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22:3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的特点。
2.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
3.把握课文内容,借助插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梳理全文。
教学重点:
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握故事内容,感受盘古的形象。
教学难点:
学生边读边感受作者神奇的想象和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举一反三
师:通过预习,我们走进了《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谁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老师手中的图排排序?
出示图1。
师:同学们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这四幅图排好。哪位同学能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
师:“盘古开天地”是从远古时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不仅可以简单地复述,还可加以想象,生动地讲述。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故事,(板书:神奇)去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1.学生自读第1、2自然段,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神奇。
预设:抓住“混沌”“大鸡蛋”“黑乎乎一片”等感受天地未分开之前的神奇状态。
(2)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神奇。
预设:抓住盘古的一系列动作,想象“劈”的场景,感受盘古劈开天地的神奇力量。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神奇。
预设:聚焦“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轻而清和重而浊的东西,比如水蒸气和岩石等,想象天地形成时轻与重、清与浊分离的神奇过程。
2.总结学法。
阅读时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来体会故事的神奇。(板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体会《顶天立地》《身化万物》这两部分的神奇之处。
预设:聚焦“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联系生活理解“一丈”。一丈是3.3米多,大概是一层楼的高度。我们一年可以长多高?了解神话中盘古的生长速度惊人。
预设:聚焦“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中的“一万八千年”,体会盘古年复一年在世间孤零零地撑着,决不放弃直至累倒,感受盘古的开创和奉献精神。
预设:从盘古的身体化为万物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身体”和“万物”的相似性。“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眼睛是圆的,太阳、月亮也是圆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花草树木覆盖在大地上就像汗毛长在身体上。了解想象虽然神奇,但合理。
3.认识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赞颂之情,指导朗读。
师:盘古用一万八千年的孤独支撑分开了天和地,又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没有盘古就没有世间万物,所以文中这样写道———
(出示,生读)
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师:(板书:献身精神)盘古献出了身体的一切,才有了美丽的世界。让我们再来赞颂。
(生再读)
二、探究“开天地”之神奇
1.聚焦起因,共话神奇。
同学们已经讲得非常好了,但是要让故事更吸引人,我们还可以把它讲得更具体生动一些。神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将神奇的地方讲清楚,一定能让这个故事增色不少。(板书:神奇)请你读一读这个故事的开头,你觉得哪里让你觉得特别神奇?
(1)聚焦“混沌”。
①盘古沉睡的环境很神奇。“混沌”这个词有点儿难理解,能不能给它找个近义词?(混乱、混杂、模糊一片)古人还怕我们不明白,说“像个大鸡蛋”。
②《盘古开天地》是一个创世神话,在天和地没有形成的时候,很多创世神话都会形容当时的天地是混沌一片。那它究竟描绘的是怎样的情景呢?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③感受到这混沌的世界了吗?你想象到的混沌世界是什么样的?
(2)聚焦“一万八千年”。
①一万八千年说明盘古睡了很久很久。你可以怎么读?夸张的语气读出了这神奇的数字。
②拓展:我们的神话世界里,古人很喜欢用数字“八”。比如八仙过海,孙悟空一个跟头翻了十万八千里,师徒四人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你看,神奇的数字,往往会出现在神奇的神话中,多有意思。
(3)感受“来历神奇”。
①在这混沌之中,盘古是怎么来的呢
②盘古在这形如大鸡蛋的混沌之中孕育而生,我们只能说他是天生之子、自然之子。
③拓展:神话故事里似乎很多神的来历都像这样充满神奇的色彩。比如说哪吒出生时是个肉球、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盘古在这形如鸡蛋的混沌之中孕育而生,真是一个来历神奇的巨人。
2.小组合作,探究神奇。
(1)接下来请你用上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开始互学吧。
(2)交流“神奇”。
预设一:为什么会有一把斧头呢?
