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七上期末专题复习:测量
一、单选题
1.如图是一个中学生在“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活动中拍的照片,请你估测“合影”中的国旗高度最接近( )
A.1.6米 B.3.2米
C.4.8米 D.6.4米
2.中学生小应做出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大拇指指甲宽度为1.1毫米
B.一只鞋底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
C.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分米
D.让人感觉舒服的洗澡水水温接近90℃
3.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约为40cm3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2kg
C.成年人一只脚的底面积约为180cm2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s
4.三次测得文具盒的宽度分别为9.21厘米、9.22厘米、9.20厘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9.20厘米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
C.9.22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错误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没有意义的
5.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小高是非常爱科学但较粗心的孩子,以下是他记录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的身高17mm B.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L
C.课桌的高度80cm D.人步行一步的距离约50cm
7.在生活中经常需要估测法,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篮球框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米
B.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厚度约为1毫米
C.一个羽毛球的质量约为300克
D.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1立方分米
8.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1mL。她倒出一部分液体,又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这位同学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
A.10mL B.小于10mL C.大于10mL D.无法判断
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格法”测树叶的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树叶面积
B.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树叶的面积
C.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
D.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树叶的准确面积
10.下列关于我们教室里一张单人课桌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桌面面积约为4米2 B.课桌高度约为0.8米
C.课桌抽屉容积约为1米3 D.桌面厚度约为50分米
11.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110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1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60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
A.2℃、-20~200℃ B.0.5℃、0~100℃
C.2℃、-50~200℃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2.“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兰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l=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13.要测量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
14.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
A.1cm3 B.3cm3 C.6cm3 D.9cm3
15.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16.小明和小红在家自制量筒。如图所示,他们分别选择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为材料,经过测量发现,玻璃杯最多可以装200mL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装450mL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匀 D.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17.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需要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操作可能会导致结果有偏差,则对于结果偏差 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结果
A 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 偏大
B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C 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 偏小
D 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 偏大
A.A B.B C.C D.D
18.以下测量中,不能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是( )
A.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
B.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体积
C.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书的长度
D.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
19.在相同条件下,金属铜热胀冷缩现象明显,如果不考虑玻璃的热胀冷缩,那么分别在夏天和冬天用同一把铜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的长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测得的数据比夏天的小 B.冬天测得的数据比夏天的大
C.冬天测得的数据与夏天相同 D.冬天测得的数据比夏天准确
2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只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使用精密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D.误差是由于没有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21.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小胡对裁判使用皮卷尺测量自己跳远的成绩有异议,认为测量的成绩偏小,下列有关申述理由正确的是( )
A.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
B.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
C.皮卷尺上2cm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
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22.下列单位换算中,不正确的是( )
A.1.7m=1.7m×100cm=170cm B.6.9m=6.9×100cm=690cm
C.8.8km=8.8×1000m=8800m D.5.4m=5.4×1000mm=5400mm
二、填空题
23.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 小敏在女子沙坑跳远成绩是450 (填单位);
(2) 运动中需要补充水分,一瓶矿泉水的净含量(体积)约为550 (填单位);
(3) 裁判老师在测量跳远成绩时若皮卷尺拉的太松,则测量结果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4) 小明运动过程中手受伤,有点流血还有点疼,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血液属于 组织。
24.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测量。
(1)用如图甲方法测硬币直径,请判断此方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如图乙所示,是一个医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该位置时,针筒内部的容积。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并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数)。
(3)如图丙是某地室外气温,其示数为 。
25.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都是100毫升(设到高度都是h),倒入50毫升液体。
(1)对量筒而言,液体液面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对量杯而言,液面高度将 h的二分之一(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 (选填“量筒”或“量杯”)要更准确。
26.如图所示,小凯在学校看到初二年级的学长小徐在用注射器做实验,觉得很好奇。小徐所用的注射器的规格是 20mL的,即 米3,量出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为10.00厘米,则注射器的活塞横截面积为 cm2.
