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6-01 20: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明清经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明清中外的冲突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成功收复台湾
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5—117页的正文和小字,思考:
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2.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1 农业:引进高产农作物(汉、宋、明清) 中国历史上引进外国农作物的重要时期?汉朝: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引进大量农作物。胡萝卜、葡萄、核桃等农作物大量引进。
宋朝: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明清:从国外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还引进了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玉米
甘薯
花生原产美洲玉米甘薯向日葵花生马铃薯2、手工业:技艺先进数量庞大明清手工业的发展表现:(1)明朝的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2)丝织业中心:明代的苏州;清代
的南京。(3)明朝的制瓷业进入以青花瓷为主
的时期。
景德镇是全国 的制瓷中心。松江府的棉纺织品在明代是当时的精品。产量大,质量精,品种多,而且花纹精美,色彩艳丽。3、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都市;
全国有数十座较大的商业都市;
明代南北方出现一批棉纺织基地。
清代南京丝织业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纺织业的规模,说明明清时商品经济相当繁荣。此图描绘明朝中后期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明朝人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的局部图,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画面描绘了万历时期南京城商业繁盛情景。南都:指南京;东西两洋指东洋、西洋;西北两口,指张家口,古北口。这些招牌反映了当时南京货物的广泛性,是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缩影。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7页的正文和小字,思考: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
典型的表现是什么? 二、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的  
  出现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纺织行业;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早期的资本家早期的雇佣工人早期的手工工场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机户→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靠为机户工作领取工资。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动脑筋:  在明代,北方地区用棉花纺纱织布,经常断纱,织不出高质量的棉布。明朝末年,北方出现半地窖式的房屋,屋檐高出地面二尺多,开窗透入阳光,在里面纺纱织布,织出了紧实细密的棉布,这是为什么?  左边小女孩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右边小男孩说得更准确,因为纺纱织布不仅要求一定的温度,更重要的是要求一定的湿度。半地窖式的的房屋既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湿度,也有利于维持常温,所以可以织出好棉布。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8—119页的正文和小字,思考:
“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表现和影响?1、原因: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B、认为天朝物产丰富,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D、清统治者认识狭隘,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C、忧虑正向东方扩展的西方殖民势力危及领土主权,更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害统治。 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历代统治者大多重农抑商,因此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前,商业发展规模始终受到限制。人们往往通过商业挣钱,然后用挣来的钱去买土地,即“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因此,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与西方同时甚至稍早一些出现,却始终没有形成引起社会变革的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机户地主问题探究(一) 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不能。“闭关锁国”政策对阻止西方殖民者侵略的作用是有限的。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至于逐渐在世界上落伍。落后就要挨打,因此闭关锁国并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2、具体表现:A、清初严禁沿海人民擅自出海贸易。B、统一台湾后,只开放四个后减至广
州一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C、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
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D、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广州十三行3、影响: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问题探究(二)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引进外国作物,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而清朝“闭关锁国”,则使中国在世界上迅速落伍了。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能与世界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在交往过程中应积极学习别国的长处,发展自己;我国目前的开放政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闭关锁国的严重后果:①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想法: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P120选择题:
1.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来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经同行朋友介绍,雇佣了五位技术工人协助生产。这一历史情境最早出现在:
A 宋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2.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近代化进程中逐步落伍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 B 重农抑商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4.明朝中期以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最主要前提条件是:
A 农业生产的发展 B 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C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D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3.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的根本原因是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
C 西方国家迅速发展
D 清朝社会制度落后5、对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解释正确的是
A、完全封闭;B、严格限制;
C、定期开放;D、只针对固定对象;
6、我们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甘薯最早应在
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7、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8、下列哪一项属于明朝时期出现的新的社会 经济现象:
A、从国外引进农作物; B、商品经济活跃;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纺织技术进步;
9、明代从国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不包括:
A、占城稻; B、玉米; C、甘薯; D、马铃薯
10、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造船业; D、采矿业
11、小明从“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的宣传材料中了解到徽商兴盛于:
A、秦汉;B、东晋;、唐宋;D、明清;12、阅读下列材料: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请回答:
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
何行业?
③ “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属于什么性质?  ①就是机户投资,购买机器和原料,提供劳动场所等生产条件,雇佣机工来生产纺织品。123  ②出现于明朝中期以后;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出现在纺织业中。  ③机户就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13、阅读下列材料: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
请回答:
①材料中所说的“大帝国”指哪个国家?说的是   
 哪个王朝?
②这个国家以什么政策“人为地隔绝于世界”?
