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昔日罗布泊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然而就在这个号称“生命绿洲”的地方,真实地发生过以下这些事: 这是彭家木在罗布泊失踪前留下的最后一张字条。上面写着:
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
6月17日10时30分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今日罗布泊资料简介 罗布泊: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 。它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面,若羌县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原是新疆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第二大内陆咸水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公元四世纪时面积为20000平方公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面积为3006平方公里,到五十年代罗布泊仅为450平方公里。1972年罗布泊完全干涸。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你能从课题中划线的字词解读到什么信息? “泊”者水也,罗布泊与水有关,是湖泊。
“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神奇的湖。
“消逝”,消失。“逝”,含惋惜之意。
解题: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解题:2、从课题来看,作者会以什么样的感情来写这篇文章? 仙湖消逝,可见作者的感情基调是遗憾、难过、悲痛的。读课文
整体感知: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看作者介绍了关于罗布泊的哪些知识。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2、昔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结合文中语句回答)请用一些词来概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部分内容?请读一读。 美丽的绿洲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3、今日的罗布泊是什么样的?(结合文中语句回答)请用一些词来概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朗读这部分内容?请读一读。 恐怖的荒漠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4、罗布泊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改道二、四盲2、“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即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1、 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5、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 盲目——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目光狭小,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要有长远眼光和整体意识,发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西部生态脆弱地带进行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6、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短短几十年间,罗布泊、居延海、艾丁湖、台特玛湖、玛纳斯湖… …纷纷在大地上消失
艾比湖、博斯腾湖、乌伦古湖……相继萎缩月牙泉青海湖月牙泉月牙泉 7、面对这样的情况作者发出了什么样的呼吁? 作者的呼吁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情与思考?月牙泉 表达了作者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遗憾之情;对人类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悲愤。 树立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增强社会责任感。写法探究: 深入阅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报告文学是以文学手法反映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一种文体。它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文学的特点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新闻的特点要求
真实。它是真实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学样式。艺术性特别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的运用。写法小结:直接抒情
引用数据
对比手法
拟人手法
比喻手法
排比手法
反复手法真实具体
生动形象
忧患意识大大强化感彩震撼人心体现了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形象性)。1、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 拓展延伸: 眼睁睁的看着美丽的罗布泊由生命的绿洲变成了沙漠,多么残忍啊!这样的惨剧,相信每个人都会痛心。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环境工程师”,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 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 谈谈如何让罗布泊“变回去”,甚至变得更美好的具体可行又有价值的措施,好吗?参考建议:实施节水工程
抓紧开发和管理国际河流
完善水资源的管理体制
直接从西藏向新疆调水,
南水北调,引印度河水,恢复罗布泊湖泊,改善西部环境。 南方网讯 恢复罗布泊水乡泽国风貌曾唤起许多人美妙的想象,但中科院罗布泊科考队的专家认为:罗布泊已无可能恢复原貌!
最近50年,人类在罗布泊各水源河流域内进行大规模农垦,仅塔里木河流域耕地就由1949年的35万公顷,扩大到1994年的77万多公顷,为灌溉这些耕地所修建的各种渠道总长度达1088公里,在塔里木河干、支流修建大、中、小型平原水库共206座,以致水库以下几乎全部断流。而罗布泊的第二大水源河孔雀河自1958年建成普惠大坝,从此就基本终止了向下游的输水。其余各水源河也都具有相同的命运,因此,恢复罗布泊已经基本没有可能。 而且,由于罗布泊地区属于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平均年降水量为17.4毫米,年蒸发最高达2902毫米,且罗布泊属浅碟形湖盆,即便是恢复了湖水面积,在如此大的蒸发量下,也很难维持。 拓展阅读:课堂小结: 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人对自然的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全文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对比、拟人、排比、比喻、反复、直接抒情以及引用数据客观说明强化了文章的感彩,引起人们内心的震动,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
罗布泊的悲剧启示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好生态资源。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生态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从现在做起!罗布泊,梦中的仙湖 蓝天白云花草摇曳水如明镜牛羊欢歌林边牧歌最后的泉眼昔日的河床凝固的生命哭泣的枯木永恒的眺望盐碱遍布的土地沙的海洋静默的抗议积极行动起来,呵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