(1)这个故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当时还什么都没有呢,你觉得有一把斧头很神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查了资料,同学们默读。
(2)原来这个斧头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流传的过程中,后来人加上去的。这也是神话口口相传的特点,也是神话的神奇之处。
(3)斧头平时拿来劈什么?而他却拿来劈天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盘古?———力大无穷、拥有神力。咱们加上动作来读一读。
预设二: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1)和老师合作读,老师把哪个词语强调了,你也把相对应的词进行强调读。再读,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2)这句话越读越有滋味,你发现了什么?
有四组反义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
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用这四组反义词和一组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清楚了,写出了这神奇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3)如果说刚才黑乎乎一片的是混沌的宇宙,那么此时的宇宙在你的脑海中又是怎样的呢?———清晰、有序。多神奇啊!
小结:刚才我们走进第1~2自然段,感受了这个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让我们忍不住感叹古人这些飞腾的幻想。
三、精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神话故事我们都喜欢读,它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神话故事中处处都充满了神奇的想象。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故事中神奇的地方,并在旁边批注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完善自己的批注内容,准备汇报。
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处理重点语句。
1.起因部分: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大鸡蛋’碎了。”
(1)为什么觉得这里神奇?
预设:宇宙原来竟然黑乎乎一片,什么都看不见,而且像个大鸡蛋,我觉得这很神奇,很好玩。
(2)对!这就是宇宙最初的样子,盘古醒来,看到这样的环境,他会想什么?当他看到那一道微光,他又会想什么?
(课件演示)请你试着补充屏幕中横线上的内容,再来读这两句话。
(3)指导朗读:注意音调起伏,读出神奇;把握重音和停顿,读出初始宇宙给人的压抑感。
2.经过部分: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身万物。
开天辟地———“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顶天立地———“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累得倒下了。”
化身万物———“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根据汇报语句,相机指导学生用4字小标题概括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汇报合作学习的内容:朗读语句,讲明神奇之处,此处你感受到了盘古怎样的形象?
(3)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语速、语气,想象画面,读出神奇。
①重音朗读“劈”,感受盘古的阳刚、伟岸。
②师生配合读,老师读“轻而清”的句子,学生读“重而浊”的句子。提示学生注意教师语速,根据不同内容,读出和老师不同的语气。
这里重点突出近义词和反义词。借助生活经验“羽毛和泥土”的感觉,以此感受神奇,辅助朗读。
③朗读顶天立地的内容,边做动作边想象身体无限生长,体会顶天立地时间之久,故事之神奇,盘古之不易。
顶这么一会儿,大家就很累了。我们累了就休息吧,可盘古能休息吗?不能啊!他一休息,就天塌地陷了。就这样……
可能一年过去了,盘古……
十年过去了,盘古还是……
一百年过去了,盘古仍然……
即使是一位巨人他也会累得……
④读准化身万物的部分后,配乐朗读,感受“天地”之美,盘古献身的伟大。
适当想象:他的_____变成了_____的_______。
(4)内化文本,深化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讲故事。
明确要求:
①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来讲故事,重点要结合黑板上的小标题“开天辟地”“顶天
立地”“化身万物”讲清故事的经过部分。
②要把神奇的地方讲好,这样才吸引人。
③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加入自己对盘古的评价。
根据板书选5位同学讲故事,这一次要尽量讲得详细、有趣。其他同学认真听故事,在别人讲完后,可以举手评价或补充。
3.结果部分:学生根据自身体会读出情感。
四、回归整体,深化认识,提升情感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了,他举起斧子一劈,天和地分开了;他站在天地间撑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成形,最后,他筋疲力尽地倒下了,身体化成了世间万物。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说,这就是——
明确:创造。
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盘古的伟大精神。
师:对“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世界”的盘古,你想说什么?对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还能创造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聚焦“创造”,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回归到故事整体,聚焦关键词“创造”,通过表达,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盘古的伟大献身精神,从而对天地、世界产生更加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