27.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当把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发现温度计的水银液面慢慢升高。此时,温度计内的水银的:①体积,②质量,③密度;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选填序号)
28.温度的测量在不同场合下有特定的使用要求,因此生产生活中发明了各种类型的温度计。
(1)下面是小范同学用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3)一般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铜的膨胀程度比铁的膨胀程度大。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选填“A”或“B”)侧。
29.在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小龙同学做了以下两个实验。请回答:
(1)如图甲所示,小龙利用刻度尺测得铅笔的长度是 。
(2)小龙要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相关字母表示)。
30.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来激励我们积极锻炼身体。下面是一次运动会中对小王情况的记录,请你填上单位或作出判断:
(1)小王跑步后觉得身体很热,同学帮他测得的体温约为37 ;
(2)小王喝了一瓶体积为330 的矿泉水来解渴;
(3)小王跳远成绩为4.635m,4.635m= mm,裁判员所用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
三、实验探究题
31.用量简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简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V2—V1
(1)如图所示,甲同学所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是 。
(2)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前俯视读数,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3)另有一较大矿石,放不进量筒,因此乙同学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此测量方法测得矿石的体积,与它的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或一样大)
32.在学习了温度的有关知识后,小科在课外搜集了有关温度计的一些材料并自制了温度计:
(1)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设计一种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原理的气体温度计(如图1),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玻璃管中液柱会 。
(2)1654年,斐迪南经过对各种液体的试验之后,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支酒精温度计(图2)。其是一个螺旋状密封玻璃管,管内装着适量带颜色的酒精。为了给玻璃管壁标上刻度,他测量了不同温度时螺旋状玻璃管内液柱的长度(如下表所示)已知酒精温度计测量的最大温度为78℃,则螺旋状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 厘米。
气温(℃) 12 16 20 24 28 32
液柱长度(cm) 12 14 16 18 20 22
(3)了解温度计的发明史后,小科自制完成了简易温度计,分别往瓶内注入等量的酒精和水,然后放入70℃热水中,得到的结果如图3所示。你建议小明应选用哪种液体来制作温度计?请说明理由。
四、解答题
33.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 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该物体面积= × 。如图是某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厘米2,则该同学双脚站立于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
34.小米很小,直接测量直径有困难,我们可以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小米,将这些小米倒在浅盘上尽量铺开,使之只有一层小米紧密分布,在盘上放一有机刻度板,测出小米所占的面积S,利用d=即可求出直径。与此方法类似,我们可以用油膜法粗测出分子的直径。具体实验操作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250mL的容量瓶中,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达到250mL的刻度为止,摇动瓶使油酸在酒精中充分溶解,形成油酸酒精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制得的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在边长约40厘米的浅水盘内注入约2厘米深的水,将细石膏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再用滴管吸取油酸酒精溶液,轻轻地向水面滴一滴溶液,酒精挥发后,油酸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撒开,形成一层油膜,膜上没有石膏粉,可以清楚地看出油膜轮廓;
④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绘出油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板放在边长为1.0厘米的方格纸上,算出完整的方格有67个,大于半格的有14个,小于半格的有19个(大于半格的算一格,小于半格的忽略不计)。
利用上述具体操作中的有关数据,求得的油膜分子直径为 cm。(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保留2位有效数字)
35.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有多大呢?小珂同学准备用所学的科学测量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她准备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回形针20枚、量筒。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小珂的实验过程如下:
Ⅰ将量筒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Ⅱ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Ⅲ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Ⅳ计算一枚回形针的体积。
(1)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若不可行,请改正。 。
(2)改正后,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V= 。
(3)交流评价:关于步骤Ⅲ的操作对回形针的体积测量值的影响,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
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测量值会偏大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测量值会偏大
C.若回形针金属丝上有气泡附着,测量值会偏小
D.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测量值会偏大
答案解析部分
1.B
知识点:估测
解析:将国旗的高度与人的身高进行比较即可。
根据图片可知,正常人的身高大约在1.7m左右,而国旗的高度大约为人的身高的2倍,则国旗的高度约为:1.7m×2=3.4m≈3.2m。
故选B。
2.B
知识点:估测
解析:根据有关长度、面积、体积和温度的常识判断。
