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华师大版七上期末专题复习: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一、单选题
1.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医生可通过触摸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如图,医生检查肝脏触摸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酵母菌 B.新型冠状病毒
C.草履虫 D.球菌
3.“植物输液”是近年在果树栽培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输液时针头应插入树木的(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机械组织 D.分生组织
4.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构成皮肤表皮的是( )
A.保护组织 B.上皮组织 C.结缔组织 D.分生组织
5.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
6.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
A.鸡 B.叶
C.血液 D.精子
7.在太平洋加拉巴戈斯群岛上生活的地雀各有差异。如它们的喙,有的像大号的核桃夹子,适合于吃小岛上大的硬壳果:有的像小号的核桃夹子,适合于吃岛上小的硬壳果:有的像镊子,适合吃岩缝里的小昆虫;有的像剪刀,适合吃大的甲虫。关于上述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B.控制地雀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
C.部分地雀因为常吃大的硬壳果而使其喙像大号的核桃夹子
D.生物体总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而不断变异
8.学习了生物进化后,小永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
A.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害虫体内出现了抗药性,是农药使它发生了定向变异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变白
D.生物变异永远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9.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D.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10.每年5~7月份是杨梅成熟的季节,把洗净的杨梅放入高度白酒中,一段时间后白酒变红了。白酒变红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杨梅细胞的(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11.小安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通过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B.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
C.若换用倍数较大的放大镜,视野中观到的细胞数目变多
D.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能改变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2.如图所示,小安在测一个视野中看到发了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1个 B.2个
C.4个 D.32个
13.小安在做“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细胞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以下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减小光圈 B.对准通光孔
C.换用凹面镜 D.换用高倍物镜
1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过程中,视野中出现以下现象,通过操作可以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针对现象甲,换成高倍物镜,可使视野变明亮
B.针对现象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C.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
D.针对现象丁,调用大光圈,可使黑圈消失
15.如上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属于细胞的分化过程
B.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C.过程②是细胞生长过程
D.过程①的结果使细胞的数量增加
16.分别从洋葱的内(1)、中(2)、外(3)三个部位撕取鳞片叶内表皮观察(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体积小
B.由(1)→(2)→(3)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的生长过程
C.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D.洋葱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17.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各种细胞的未分化细胞。干细胞一般是指动物体的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造血干细胞能治疗血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是利用它能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
B.胚胎干细胞形成新肝脏的过程,需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C.植物体的机械组织也具有类似干细胞的功能,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
D.受精卵被称为“全能干细胞”,主要原因是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
18.2018年4月2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在中国上市。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由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PV有细胞结构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PV属于抗体.
C.接种HPV疫苗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D.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利用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19.2022年,杭州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流行而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新春。以下有关该变异株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变异株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
B.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
C.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
20.依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d,d经过细胞分裂形成c
B.b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的
C.图d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
D.图示a→d按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为d→c→b→a
21.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⑥→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④→②→①→③→⑤ D.②→①→④→③→⑤
22.橘子是浙江常见的一种被子植物,它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系统、组织、器官、植物体
23.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
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细胞质都要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去
D.细胞分裂开始时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
二、填空题
24.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在生活中却发现了一些白化的乌鸦(如图)。白化动物除体色呈现异常白色外,体内结构和各种脏器同其他个体并无差异,也具有繁殖能力。
(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 的结果。
(2)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 的特性。
25.我国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首次实现“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直接人工合成淀粉”,这一人工途径的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如图是玉米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用编号表示)。
(2)正常情况下,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合成的物质运出细胞需通过结构【2】 ,它除了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外,还有 的功能。
