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 蒲松龄狼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清朝山东人,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为大家所熟悉。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郭沫若 正音缀 窘 苫蔽 弛
眈 瞑 隧 黠
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míng suì xiá遇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惧 狼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御 狼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杀 狼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杀 狼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 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时间:晚地点:途中人物:一屠,二狼(势均力敌)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1“ 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凶狠四 要素1 屠夫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投以骨2、“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3“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贪婪(缓兵之策,体现了屠夫的智谋)狡猾1 请指出描写屠夫心理的句子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2、 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奔倚其下,弛担持刀3、狼的表现呢?不敢前,眈眈相向请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 前狼假寐的姿势:
3 前狼假寐的神态:
4 前狼假寐的目的:
5 后狼径去的目的:
一狼径去,一狼假寐 (前后夹击屠夫)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诱敌意将隧入以攻其后6 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阴险狡诈,愚蠢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
出屠夫的什么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勇敢且果断)请结合图片说出屠夫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夫的什么特点?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勇敢机智且细心)你怎样评价狼和屠夫?贪婪
凶狠
狡猾迁就退让
果断抉择
勇敢警觉狼屠夫3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就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狼是属于野生动物,应该保护,可以保持生态平衡。 但是如果它向你进攻,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时,可以消灭它,毕竟人的生命比它更重要。 所以我觉得应视情况而定。 ——刘辉 人类对狼是要以猎杀为主,还是以保护为主呢?课堂练习: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止”通“只”2、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停止跟从
学习4、恐前后受其敌攻击5、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见6、弛担持刀7、一狼径去8、屠自后断其股9、狼亦黠矣二、用现代汉语解说下列语句1、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放下径直大腿狡猾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眼睛好像闭起来,神情悠闲得很一只狼在它(柴堆)中间打洞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能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一、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词。
1、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 )
2、顾无计可以死之( )
3、惟有小刀不盈寸( )
4、股直不能屈( )
二、简答。
1、本文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
2、作者对屠户的态度是怎样的?
扩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