A. 大拇指指甲宽度为1.1厘米,故A错误;
B. 一只鞋底长约20cm,宽约10cm,那么它的的面积为:20cm×10cm=200cm2,故B正确;
C. 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V=10m×8m×3m=240m3,故C错误;
D. 让人感觉舒服的洗澡水水温接近37℃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3.C
知识点:估测
解析:(1)根据V=abc估测科学课本的体积;
(2)根据1斤鸡蛋的个数估测;
(3)根据S=ab估算脚的底面积;
(4)根据对时间的认识判断。
A.科学课本的长约30cm,宽约20cm,厚约0.5cm,
则它的体积V=abc=30cm×20cm×0.5cm=300cm3,故A错误;
B.1斤鸡蛋500g,大约有10个,则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故B错误;
C.成年人的脚掌宽10cm,长约20cm,则脚的底面积约S=ab=10cm×20cm=200cm2,故C正确;
D.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D错误。
故选C。
47.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1)计算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即可;
(2)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的单位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
(3)根据长度结果的记录方法判断;
(4)长度结果的倒数第一位数字为估读数字。
A.测量结果为:,故A错误;
B.根据9.21厘米可知,数字“2”所在的单位mm为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B正确;
C.9.22厘米中,9.2为准确值,0.02为估读值,则结果正确,故C错误;
D.9.20中的“0”为估读数字,故D错误。
故选B。
5.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根据对长度和体积的认识判断。
A.某同学的身高1.7m=170cm,故A错误;
B.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mL,故B错误;
C.课桌的高度80cm,故C正确;
D.人步行一步的距离约100cm,故D错误。
故选C。
7.A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
估算类题型,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数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如一块橡皮的体积1立方分米的说法进行换算,1dm3=1dm×1dm×1dm=10cm×10cm×10cm,也就是说,若D成立,则一块橡皮的体积和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相等,明显不符合实际。
A.篮球框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米,故A正确;
B.七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的厚度约为1厘米,故B错误;
C.一个羽毛球的质量约为10克,故C错误;
D.一块橡皮的体积约为8立方厘米,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首先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判断两个示数的变化,然后根据两次示数之差计算倒出液体的体积。
第一次仰视液体读数,那么读出的示数偏小,即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1mL;倒出部分液体后,平视读数,那么示数正确为11mL;因此倒出液体的体积肯定大于:21mL-11mL=10mL。
故选C。
9.C
知识点:面积的测量
解析:根据对“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认识判断。
根据图片可知,只要大于半个方格的就要记作1个方格,而不足半个方格的忽略不计,用一个方格的面积×方格数得到测量物体的面积,故A、B错误;
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误差越小,故C正确;
用这种方法不能准确测出树叶的面积,故D错误。
故选C。
10.B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面积的测量
解析:厚度指物体上下相对两面之间的距离,指物体之厚薄程度。
A、双人桌的长度为11分米,宽度为5分米,双人桌面面积为55分米,单人桌长度为6分米,宽度为5分米,单人桌的面积为30分米,A不符合题意。
B、假设一位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B符合题意。
C、课桌抽屉长为5分米,宽为3分米,高为1分米,5×3×1=15(立方分米),C不符合题意。
D、厚度指物体上下相对两面之间的距离,指物体之厚薄程度。 桌面厚度在2厘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每一格的刻度值=,而每个刻度对应的温度=0℃+分度值×对应格数,据此分析计算。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则100℃对应的格数为:60-10=50;
那么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该温度计的起始刻度对应的温度为:0℃+2℃×(0-10)=-20℃;
该温度计的最高温度为:0℃+2℃×(110-10)=200℃。
则测温范围为:-20~200℃。
故选A。
12.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根据长度测量以及“累积法”测微小长度的方法判断。
A.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0.5毫米,则用分度值为0.5毫米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量,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B错误;
C.200页的书,纸的张数为100,则一张纸的厚度为:,故C错误;
D.测量厚度时,不一定从零刻线开始,只要对准一个整刻度即可,故D正确。
故选D。
13.D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在物理学中,对于一些微小的量很难直接使用刻度尺进行测量,而是将其成10倍、100倍的放大,最后将测量结果再除以倍数即可,这就是“累积法”,据此分析即可。
1分硬币的厚度很小,直接测量误差很大,因此可以用刻度尺测出10个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一个1分硬币的厚度,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4.C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利用排水法测量固体体积
通过对比第3和第4幅图可以得出塑料盒体积为60mL-54mL=6mL=6cm3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A
15.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和“组合法”测长度的实验过程分析判断。
使用组合法测圆柱体的直径时,可以用桌面和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夹住圆柱体,这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要与测量长度的刻度尺重合。此时桌面和上面三角板直角边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体的直径。
A.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A错误;
B.操作符合实验要求,故B正确;
C.上面的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与刻度尺重合,故C错误;