26.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下图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右上图),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正确地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制作临时装片时最不容易出现气泡的是(箭头代表盖盖玻片的方向) 。
(5)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方法是 。
27.为检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可进行居家抗原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①)、集中核酸检测(检测部位如图中②),抗原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 ,核酸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 。(均填字母代号)
A.细胞壁
B.蛋白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E.细胞核
28.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小雪在女子沙坑跳远比赛中以450 (填单位)的优异成绩破校运会记录并夺得冠军。小雪跳进沙坑,手与细沙摩擦造成皮肤擦破,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的血液属于 组织。
(2)小科在50米的短跑比赛中获得佳绩,裁判员将小科所在小组的短跑成绩记录如下,这属于科学中观察记录的 (选填“文字描述”、“表格记录”或“图形记录”)方法。
跑道 1 2 3 4 5 6
成绩(秒) 7.3 7.8 7.9 7.0 8.0 7.7
名次 2 4 5 1 6 3
29.下面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下列属于皂荚树、桑椹、黄蜂、蟋蟀等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的是____(可多选)。
A.自己制造有机物 B.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长和繁殖 D.能运动
(2)下列结构中,与叫天子的肺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____(可多选)。
A.皂荚树的花 B.桑椹的果肉 C.树叶的表皮 D.黄蜂的眼睛
(3)文字中所提及的蝉、黄蜂、油蛉、蟋蟀都属于昆虫,若此时又来了一些小动物(如图),则能与它们归为一类的是____。(填字母,可多选)
A.蝴蝶 B.苍蝇 C.蜘蛛
D.蚯蚓 E.蜥蜴
30.观察图示,将下列名称填写到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受精卵、洋葱表皮、果实、皮肤、血液、叶肉细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
三、实验探究题
31.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践活动。活动包括制作装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两个环节。
(1)【制作】下图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某小组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会导致 。
(2)在制作环节,小科不小心切开了洋葱,有辛辣的洋葱汁流出,洋葱汁主要储存在细胞结构中的 。
(3)【观察】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图A所示情况,应将玻片往 移动;进一步观察到图B所示情况,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 (填序号)
32.在“观察细胞质在细胞中的流动”活动中,小明观察到细胞质中叶绿体沿着液泡外缘流动缓慢。结合所学知识,他猜想:叶细胞中细胞质流动的快慢受温度的影响。于是小明开展了探究。
①取4支装满水的大试管,编号1-4,各放入一株生长健壮、长势相近的新鲜黑藻。
②将4支大试管分别放入水温恒为15℃、20℃、25℃和30℃的水浴中,给予强度相同的均匀光照,持续0.5h。
③取各组植株相同部位的幼叶制作临时装片,选择大小、形状基本一致的细胞进行观察。
④记录叶绿体绕液泡外缘运动一周的时间,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分别记录结果,结果如下:
编号 1 2 3 4
温度/℃ 15 20 25 30
平均时间/秒 182 133 116 118
【实验分析】
(1)本实验过程中除了计时器,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 来实现。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初步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3.科学家为了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Ⅰ: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胎儿、中年人和老年人的肺的纤维细胞,结果见下表:
细胞来源 胎儿 中年人 老年人
增殖代数 50 20 2~4
实验Ⅱ:分别将鼠、鸡、人和龟等不同物种的体细胞在体外培养,结果如图所示。
(1)实验Ⅰ: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 (选填“减弱”、“增强”或者“不变”);
(2)实验Ⅱ: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 有关,一般来说 。
四、解答题
34.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细胞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观察细胞结构、制作细胞模型、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
(1)【观察】制作模型前,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记录。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 。
(3)【评价】评价量规既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制定的量规,将表中横线处补充完整。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结构完整性 ▲ ▲ ▲
材料与匹配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能体现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材料的选择未能体现细胞结构的功能
美观与成本 材料环保易得且成本低 材料环保但成本较高 材料不环保且成本较高
, ,
(4)【改进】有同学根据量规中的"材料与匹配"评价指标,认为仅用橡皮泥一种材料制作存在不足,将模型评为“待改进”。选择该模型中的一处结构进行改进,填写下表。
我的改进
细胞结构 所选材料 选择理由
▲ ▲ ▲
, ,
35.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安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 。
(2)小安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填字母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慢慢寻找物像
(3)图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主要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向右移动使像移至视野中央。②将玻片向左移动使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④适当增大光圈。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有同学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认为污点最可能位于 。
答案解析部分
1.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正常的肝脏在右侧肋缘下摸不到,但是剑突下可以摸到,临床大夫查体时往往将手放在右上腹触摸肝脏。
肝脏位于人体右上腹,如图,医生检查肝脏触摸的区域是丙。
故选C。
2.B
知识点:细菌;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结构,病毒无细胞结构,细菌无成形细胞核,动植物细胞,真菌具有细胞结构且有成形细胞核。
酵母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无细胞结构。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具有细胞结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 B。
3.B
知识点:组织
解析:植物组织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植物输液输的是水和无机盐。
A、保护组织起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输导组织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功能,B符合题意;
C、机械组织对植物体起支撑和保护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分生组织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植物的五大组织,分别是保护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和营养组织;动物的四大组织分别是肌肉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A.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的组织,皮肤属于动物,A错误;
B.动物的上皮组织具有保护的作用,所以皮肤表皮细胞排列密集,具有防止细菌入侵的功能。属于上皮组织,B正确;
C.血液、肌腱和软骨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
D.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具有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能力,D错误;
故答案为:B.
