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22: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每当语文课本里有故事单元的时候,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之前,我们学习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等,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什么故事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短片:(播放)
今天就由我小哪吒———来自神话故事中的神话人物,带你们走进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读神话故事,进入神话世界。神话故事是怎么来的呢?很久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对世界的许多问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疑问:世界是如何起源
的?人类是怎样出现的?想要在那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生存,祖先们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困难:干旱、洪水怎么解决?猛兽、疾病如何战胜?这么多疑问和困难,怎么办呢?人类的祖先发挥想象,创编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故事,用超自然的、奇幻的方式去解答当时不能解答的疑问,解决当时不能解决的困难。
知道了神话故事怎么来的,那神话故事该怎么读呢?第四单元的篇章页为我们提供了这些方法。(出示篇章页,了解本单元语文要素。)
【教学目标】
1.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感受神话语言生动、想象奇特的特点。
2.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的词语等,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3.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做好阅读整本书的知识和经验准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感受神话的特点。
难点:借助图片和表示时间的词语等,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神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了是盘古劈开了天地。
预设2:天地是被盘古劈开的,世界万物是由盘古化身而来的。
师:盘古开天地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吗?天地是怎么形成的?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远古时期,劳动人民为了寻找答案,凭借自己的想象口头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故事,这就是———神话。
(板书:神话)
二、认读生词,感知神话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分组检查字词句。
(1)出示第一组词语。
翻身 劈开 撑着 精疲力竭 累倒
先指名读,再提出:这组词语与谁有关?最后请学生结合词语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混沌 黑乎乎 缓缓 轻而清 重而浊
先开火车读,再提出:这组词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感知天地分开前和分开时的变化。
(3)出示第三组词语。
四肢 躯干 血液 隆隆雷声 奔流不息 茂盛滋润
先男女生赛读,再提出:读这组词语时,你想到了什么?感知盘古用他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4)学生自由读三组词语,开火车检查。
三、图文结合,梳理神话
师:字词过关了,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找出对应的课文段落。
预设:图1对应第1自然段,图2对应第2自然段,图3对应第3、4自然段,图4对应第5、6自然段。
(2)小组齐读相应段落,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大意,为每幅插图拟标题。
预设:图1———《混沌沉睡》,图2———《劈开天地》,图3———《顶天立地》,图4———《身化万物》。
四、重点研读,感受神话的神奇
出示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哪些语句让你觉得盘古开天地的过程特别神奇,圈画出来;(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故事中神奇的地方。
师:天地尚未分开,此时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语句。
师:宇宙一片混沌,却孕育了盘古这样一个“天生之子”,这是多么神奇啊!一起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师:天和地像个混沌的大鸡蛋,很神奇,能劈开这个大鸡蛋的斧头一定更神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盘古的开天斧图片。
师:相传,开天斧斧阔三万三千丈,柄粗三千三百丈,斧身长六万六千丈。这样一把巨大无比的神斧,在创世之初,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猜测,教师补充资料:《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流传到石器时代,原始人中开始出现斧、凿等劳动工具。后人在传颂盘古神话时,又不断地加以丰富与补充。渐渐地,盘古有了开天辟地的得力工具——斧子。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先祖们以劳动创造世界的美好愿望。
师:原来这把神奇的斧子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手持这样一把开天斧的盘古,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指导学生带着敬佩之情,朗读描写斧子神奇的句子。
师:盘古一觉可以睡“一万八千年”,对此,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样神奇的数字,你还从哪儿发现了?
师:为了防止天地再次合拢,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在天地间一撑就是一万八千年。再读读相关的语句。
师:有人说这个“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能不能换成“站”字?
学生交流,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
师:此刻,你觉得盘古是个怎样的人呢?
师:这样的数字,我们中国人很喜欢。在数字的背后,增添感性和想象,数字就有了温度,甚至被赋予了神性,具有了庄严的神圣感。
师:盘古身体变化也很神奇。天地每天增长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要随着发生变化。
这是怎样的神奇画面,让我们借助一段小视频来探究吧!
播放表现盘古身体变化的动画视频。
师:此刻你眼中的盘古一定是——
师:带着这种情感,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师:关于盘古身体的变化,其实课文中还有一处更神奇。默读课文,找到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为什么盘古的身体能变化成这些事物呢?
师:古人的想象很神奇,但这种想象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在为世界万物的出现寻求解释。
师:带着这种发现,让我们也来大胆想象,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哪些事物呢?
