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繁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星星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星空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星空的美妙和神秘,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星星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星空景象和作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精彩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在夜晚观察过星空呢?那你们知道在浩瀚的星空中都有些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先生的《繁星》,去感受他眼中的星空是怎样的吧!
二、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年 11 月 25 日―2005 年 10 月 17 日),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除巴金外,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 年 11 月 25 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当代作家。
三、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月夜和星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首先表达了对月夜的喜爱,但紧接着用“但”字转折,表明他同样热爱星天。这种转折表达了作者对两种自然景观的平等喜爱,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接下来,作者回忆起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时的情景。他特别喜欢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这表明作者对星天的热爱与他在家乡的经历和情感密切相关。家乡的夜晚和庭院可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而天上的星星则成为了他在家乡时的特别关注点。
这句话通过对月夜和星天的平等喜爱,以及对家乡夜晚观赏星星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情感纽带。它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回忆和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这句话通过简洁而真挚的表达,唤起读者对自然和家乡的共鸣,引发对美好回忆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它展示了作者对生活中简单而美好事物的感悟,以及对家乡和自然的深厚情感。
【第2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作者三年前在南京居住时的一个夜晚的情景。
首先,作者提到他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他打开后门,便能看到一个静寂的夜。这里的“静寂”一词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安静,没有噪音和喧嚣。
接下来,作者描述了他看到的景象。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菜园和蓝天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环境的感知。菜园代表着生命力和生机,而蓝天和星群则象征着广阔和无限。
然后,作者提到星光在肉眼里虽然微小。这里的“微小”一词强调了星光在肉眼中的微弱和渺小。然而,作者紧接着用“然而”一词转折,表示尽管星光看起来微小,但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里的“光明无处不在”表达了星光虽然微弱,但它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光明和希望的无处不在。
这句话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述,传递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它展示了作者对微小事物的敏感和对光明的感知,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宇宙之广阔的敬畏之情。这句话通过简洁而细腻的描写,引发读者对夜晚、自然和光明的思考,唤起对生活中微小而美好事物的关注。它强调了即使在看似微小的事物中,也能找到光明和希望,激励人们珍惜并欣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作者在海上的夜晚与繁星相对的情景。
作者躺在舱面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天空,看到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悬挂在那里。由于船在动,星星似乎也在动,它们看起来很低,好像摇摇欲坠。渐渐地,作者的眼睛模糊了,他看到了无数萤火虫在周围飞舞,这使得夜晚更加柔和、静寂和梦幻。
作者望着那些熟悉的星星,感觉它们在对他眨眼,仿佛在小声说话。这时,作者忘记了一切,沉浸在星的怀抱中,微笑着、沉睡着。他感觉自己像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
这段话通过对星空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母爱的渴望。它展示了作者在海上的宁静时刻,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宇宙的宏大和母爱的温暖。这段话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传递了一种宁静、温暖和梦幻的氛围,引发读者对自然和母爱的共鸣和思考。它强调了与自然的亲近和对母爱的向往,同时也呼吁人们珍惜与自然和亲人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寻找宁静和温暖的时刻。
四、总结:
《繁星》是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巴金 1927 年在法国留学时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包括三个片段。
主要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感受。作者在从前在家乡的庭院里看繁星,觉得星星很可爱,光明无处不在;三年前在南京的菜园里看繁星,觉得星星带给了他光明和希望;如今在海上看繁星,觉得自己像一个小孩子,睡在母亲的怀里。
全文通过对繁星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依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