5.A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故答案为:A。
6.B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
解析:人体和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再进一步构成器官,高等动物体的器官还会组成系统。
A、鸡属于生物体,A不符合题意。
B、叶属于植物体的营养器官,B符合题意。
C、血液属于动物体的结缔组织,C不符合题意。
D、精子属于动物体的生殖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体内本身就存在着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最终有利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下来了;
A.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正确的;
B. 控制地雀性状遗传的主要物质是DNA上基因,B错误;
C. 大号喙的雀和小号喙的雀的变异都存在着,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C错误;
D. 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有好的变异,也有不好的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特征被选择了下来,生物体更好地适应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答案为:A
8.A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1)在自然界中,生活环境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同时生物都存在差异,同种个体之间并不都是一样的,这种差异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不同的生物个体在性状表现上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生物的子代只是与亲代相似,绝不会与亲代完全相同。这种子代与亲代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差异叫做变异。
A.在干旱时,颈和前肢长些的个体,因为能够吃到树上高处的树叶,比颈和前肢短些的个体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并通过繁殖将这种特征传递给后代。这样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就形成了现代所看到的长颈鹿,故选项正确。
B.害虫的抗药性是原来就存在的,并不是因为农药的长期作用才产生的;农药对害虫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淘汰了没有抗药性的害虫个体,故选项错误。
C.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对变异起选择作用,北极熊的体色是与环境一致的白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里,它们的身体就变白”,故选项错误。
D.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故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9.B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
解析: 达尔文解释生物进化的核心学说。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发生能遗传的变异;生物又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必然发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那些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他把有利变异的保存和有害变异的淘汰叫做自然选择。
A.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正确;
B.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错误,变异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也以是不利的,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异会被选择下来;
C.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竞争 ,正确;
D. 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正确;
故答案为:B.
10.B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白酒变红的原因是酒精破坏了杨梅细胞的细胞膜,是里面的物质流了出来;
故答案为:B
11.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过程分析判断。
A.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端,观察时靠近玻片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除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粗细准焦螺旋,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更换更大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能改变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视野会变小,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能改变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2.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小安在测一个视野中看到发了一行细胞。此时显微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 从原来的放大100倍到放大400倍,放大倍数增大的4倍,细胞的数目减少了四倍,所以为2个;
故答案为:B.
13.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显微镜的两个调光装置是反光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小光圈;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小安在做“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由于细胞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可以换用小光圈,改用平面镜,所以A正确;
故答案为:A.
14.C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显微镜的调光结构有两个:反光镜和遮光器,光线亮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我们用粗准焦螺旋在显微镜下找像;用细准焦螺旋找清晰的像;
A. 针对现象甲,调节反光镜到凹面镜或者换用大光圈可以使视野变明亮,A错误;
B.显微镜呈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针对现象乙,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使右下角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B错误;
C. 细准焦螺旋可以使图像变清晰,所以针对现象丙,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使物像清晰,C错误;
D. 针对现象丁,可以重新盖片或者重新制作装片时黑眼圈消失,D错误;
故答案为:C.
15.D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而使生物体能生长发育成熟,繁殖后代. 所以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A. 过程①属于细胞的分裂过程,A错误;
B. 经过过程②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 过程②是细胞分化的过程,C错误;
D. 过程①的结果使细胞的数量增加 ,D正确;
故答案为:D.
16.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A. 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体积小 ,A正确;
B. 由(1)→(2)→(3)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的生长过程 ,B正确;
C.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C正确;
D. 洋葱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主要存在于液泡中,D错误;
故答案为:D.
17.C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无限的或者永生的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能够产生至少一种类型的、高度分化的子代细胞 ;干细胞具有强烈的分化能力;
A. 造血干细胞能治疗血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是利用它能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 ,A正确;
B. 胚胎干细胞形成新肝脏的过程,需要进行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 ,B正确;
C. 植物体的机械组织不具有类似干细胞的功能,不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C错误;
D.受精卵被称为“全能干细胞”,主要原因是它能产生生物体需要的所有类型的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C.