师:盘古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华夏儿女所追求的,这种“开天辟地”的场景正体现了人民对创造美好生活的期望与努力。
[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就是感受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在边读边想象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在思辨过程中,感受到盘古“开天辟地”的开拓精神。]
五、聚焦过程,想象体验,感悟升华
(一)聚焦“劈”
(全体男生起立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这一段的描写中,盘古做了什么?
明确:他拿起斧头,对着眼前黑暗劈了过去。
师:劈,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什么?
明确: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看,“轻”与“清”有什么区别?
(交流学生的发现,感悟理解词语的方法及语言表达的精妙。)
师:“浊”这个词对于我们大家来说有点陌生,谁能说说看是什么意思?
明确:通过“清”理解“浊”的意思,感悟利用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全班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感悟课文通过几组反义词,把天地形成的过程写得清楚、明白。)
师:在天地形成之前,轻、清、重、浊都混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课文第一节提到的——
明确:混沌。
(结合句子,进一步理解“混沌”的意思,体会联系上下文也是深入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师:谁能尝试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本段段意?
明确:开天辟地。(板书)
师:怎样劈才能“开天辟地”呢?谁来给我们大家表演一下?
(引导学生想象、表演,感受盘古的力大、神勇。)
(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开天辟地”的壮观。)
[设计意图:围绕关键词“劈”展开学习,知道“劈”的结果是天地分开,此为“开天地”的第一阶段;通过对“劈”的动作、过程的想象、表演,感受这一“劈”是多么奇妙,从而对盘古的神通有初步的感知。]
(二)梳理过程,聚焦行为与变化
师:盘古这一劈,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开始分开。劈之后,盘古还有哪些行为?又给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自然段,读完后和同桌讨论,合作完成表格。
预设:
(1)盘古的行为——撑;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天和地终于成形了。
(2)盘古的行为——变(化);给世界带来的变化是——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世界万物。
(师引导学生明晰盘古开天地的后两个阶段,并尝试用成语概括段意。)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明确盘古开天地的三个阶段——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画面,有利于后面环节聚焦关键点展开想象、品读感悟。]
(三)聚焦“撑”
师:盘古为了天地成形,怎样“撑”?读读书,划出相关语句,想一想当时的画面。
(1)明确:头顶天,脚踏地。
(师引导学生想象:怎样顶?怎样踏?)
(2)明确: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师引导学生想象:天地会有哪些变化?盘古在天地变化时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
师:盘古就这样,撑了多久?
明确: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累得倒下了。
师:一万八千年中,盘古是怎样的感受?又不知过了多少年,漫长的岁月中,盘古怎么想?精疲力竭的盘古,累得倒下的盘古,他又在想些什么呢?
(师引导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坚韧和伟大。)
师:(小结)这顶天立地的盘古啊,你想对他说什么?
[设计意图:不管是对盘古顶天立地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的想象,还是对漫长岁月的想象,都是引导学生走进盘古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感受“伟大”的真正内涵,赋予这个词语更鲜活的生命力。]
(四)聚焦“变”
师:盘古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女生齐读课文,师生合作梳理变化。)
(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抓住“飘动的云”“奔流不息的江河”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美丽。)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比如,为什么是血液变成了江河呢?
明确:形状都是弯弯曲曲的;性质都是液体;形态都是流动的;作用滋养大地、滋养身体。
师:原来盘古身体的部位与变成的事物之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啊!那么,盘古其他的身体部位和它们对应的世间万物之间,又有哪些相似点呢?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师生交流分享,引导学生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师:古人就是这样,用想象的方式来解释万物的来源。而且,这种想象也是有依据,有基础的。
师:请你想象一下,大地会是盘古身体的什么部位变化而来的?矿石呢?盘古身体的哪部分又化生成了世间的其他什么事物呢?
(师引导学生想象与交流。)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找到变化本体与变体之间的逻辑联系,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想象,再通过想象去理解“化生万物”这一过程的神奇,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这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言语能力生长的立根之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一神奇变化的过程,通过对相似句式的吸收与再使用,从内容到形式,达成生长言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六、自主作业,巩固提高,课外延伸
1.总结文本,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炎黄子孙之所以被称为“龙的传人”,也是源自于神话故事。神话故事中瑰丽奇特的想象,也带给我们美好神奇的阅读感受,值得好好去阅读体会。
2.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师:你们还想读更多的神话故事吗,课后请大家:
(1)读:读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故事;
(2)写:把故事中体会深刻的地方写下来;
(3)讲:讲述这些动人的神话故事,班级举行“神话故事会”。
[设计意图:学习活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将自主学习和语言的训练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将言语能力的生长训练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