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同步(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同步(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2 19:2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
一、选择题
1.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减少的是
A.CuCl2溶液 B.稀H2SO4溶液 C.AgNO3溶液 D.稀盐酸溶液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 Fe 过量的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氯化铜溶液 氯化锌溶液 过量的锌 溶解、过滤
C 硝酸铜 Fe 足量水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水 异味 明矾 吸附
A.A B.B C.C D.D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基型灭火器可扑灭汽油、柴油引起的火灾
B.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等在深度净化处理时都要活性炭
C.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时,可增大燃气的进入量,使燃气充分燃烧
D.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4.为探究锌、铜、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学习小组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实验结束后将试管①、试管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如乙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试管②中反应后固体一定不含铁
B.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
C.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氯化锌和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铜
D.乙图所示反应后烧杯中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2a g
5.如图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反应完成时可看到A中的红棕色粉末变成了银白色
B.该实验中只能体现出一氧化碳一条化学性质
C.实验开始时应先通一氧化碳再加热
D.若要还原160g氧化铁,实际通入的一氧化碳为84g
6.废旧电路板中主要含塑料、铜和锡(Sn)等,为实现对锡的绿色回收,设计如下工艺流程:
已知:Sn+SnCl4=2SnCl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Sn+SnCl4=2SnCl2中,锡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B.步骤①中,铜与二氯化锡溶液能共存,说明锡的活动性大于铜
C.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nCl2=SnCl4+Sn
D.此流程实现了对锡的绿色回收,节约了金属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氧气,点燃
B NaCl 沙子 加入过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
C FeSO4溶液 CuSO4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D Cu Zn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8.为了探索CO还原的产物与温度的关系,现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取48.0 g 在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如图所示,结合数据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炼铁时,还原的温度应不低于800℃
B.固体质量逐渐减少是因为固体中氧元素逐渐减少
C.
D.AB段发生的反应:
9.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锌粉中滴加稀盐酸 B.向一定量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 D.向盛有二氧化锰的烧杯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10.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铜粉和铁粉 用磁铁吸引
B 鉴别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铜 观察颜色
C 除去氯化钾中混有的氯酸钾 加入二氧化锰,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D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氮气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11.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Cu+2AgNO3=Cu(NO3)2+2Ag置换反应
B.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好的原因Al+O2=Al2O3化合反应
C.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分解反应
D.酒精燃烧C2H5OH+3O22CO2+3H2O氧化反应
12.2020年9月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产生和消耗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的是
A.创新转化为碳燃料的技术 B.发展捕集技术
C.多植树造林 D.推行生活垃圾分类
13.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对该实验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加热过程中红色的铜粉逐渐变为黑色
B.该实验中的铜粉换成木炭则无法达到实验目的
C.若实验结束后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会导致测出的氧气含量偏小
D.正确操作情况下,反应消耗氧气的体积应该是反应前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1/5
14.在实验室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均正确的是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铁片和铝片 蔗糖和食盐 区分酒精和水 空气和呼出气体
第一种方法 磁铁吸引 尝味道 取样点燃 用燃着的小木条
第二种方法 看颜色 加水看是否溶解 观察颜色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
15.“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棉花在化学实验中也常被使用。
(1)实验一中棉花、细沙和小卵石在净水中的作用是 ;
(2)实验二中棉花上蘸有的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的水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如果加热蘸有水的棉花时间较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三的目的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试管c内棉花中放氯化钙的目的是 ;实验几天后观察到试管a中的铁钉生锈,从而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
16.2023年9月23日,恰逢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开幕,请同学们回答:
(1)本次亚运会中国队花剑队以45:44绝杀日本队,花剑为钢铁打造,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 。根据如图所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副产品中的炉气可重复利用,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 。
某炼铁高炉内部的物料说明
炼铁原料 产品 副产品
赤铁矿(FeO、SiO2) 焦炭(C) 空气(O2、N2) 石灰石(CaCO3、杂质) 生铁(液态) 铁熔点1535℃ 炉渣(CaSiO3) 炉气(CO、CO2、N2)
(2)亚运会201金,辉煌背后是强大的祖国,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例如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世界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嫦娥四号着陆器的主体材料为钛合金,主要是利用其______的物理性质;
A.密度小,耐腐蚀
B.硬度大
C.化学性质稳定性好,熔点高
(3)航天器的天线是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通常在高温下用四氯化钛(TiCl4)与金属镁发生置换反应获得金属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钢件水蒸气发蓝处理在机械制造行业应用广泛。处理方法为将钢件置于水蒸气中,使其表面生成致密的Fe3O4薄膜。资料表明:合格的发蓝钢件在室温下浸泡于3%NaCl溶液中10分钟,取出后暴露在空气中2小时,表面上也不会出现锈蚀斑点。
(1)钢件发蓝处理后,其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锈蚀的原因是 。
(2)研究表明,钢件水蒸气发蓝处理时,温度、时间与氧化膜厚度、色泽的关系如下表。据此可知,钢件水蒸气发蓝处理适宜的温度和时间为 。
序号 处理湿度/℃ 时间/min 氧化膜厚度 氧化膜色泽
1 <500 <30 较薄 颜色浅
2 540~560 60 适中 蓝黑色、均匀美观
3 >600 >90 较厚、容易剥落 颜色深
(3)不同温度、水蒸气浓度下,水蒸气与铁反应的产物可能是Fe3O4或FeO,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①750℃、水蒸气浓度为50%时,铁与水蒸气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发蓝处理时,为获得蓝黑色且均匀美观的氧化膜,反应体系中水蒸气的浓度应不低于 %。
③FeO也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同时得到一种气体,写出反应方程式 。
(4)为检验某经发蓝处理后的钢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处理后的钢件是否合格,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①检验氧化膜是否致密。将处理后的钢件浸入硫酸铜溶液,—段时间后若未见钢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则可认为钢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原因是 。
②检验处理后的钢件是否合格。兴趣小组应开展的活动是 。
18.2021年3月,中央财经会议明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1)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根据图甲回答支持这一结论的信息是: 。
(2)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①浙江大学研发的”二氧化碳烟气微藻减排技术”,利用微型藻类吸收二氧化碳实现固碳。该技术的本质是利用微藻的 作用实现固碳。
②固碳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的二氧化碳和水混合后注入地下玄武岩中,最终与岩石中的矿物质作用形成固态的石头碳酸盐。这种固碳方式属于 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③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其中一步关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乙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之比为7:8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图中的甲、乙都属于氧化物
(3)交通领域的“以电代油“可以来实现“减碳”目标。图丙为某纯电动汽车与某燃油汽车的相关数据,请回答:
①与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每行驶100km会向空气减少排放 kg的二氧化碳(,结果精确到0.1)。
②从获取电能的各种方式看,相对于燃煤发电,符合“减碳”理念的是 发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A
8.D
9.D
10.A
11.A
12.D
13.D
14.D
15.(1)过滤
(2) 需要可燃物 棉花燃烧
(3) 作干燥剂/吸水 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或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
16.(1) 含碳量不同 空气污染
(2)B
(3)
17.(1)隔绝氧气和水接触
(2)540~560℃、60min
(3) 10
(4) 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硫酸亚铁 将钢件在室温下浸泡于3%NaCl溶液中10分钟,取出后暴露在空气中2小时
18.(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全球平均气温也升高,且变化趋势相同
(2) 光合 化学 D
(3) 11.3 光伏或水力或风力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