18.D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
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②吞噬细胞等;
免疫分子: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A: HP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错误。
B:从免疫角度而言,进入人体的HPV属于抗原,错误。
C:接种HPV疫苗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错误。
D:接种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利用了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选D。
19.A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病毒是颗粒极其微小,一般都能通过细菌滤器,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 (20~200nm), 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因此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
A:该变异株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该变异株的体积远小于人类精子细胞,B正确。
C:该变异株须通过寄生才能存活,C正确。
D:在公众场合戴口罩能有效预防该变异株传染,D正确。
故选A。
20.C
知识点:组织;结构与层次
解析: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或植物体。在图中,a是植物体,b是器官,c是组织,d是细胞。
A.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d里面有叶绿体,不是受精卵,细胞经过分化形成组织,故A错误;
B.b是由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组成的,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故B错误;
C.d是一个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叶绿体等组成,而神经细胞是动物细胞,只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无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故C正确;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但是c是动物的上皮组织,不属于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1.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根据动物体的组成层次的知识分析。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图中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为:④肌肉细胞→②组织 →①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故选C。
22.A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根据植物的结构层次进行解答。
被子植物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23.B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分裂过程。细胞的分裂结构是是细胞的数目增加,A正确;细胞分裂一次产生两个子细胞,并且这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原细胞相同,B错误;分裂时,染色体与细胞质都要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去,C正确;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D正确。故答案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
24.(1)自然选择
(2)变异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理论;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则使物种不断进化。 变异主要是指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与 染色体变异 。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几乎都表现出个体差异,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此种汰劣留良或适者生存的原理,达尔文称之为自然选择。他认为应用自然选择原理可以说明生物界的适应性、多样性和物种的起源。
(1)黑色乌鸦数量多于白色乌鸦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遗传是指亲子间的 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黑色乌鸦后代出现白化现象说明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故答案为:(1)自然选择(2)变异
25.(1)③
(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②细胞膜、⑥细胞质和④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⑤液泡,③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1) 玉米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③叶绿体;
(2) 正常情况下,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合成的物质运出细胞需通过结构【2】细胞膜,它除了有保护细胞的作用外,还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故答案为:(1)③(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26.(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丁
(4)A
(5)暗;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分为:1. 取镜和安放,2. 对光,3. 观察。高倍镜的使用:先用低倍物镜确定要观察的目标的位置,再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轻轻移开,在原位置小心地换上高倍物镜(操作要卜分仔细,以防镜头碰击玻片)。正常情况下,当高倍物镜转正之后,在视野中央即可看到模糊的物像,只要沿逆时针方向略微调到细准焦螺旋,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在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变小、变暗,要重新调节视野亮度,可通过升高聚光器或利用凹面反光镜来增大。
(1)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刮→涂→盖→染(碘液+吸水纸)。故题干过程图中,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是滴,②是刮,④是盖,③是染。
(2) 移动视野在右上方的物象至视野中央,需谨记“像在哪往哪移”,视野在右上方那么向右上方移动。
(3)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图中甲乙镜头不带螺纹因此是目镜,丙丁镜头带螺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想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的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最小的目镜甲和放大倍数最小的物像丁。
(4)盖盖玻片的正确操作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只有图示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5) 由于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透明度较高,需要较暗的视野才能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观察时应使用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
故答案为:(1) ①②④③ (2)右上方(3)甲丁(4)A(5)暗; 用反光镜的平面镜或者小光圈
27.B;D
知识点: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有生命,属于生物;病毒的结构是外壳是蛋白质,内含RNA等遗传物质;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①是蛋白质;②是RNA等遗传物质;抗原监测的部位是①,所以抗原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蛋白质;核算检测的部位是②,所以核酸检测是检测人体是否带有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故答案为:B;D;
28.(1)厘米(或cm);真皮;结缔
(2)表格记录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组织
解析:(1)①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为km,比它小的单位有dm、cm、mm等;
②根据人体皮肤的结构分析解答。
(2)根据图片确定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1)①小雪在女子沙坑跳远比赛中以450厘米(或cm) 的优异成绩破校运会记录并夺得冠军。
②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真皮,其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2)根据图片可知,小科用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因此属于科学中观察记录的表格记录。
29.(1)B;C
(2)A;D
