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猫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猫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02 22: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猫》教案
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课文。单元整组课文都写动物,在统编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和之前学习的“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侧重于对思想感情表达方法的体会,后者侧重于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
从本单元的三篇课文来看,每篇课文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用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是多方位、多角度的。《猫》主要借助口语化语言、生活化事例直接表达感情;《母鸡》主要通过作者对母鸡前后态度的变化来表达感情;《白鹅》则借用反语、明贬实褒来表达感情。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站在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设计安排时要注重整体性、系统性排,把语文要素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确保语文要素落地生根。
教学目标
1.不同形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猫的特点。
2.走进课文析词句,提炼作者写法,牛刀小试练笔。
3.拓展阅读读群文,培养细致观察,激发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不同形式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猫的特点。走进课文析词句,提炼作者写法,牛刀小试练笔。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找出猫的特点
利用早读时间,指导学生先把课文读通读顺,生字过关,词语理解。对于猫这种动物,学生并不陌生,有的家里养的有,有的在朋友或亲戚家见过,有的在书本或电视上也看到过,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就从学生已有经验切入,整体感知课文:
1.说一说:你眼中的猫什么样?
2.读一读:老舍笔下的猫什么样?
(1)读: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2)思:老舍笔下猫有什么特点?
(3)画:画出两个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就更好玩了……已经学会淘气”。
(4)析:课文哪部分内容写大猫“古怪”?哪部分内容写小猫“淘气”?
二、抓住事例,感受猫的特点
这篇课文层次很清晰,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围绕“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两个总起句,借助具体事例,层层深入,进一步区感受猫的性格特点。
1.教学第2段,理解“古怪”。
(1)默读课文:圈出体现猫的性格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2)寻找事例:老舍是借助哪些事例说明猫的这些特点的?(成天睡大觉、出走一天一夜、抓老鼠)
(3)发现矛盾:“老实和贪玩”“贪玩和尽职”看上去是互相矛盾的,这样的矛盾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一只猫身上,就叫---古怪。
2.由扶到放,自学3、4段。
(1)自读课文:划出体现猫性格的语句。
(2)小组交流:交流词语:温柔可亲--极其冷漠 有时胆小--有时勇猛交流事例:蹭腿抓痒、踩印梅花丰富叫声、一声不响
(3)感受写法:这三个自然段作者都是先写猫的一个特点,再用“可是”“若是”转折,写另外一个看似矛盾的特点。(穿插课后小练笔,写写熟悉的动物)
小结:老舍为什么能把猫的古怪性格写得这么好?(结构清晰总分总; 善于观察用具体事例表现特点)
3.品析小猫,感受作者喜爱之情。
(1)自读课文:划出体现小猫淘气的语句。
(2)小组交流:列举事例(耍玩具、摔跟头、花盆摔跤、抱花枝打秋千)想象拓展:满月的小猫还可能有哪些淘气的行为?
(3)感受写法: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表面上写小猫顽皮,实则对它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喜爱。这就是“明贬实褒”。
(4)迁移运用:生活中有哪些“明贬实褒”的例子?(爸爸妈妈叫我们“小馋猫、小淘气、小坏蛋等)
4.回归全文,再读感受。
本环节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抓住事例中的关键词,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并引导发现老舍写作时的用词特点(口语化、准确)。
三、体会表达,对比猫的写法
1.梳理老舍的表达方法。作者为什么能把猫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1)热爱生活,细致观察;
(2)借助事例,突出特点;
(3)文字口语,拟人表达;
(4)呈现矛盾,明贬实褒。
2.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猫。
(1)自读阅读链接。
(2)找异同:夏丐尊、周而复、老舍,三位作家写猫方法有什么不同?
不同之处:
老 舍:抓特点、举例子。
夏丐尊:写外形、写态度。
周而复:写外形、写动作、写神态。
相同之处:
他们都将猫的形象描绘得丰满可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课后反思,总结得失
老舍的《猫》层次清晰,描述具体,结构严谨。我在教学时紧紧围绕这篇课文在表达方面的三个特点展开:一是找出总起句,了解猫的特点;二是借助生活化事例,体会老舍口语化的表达,平实质朴,淡而有味;三是从字里行间体会对猫喜爱的情感并拓展阅读,感受其他作家是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猫的。通过三个环节的教学,基本落实了语文要素”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