D.下面的桌面没有与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对齐,故D错误。
故选B。
16.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据图观察分析:玻璃杯容积小,所以量程小,塑料瓶量程大,玻璃杯是柱体,刻度均匀,塑料瓶刻度不均匀。
玻璃杯容积小,所以量程小,塑料瓶量程大,玻璃杯是柱体,刻度均匀,塑料瓶刻度不均匀。
A.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A错误;
B.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B正确;
C.塑料瓶量程大,刻度不均匀,C错误;
D.塑料瓶量程小大,刻度不均匀D错误;
故选B。
17.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1)根据“测量结果=”分析;
(2)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判断;
(3)根据体温计的特点判断;
(4)根据“测量结果=纸张厚度+空隙”分析。
A.用受热后的钢尺测量橡皮的宽度,由于膨胀,因此钢尺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即长度标准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示数会迅速降低,即测量结果偏小,故B错误;
C.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将体温计移出人体读数,由于体温计的液泡下端有细小的弯曲,所以它的示数不会下降,故C错误;
D.测量纸张厚度时,没有将纸张压紧,那么测量结果等于纸张厚度和空隙的,因此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18.D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根据测量的目的分析判断。
用天平三次测量同一块橡皮的质量,用量筒三次测量同一块小石块的体积,用刻度尺三次测量同一本科学书的长度,都可以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而减小误差,故A、B、C不合题意;
用额温枪三次测量同一个人早中晚的体温,分别代表三个时刻的温度,求平均值没有任何意义,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9.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20.C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根据对误差的产生和减小方法的认识分析判断。
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错误是不遵守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差异,因此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减小,例如通过改变测量方法、使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等,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1.B
知识点:误差分析
解析: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判断。
A.沙堆有隆起时就直接测量,由于卷尺是弯曲的,因此测量结果偏大,故A不合题意;
B.测量时皮卷尺绷得太紧,会使刻度间距变大,根据“测量结果=”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B符合题意;
C.皮卷尺上2cm刻度处与起跳处对齐,直接记录落地点处刻度值,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C不合题意;
D.没有跳到正前方,斜着测量起跳点到落脚点的距离并记录结果,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2.A
知识点:单位换算
解析:掌握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及换算过程中单位的统一。
选项A:换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等号后面的1.7m不应带单位m, A错误;
选项B、C、D三题的换算过程中,各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正确,单位统一,题正确;
故选A。
23.(1)厘米
(2)毫升
(3)偏大
(4)真皮;结缔
知识点:估测;组织
解析:(1)根据初中学生跳远的成绩进行解答;
(2)根据一瓶矿泉水的体积进行解答;
(3)根据常见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4)人体皮肤的结构包括表皮和真皮,表皮位于皮肤表皮,有上皮组织构成,真皮位于表皮的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表皮没有血管,真皮里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所以皮肤擦伤流血还有点疼,说明伤及到了皮肤的真皮。血液具有保护、营养等功能,属于结缔组织。
(1)小敏在女子沙坑跳远成绩是 450厘米,即4.5米;
(2)一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50g,体积为550毫升=0.55升;
(3)裁判员用皮卷尺测量比赛的成绩,皮卷尺拉的太松,必然在一定的长度内卷缩了一些示数,所以会使测量的结果偏大;
(4)小明运动过程中手受伤,有点流血还有点疼,说明已经伤到真皮部位,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答案为:(1)厘米;(2)毫升;(3)偏大;(4)真皮;结缔。
24.(1)不正确,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2)6.67
(3)-24℃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范分析;
(2)根据乙图读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和容积,然后根据V=SL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刻度增大的方向确定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根据液面位置读出示数。
(1)根据甲图可知,卡住乒乓球的桌面并没有对准刻度尺的刻度,因此这个方法不正确,理由是: 刻度尺零刻度未对准被测物一端,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
(2)根据乙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0mL,刻度线的长度为3cm,则活塞的横截面积:;
(3)根据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实际温度为:-24℃。
25.(1)等于
(2)大于
(3)量杯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1)根据V=Sh分析解答;
(2)根据量杯的形状分析即可;
(3)测相同液体的体积时,液柱的高度变化越大,则测量越准确。
(1)量筒为一个圆柱体,上下粗细一致,根据V=Sh可知,液体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因为50毫升是100毫升的二分之一,因此液体液面将等于h的二分之一;
(2)量杯上面大下面小,则高度为二分之一的地方下面的体积小于50mL,上面的体积大于50mL,因此50mL的液面高度肯定大于h的二分之一处。
(3)根据量杯的形状可知,从下往上,刻度值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因此: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小时,选量杯要更准确。
26.2.0×10-5;2
知识点:面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体积的单位换算:1m3=1000dm3=1000000cm3,1L=1dm3=1000mL;S=V/L.