(3)A;B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结构与层次;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有无生命;除此之外,生物还有的特征是:能生长,能呼吸,能生殖,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动植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动物只能靠自己摄食获取营养物质,属于异养生物;
(1) 下列属于皂荚树、桑椹属于植物;黄蜂、蟋蟀属于动物;他们都是生物,所以符合生物的共同基本特征的是BC,因为植物能够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所以A错误;植物不能运动,所以D错误;
(2)肺属于器官,他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A花属于器官;D眼睛属于器官;B果肉属于营养组织;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所以正确的是AD;
(3)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文字中所提及的蝉、黄蜂、油蛉、蟋蟀都属于昆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外有坚硬的外骨骼;属于昆虫的是AB;C属于多足纲,属于节肢动物,但不属于昆虫;D蚯蚓是环节动物;E蜥蜴属于脊椎动物,昆虫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BC(2)AD(3)AB
30.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受精卵、叶肉细胞属于细胞层次,洋葱表皮、血液属于组织层次,果实、皮肤属于器官层次,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是由多种器官组成的层次。
故答案为: 。
31.(1)①③②④;出现气泡
(2)液泡
(3)左;②③④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1) 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所以下图为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④。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某小组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1所示,会导致出现气泡;
(2)液泡中有大量的细胞液,所以在制作环节,小科不小心切开了洋葱,有辛辣的洋葱汁流出,洋葱汁主要储存在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液;
(3) 【观察】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移动装片时,采用在哪移哪的方式,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图A所示情况,应将玻片往移动左;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 所以进一步观察到图B所示情况,若将图B转换为图D,则需调节图甲中的结构②③④;
故答案为:(1)①③②④、出现气泡(2) 液泡 (3)左、②③④
32.(1)温度计
(2)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
(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15℃-3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质流动先变快后变慢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1)根据探究中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对应的测量工具进行解答;
(2)液体的运动情况不好观察,我们就通过观察液体中的固体来观察液体的运动情况;
(3)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只需要控制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其他的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1)在本实验中,除了要计量时间之外,还要测量温度,测量温度需要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
(2)细胞质的流动通常不易直接观察,本实验通过观察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情况,对过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情况来确认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3)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15℃-3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质流动先变快后变慢。
故答案为:(1)温度计;(2)细胞质中叶绿体的运动;(3)其他条件相同时,在15℃-30℃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胞质流动先变快后变慢。
33.(1)减弱
(2)寿命;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高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1)根据实验I的表格数据分析细胞分裂能力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2)根据实验II的图片分析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寿命的关系。
(1)根据实验I表格可知,从胎儿到老人的年龄不断增大,而增值代数大幅减小,那么得到结论: 细胞分裂能力随着生物体的年龄增大而减弱。
(2)根据实验II的图片可知,乌龟的寿命最长,且细胞分裂次数最多,那么得到:细胞分裂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一般来说寿命越长的物种体细胞分裂次数越高。
34.(1)洋葱表皮细胞未展平
(2)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应在液泡外
(3)结构完整,无缺失;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以上缺失
(4)液泡;装有水的气球;水可以模拟细胞液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 动植物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1)【观察】制作模型前,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表皮细胞装片并记录。观察时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如图甲的折叠现象。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洋葱表皮细胞未展平 ;
(2)【制作】某同学利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出植物细胞模型(图乙)。指出该模型存在的缺陷: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应在液泡外;
(3)优秀: 结构完整,无缺失;合格: 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 待改进 : 结构不完整,有2处以上缺失;
(4)细胞结构:液泡;所选材料: 装有水的气球 ;选择理由: 水可以模拟细胞液 ;
故答案为:(1) 洋葱表皮细胞未展平 (2) 缺少细胞壁/细胞核应在液泡外
(3)结构完整,无缺失;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结构不完整,有2处以上缺失;
(4)液泡、装有水的气球、水可以模拟细胞液
35.(1)①③
(2)C
(3)②③④⑤
(4)物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是:擦-滴-刮-涂-盖-染-吸-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切-撕-展-盖-染-吸-观;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当大倍数越小;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小安想要在野中观察到最多的细胞,放大倍数小,就要选长目镜和短物镜,应该选用正确的组合为①③;
(2)小安先进行对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镜寻找物像,当他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时,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最低;A中细准焦螺旋是在找到图像后调清晰用的;B中高倍物镜是在找到图像后放大观察的;D中下降物镜时,眼睛应该盯着物镜,防止物镜压碎装片;
(3)图中,观察装片时,在视野从A到D的调节过程中,主要操作步骤是②③④⑤;
(4) 有同学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和装片上,污点最可能位于物镜上;
故答案为:(1)①③(2)C(3) ②③④⑤ (4) 物镜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88.9%)
2 容易 (8.3%)
3 困难 (2.8%)
2、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病毒及其与人的关系 10.0(9.8%) 2,18,19,27
2 细胞的结构 18.0(17.6%) 10,16,25,32,34
3 细菌 2.0(2.0%) 2
4 生物进化的理论 8.0(7.8%) 7,8,9,24
5 组织 8.0(7.8%) 3,20,28
6 器官和系统 8.0(7.8%) 1,4,5,6
7 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4.0(3.9%) 28
8 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11.0(10.8%) 15,16,17,23,33
9 结构与层次 17.0(16.7%) 20,21,22,29,30
10 观察细胞 25.0(24.5%) 12,14,26,31,32,35
11 显微镜的使用 24.0(23.5%) 11,12,13,14,26,31,35
12 生物的基本特征 6.0(5.9%) 29
13 常见的脊椎动物 6.0(5.9%) 29
14 遗传和变异现象 4.0(3.9%) 8,24
15 长度的测量 4.0(3.9%) 28
16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6.0(5.9%) 29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