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阶段检测卷(二)
一(30分)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轮廓(kuò)琐屑(xiāo)解放(jiě)左腮(sāi)
B.踌躇(chóu)颓唐(tuí)体贴(tiē)差使(chāi)
C.狼藉(jí)唾手可得(tuō)懵懵(měng)陨落(yǔn)
D.骚乱(sāo)讪笑(shàn)鄙视(bì)淹没(mè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更胜一筹 锋芒毕露 义愤填膺 束手无策
B.微不足道 销声匿迹 正襟危坐 跚跚来迟
C.一视同仁 相形见绌 恪守尽职 突如奇来
D.轻飞曼舞 莫衷一事 顾名思意 来势汹汹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马来西亚MH370航班于3月8日失去联系,机上227名乘客下落不明,马方却刻意隐瞒信息,丧失了最佳的救援时间,其行为之恶劣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
B.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C.现代社会信息量与日俱增,微信、淘宝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
D.海内外闻名遐迩的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发源于江苏省东台市。
4. 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清丽的写景小品文,描绘了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的闲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B.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却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他的代表作为巨著《战争与和平》以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C.胡适,字适之,20世纪上半页著名学者。他人到中年时将自己年少的一段人生历程写成了《我的母亲》。他写童年,写母亲,满含深情却又行文自然、质朴,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D.课文《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野草》,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文章的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四小题)(4分)
(1)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3)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过零丁洋》中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2)两小题。(5分)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挑战。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成本上升的生产要素,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犷,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薄弱。群众对医疗、养老、住房、交通、教育、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有些地方环境污染严重,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1)这段文字在标点使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3分)
(2)阅读以上“李克强总理2015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语段,你觉得哪一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可以从我做起,逐步改变。谈谈你的看法。(2分)
7. 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9分)
活动一;诗词集锦(3分)
请同学们根据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古诗词句。
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节日探源(3分)
端午节快到了,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端午采风(3分)
《端午的鸭蛋》一课里,我们知道了高邮的习俗,请你写出你家乡过端午节有些什么习俗,为什么?
二(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5小题。
(一)生命之芯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A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B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扬的葡萄叶子的,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③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④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有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⑤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⑥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⑦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⑧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⑨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8.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9.请分析文中AB两处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0.第①、第⑤自然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1.文末作者为什么“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4分)
(二)消声混凝土“吞食”公路噪音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已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对公路两旁的居民来说,有了好消息:在距离德国一座立交桥约1公里的地方,交通噪音明显降低。原因在于,这一带的公路铺的是“开孔型沥青”,具有消声功能,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
“开孔型沥青”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用它铺设的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德国联邦交通局声学专家巴托洛梅乌斯说,这一技术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但这种名为“OPA”的“开孔型沥青”的缺点是,这种路面经过一段时间车轮碾压后会变形,路面的孔隙会封塞,从而影响消声特性。长久下去,公路上的噪音又会重新变大,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
现在,德国联邦交通局的科研人员们正在开发两种更为“结实”的“消声混凝土”,原理与“开孔型沥青”相同,均利用微小孔隙达到消声效果。这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
“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浇铸这种混凝土时,不使用颗粒小于4毫米的沙子和粉尘等,也就是说,这种路面是由小石子组成的,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现在还不清楚,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沥青里含有强粘结剂,是用来粘结石子的,但这种粘结剂会使灰尘和脏物也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不像沥青那样有粘结剂,所以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音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就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出普通的水洗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它的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这样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很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的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去;车轮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成噪音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 控制噪声还需要综合治理。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1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4分)
①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
②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
13.消声混凝土能“吞食”公路噪音,概述其消声原理。(3分)
14.本文同时写“开孔型沥青”、“空隙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其说明作用是什么?简要回答(3分)
15.文中两种消声混凝土哪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为什么?简述理由。(4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小题。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①,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②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刀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
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③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荛(ráo):割柴草 ②虚:集市 ③幼愿:幼稚老实
16.下列句子中加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去.逾四十里之虚所(距离) B.贼易.之,对饮,酒醉(轻视)
C.虚吏白.州(报告) D.郎诚.见完与恩(果真)
17.下列句子中加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以缚背刃 策之不以其道
B.因取刃杀之 因大号,一虚皆惊。
C.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去逾四十里之虚所
D.虽疮手勿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2)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
19.请概括出区寄的性格特征。(4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①丝,喻雨。②浮瓦,晴光照在瓦上。③芍药,牡丹。④春泪,雨点。
(1)“一夕轻雷落万丝”句中写出了春雨的什么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生动传神,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四(40分)
21. 故乡,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到亲切的字眼!故乡的山水大地,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今昔变化,都会给我们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以“故乡”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叶常青制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叶常青制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叶常青制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叶常青制作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试题分析: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
查等级为A。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
意读
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
琐屑(xie)C、唾手可得(tuo)D、淹没(mo)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字形的辨析,要准确解答此类
题,需要逐字逐项的进行检查,可用排除法和直接筛选法
结合具体词语去辨别。平常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
不准的字要查字典。B选项中“消声匿迹一销声匿迹
跚跚来迟一姗姗来迟”C选项中“突如奇来一突如其来
莫衷一事一莫衷一是”,“顾名思意
解析: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
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
使用排除法,A“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
褒义词,不符合语境;C“炙手可热”本指人的权势
可在生活中多用其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非常热门、抢手
走红、受欢迎、为大众关注等,不能形容“话题”,故选
解析:试题分析:A中“反映了他内心渴望为人所赏识干
番大事业的愿望”信息有误,这里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
B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代
碎风
“
里解性
的做
晽纷纷。麟上行人欲断
人欲魂
的物体个:“個
的:
影给人的迷离倘忧
以满了做
.浙款铺设的公路(变铺设的
小
的
测个这(
形L智}
冷
染了此时此刻静
※的情画。时有川∫拟及的
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