③在材料中,马克思作了怎样的预言?正确吗?“大帝国”是指中国;说的是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正确;123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顺治元年 (1644年) 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数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二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判断,清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中国实行了什么对外政策?
③对比上述两段材料,你有何看法?12315、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约定“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请 回 答:①“公行自主贸易制度”中的“公行”指的是什么?②是在什么事件后开放的哪四个对外贸易港口被关掉后成为被清政府特许的什么唯一对外通商口岸中负责贸易的?③是清王朝什么国策的反映?④中国古代史上哪个朝代有过类似职能的机构?叫什么?1234是在清统一台湾后开放的澳门、漳州、宁波、云台山(今江苏连云港)被关掉后,成为被清政府特许的唯一对外通商口岸广州港负责对外贸易的。宋代有过类似职能的机构,叫“市舶司”直径为6.3厘米,穿孔为1.3厘米,钱币厚度为0.6厘米,铜质为精黄铜。钱币正面是嘉庆通宝,背面是天下太平。 8千元人民币 这枚钱币正面写有“咸丰重宝”,钱币直径35.5毫米,穿孔直径7.8毫米,厚度2.8毫米,背面上下写有汉文“当十”二字,左右用满文写有钱局的名称。铜质为精黄铜,保存完好。 (收藏者四五千元人民币购买) 专家鉴定团估价:
60000元人民币 清咸丰重宝当十雕母清中晚期御用云锦 这匹云锦总长795厘米,宽76厘米,主体图案为狮子滚绣球,在明黄色的地子上,制作者用五彩丝线织绣出了160个狮子和80个绣球;绣球色泽艳丽,狮子栩栩如生。 专家鉴定团估价:25万元人民币 明代青花花卉纹盘
  这件缠枝莲青花盘,直径为51厘米,盘面中心绘有5朵莲花,周围绘有8朵莲花,在盘面上和盘边周围绘有云纹,在盘子的外边沿绘有“正德年制”的款识。(底下有一个大铳口) 专家鉴定团估价:
25000元人民币(要是完整的话,值个10万块钱) 青花勾莲纹罐
  这只青花莲托八宝纹大罐通高28.5厘米,罐子的口径14.8厘米,腰部直径28厘米。在罐子上绘有云纹、如意纹、莲托八宝纹和莲枝花纹等文饰。在罐子的口部有修补的痕迹。(收藏者2001年出差的时候到藏友家里花了5000元买来的) 专家鉴定团估价:
30000元人民币青花花鸟纹六棱双耳瓶
  这对六方牡丹花鸟纹双耳瓶,高64 厘米,口径对边尺寸为18厘米,对角为20厘米,足径对边尺寸为18.5厘米,对角为20.5 厘米,图案有山石、花草,植物有牡丹、梅花、竹子等等,动物有孔雀、喜鹊等等。 专家鉴定团估价:
8万元人民币 青花人物纹花口碗
  这件青花碗高9.5厘米,口径为24厘米,足径为8厘米,碗的外侧面是以琴棋书画为内容,表现文人雅士生活的纹饰,口沿处有一圈八卦内容的纹饰,碗口为花形,碗内底部有文人读书的纹饰,在碗的底部有“大明嘉靖年制”的款识。 专家鉴定团估价:
100000元人民币青花山水人物纹凤尾尊
  这件器物通高44厘米,口沿直径22厘米,凤尾尊上部描绘的是溪江垂钓,下部主题是画三个高士临江而坐,谈意正浓,两个童子携琴走来;另一侧个面还有一位高士正骑着毛驴匆匆赶来,琴童紧随其后。这件器物的底足直径是15厘米,底部为双蓝圈款。 专家鉴定团估价:20万元人民币 专家鉴定团估价:
350000元人民币 青花龙纹盘
  这只青花瓷盘直径29厘米,图案纹饰为缠枝莲花纹,花纹勾边不留白。盘中装饰有一条穿花五爪龙,盘的边沿环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在盘子背面的边沿上,也围绕着两条头尾相追的穿花五爪龙。盘底正中有“正德年制”的四字行书款识。底足宽厚而短,胎体较粗。 这对青花绣墩高50厘米,釉色肥润细腻;器身主体绘缠枝西番莲纹饰;上下各装饰突起鼓钉纹,青花色泽淡雅,局部蓝中泛灰,有氧化铁结晶,顶部有一镂空钱纹,侧面对称各有两个镂空双钱纹。(收藏者2万元人民币购买) 专家鉴定团估价:600000元人民币 青花绣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