20mL=20cm3=2×10-5m3;S==2cm。
故答案为:2×10-5;2.
27.热胀冷缩;②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质量及其特性
解析:(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2)分析各个物理量是否改变即可。
(1)水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温度升高时,水银的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水银的密度变小,则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②。
28.(1)BACDEF
(2)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B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1)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V=SL可知,当液体的体积越大,而玻璃管的横截面积越小时,液柱高度的变化量会越大,据此分析解答;
(3)根据两种金属片的膨胀程度大小确定双金属片的弯曲方向,从而确定指针的偏转方向。
(1)普通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步骤如下:
B .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A .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
C .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 .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E .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 .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即正确顺序为:BACDEF。
(2)如图乙是小科设计并制作的一个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那么改进建议为:增大瓶子的容积或换用更细的玻璃管。
(3)根据丙图可知,铜的膨胀程度大于铁的膨胀程度,则双金属片向右弯曲,即指针向B侧偏转。
29.(1)5.16厘米-5.24厘米(没单位不给分)
(2)(D2-D1)/2n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30.(1)0℃
(2)ml
(3)4653;1c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单位换算
31.(1)10cm3
(2)B;C
(3)偏大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32.(1)上升
(2)45
(3)酒精,升高相同温度,酒精液柱升高高度更大,精确度高。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 气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当被测温度的物质与玻璃泡接触的时候,玻璃管内上方的空气就会因为 热胀冷缩而发生体积变化,使有色液柱对应下降或上升;玻璃管上标明一些可作标准的“热度”现在所说的温度。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支标有刻度的温度计— 气体温度计 。
(1) 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设计一种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原理的气体温度计(如图1),当环境温度下降时,气体收缩,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
(2)从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气温每升高4℃,液柱的高度上升2cm;所以酒精温度计测量的最大温度为78℃;温度第一组数据比较,上升了66℃,液柱高度应该上升33cm;所以螺旋状玻璃管的长度至少为33+12=45cm;
(3)从图中的现象应该选择酒精,因为升高相同温度,酒精液柱升高高度更大,精确度高。
故答案为:(1) 上升 (2) 45 (3) 酒精,升高相同温度,酒精液柱升高高度更大,精确度高。
33.n;S1;324平方厘米
知识点:面积的测量
解析:(1)物体的面积=每个小格的面积×格数;
(2)首先输出大于半格的小格的个数,再用每个格的面积×格数计算出一个鞋底的接触啊面积,最后再乘以2得到站立时鞋底接触地面的总面积。
(1)根据“物体的面积=每个小格的面积×格数”得到,该物体的面积=nS1;
(2)根据图片可知,鞋底上大于半格的格数为27个,那么人站立时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6cm2×27×2=324cm2。
34.4.9╳10-7
知识点:特殊测量方法;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解析:根据题意得到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浓度,再求出纯油酸的体积;估算油膜面积的方法是:先估算方格的个数:面积超过一半按一半算,小于一半的舍去.再用方格数乘以一个方格的面积,得到油膜的面积;因为形成单分子层的油膜,所以油膜分子直径等于纯油酸的体积与油膜面积之比。
由题意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纯油酸的体积为,形成油膜的面积S=(67+14)1cm2=81cm2,油膜分子的直径为.
35.(1)不可行,一枚回形针体积太小,测量结果误差较大
(2)
(3)D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对于物体测量的量很小时,为了减小误差通常采用累积法来进行测量。先测出N个该物体的量,再求出一个的量。
(1)由于一枚回形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1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回形针的体积,故不可行,所以可将20枚回形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
(2)回形针的体积表达式为:
(3)A、若回形针有小部分露出水面,即回形针没有完全浸没,测量值V2会偏小,故A不合理;
B、若回形针取出时有部分水带出,对V1和V2都没有影响,所以测量值没有偏差,故B不合理;
C、若回形针金属丝上有气泡附着,测量值V2会偏大,故C不合理;
D、若回形针上有些部位生锈,回形针的体积会变大测量值会偏大,故D合理。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