A.韧性好、硬度大 B.密度大、抗腐蚀性好
(5)为了安全,乘坐地铁时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品,下列乘坐地铁时不能携带的有 (填字母)。
A.酒精 B.矿泉水 C.浓硫酸
17.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组成,如下图:
(1)Ⅰ实验是利用电热棒加热铜丝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搭载好仪器后开始加热,该实验中铜丝的变化是 ;实验结束后,打开止水夹,测定的氧气站空气的组成小于的原因可能是 (任写出一条)。
(2)Ⅱ实验是电解探究水的组成装置,试问A管下端导线应连接电源的 极;Ⅱ实验中如何检验B管的气体 。
(3)Ⅲ实验是针对微粒相关性质的创新性研究实验。搭载好实验装置后,可以观察到U形管内的现象是 ;试解释其原因是 。
(4)Ⅳ实验是针对燃烧的条件的创新实验。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先夹紧弹簧夹,向装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到白磷燃烧,试分析生石灰的作用 (用化学方程式填写);待白磷燃烧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最终停留在 mL刻度处。
18.2022年北京冬奥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废线路板“预处理”时要粉碎,粉碎的目的是 ,操作①的名称是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混合溶液到粗铜(铜、金、铝、铁、铂、氧化铁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Cu+H2O2+H2SO4=CuSO4+2H2O、2Fe+3H2O2+3H2SO4=Fe2(SO4)3+6H2O、 、 (再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
(3)提炼出的贵重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
(4)“加NaOH溶液调节pH、操作②”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填金属离子符号)。
(5)由硫酸铜溶液制得硫酸铜晶体的“一系列操作”是:蒸发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C
6.A
7.D
8.C
9.D
10.B
11.B
12.C
13.A
14.(1)B
(2) 浓硫酸 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扩散
(3)需要有可燃物
(4)偏小
15.(1)B
(2)氧元素/O
(3)5.6
(4)NaCl
16.(1)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接触而生锈
(2)充分燃烧
(3) 化学 内
(4)AB
(5)AC
17.(1) 由红色变黑色 铜丝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2) 负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试管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3) 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 10
18.(1)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提高反应效率 过滤 引流
(2) 3H2SO4+Fe2O3=Fe2(SO4)3+3H2O 3H2SO4+2Al=Al2(SO4)3+3H2↑
(3)金、铂(或Au、Pt)
(4)Fe3+、Al3+/Al3+、Fe3+
(5)降温结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